石油基本建设安全.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297818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基本建设安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石油基本建设安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石油基本建设安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石油基本建设安全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1 页石油基本建设安全石油基本建设安全一般是指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处理、集输、贮运等工程设施的建设。如油田地面工程、炼油厂、石油化工厂、油气处理厂(站)、油(气)长输管道和泵站、油(气)贮罐站等工程的建设。石油基建工程特点:1石油基建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一般为联合装置,建设规模大,装置(设备)数量多,生产工艺复杂。单台设备体型庞大,如大型贮罐直径可达数十米,大型塔器的高度可达五六十米,重量可达数百吨,而且要在施工现场组焊、探伤、热处理、整体或分段吊装,起重、运输工作量大,尤其是大型设备吊装,施工难度大,不安全因素多。2装置和容器、管道中生产、贮存和流通的介质大多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工作状态多为高温(或低温)、高压(或高真空度),因此,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特别是一些老装置的改、扩建工程,由于与原工程的联系密切,涉及隐蔽工程多,地下情况(地下管网、埋地电缆等)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常会因情况不明或处理不当而损坏地下管线,或因设备、管道泄漏等原因造成人员中毒、火灾、爆炸事故。3石油基建工程点多面广,一个施工企业要同时参与多个工程施工,或一个工程有多家施工企业建设,特别是长输管道工程,长度数十乃至数百公里,施工战线长,条件差、环境复杂,人和物的管理难度都很大。石油基建施工企业特点:1石油基建施工企业大多数职工是从事野外露天作业,受自然、气候条件变化影响很大,作业环境艰苦,如雨、雪、严寒、酷暑、大风等天气不但给施工安全增加了很多不利因素,也对职工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2施工队伍流动性大,施工环境和任务、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变动频繁,不安全因素会重复出现,增加了管理的难度。3由于工程施工多工种配合,交叉作业、立体作业、高空作业多,发生事故的几率大。4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地面障碍物多,施工机具设备多,临时设施多,管线多,坑沟多,临时电线、电缆多,手持电动工具多,安全隐患多。5施工人员组成复杂,固定工、临时工、合同工同时作业,人员素质差别大,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职业危害由于石油基建工程的特点,施工中客观上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也不易控制,很容易发生设备和人身伤亡事故。常见的事故主要有:1吊装事故。石油工程建设中大量的设备构件需要吊装,起重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如桅杆、起重机、卷扬机、滑轮组、钢丝绳等,吊装施工技术复杂,要求起重指挥人员、机械操作人员、司索人员和辅助人员相互密切配合,若稍有不慎,将会导致十分严重的设备及人身伤亡事故。2火灾爆炸。石油工程建设施工中存在大量火灾爆炸因素:使用大量易燃易爆物质,如氧气、乙炔、液化石油气、汽油、油漆、丙酮、木材等;使用各种高压气瓶和其他压力容器;经常进行用火作业,如电焊、气焊、气割、金属构件加热、设备热处理等;施工用电气线路和设备电气故障;压力容器和管道试压;油漆、脱脂、爆破等作业。这些因素的存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尤其在连续生产的厂区施工,这种危险性更大。3高处坠落、碰撞和物体打击。工程建设施工多数情况为高处作业,作业人员四面凌空,有的无可靠立足点。多层交叉作业时,上、下、左、右互相干涉,管道纵横交错,施工条件恶劣,若无可靠防护措施,极易发生人员高处坠落、碰撞、物体打击事故。4触电事故。石油工程施工中多使用临时用电系统,大量的用电设备,特别是一些小型移动机具如电焊机、手电钻、手砂轮、电铲等的临时电线、电缆分布较乱。施工现场钢铁构件多,易对电缆造成损伤,或因电缆老化破损,尤其是潮湿的雨季,由于设备接地不良或使用操作不当,常会发生人员触电事故或电气火灾。预防措施1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项目工地应设立专门的安全技术部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场道路、施工用水、电、气管线,临时建筑设施应全面规划,合理布置,并符合国家现行防火、工业卫生等安全规定;危险作业区域(大型设备吊装、容器组对、射线探伤、电气耐压试验、设备、管道试压、爆破作业等)应设置明显安全标志,并设专人管理;施工器材应按规定地点堆放,并保持整齐稳固;施工边角余料及建筑垃圾应及时清理并堆放于指定地点,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2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安全操作证上岗,并严格遵守该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3吊装事故的预防大型设备的吊装应符合大型塔类设备吊装安全规程中的规定,吊装前应编制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按规定程序报批,并严格执行;起重作业人员应熟知施工方案、起重设备性能、操作信号和安全要求。凡参加吊运作业的指挥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司索人员、辅助人员都必须坚守岗位,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作业前对所有起吊机械、工具、绳索等按有关标准进行细致的检查,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正式吊装前应进行试吊,并对各部位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正式起吊。吊装前应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当风速大于108ms和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得进行室外吊装作业,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水、电、压缩空气等供应有切实保证;作业范围内应设明显标志,严禁非作业人员通行;严禁超负荷使用起重设备、不允许吊物悬挂过夜。4预防火灾、爆炸施工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必须按监察规程的要求取得使用登记证,各种高压气瓶(氧气、乙炔、二氧化碳、氩气、氮气、液化石油气瓶等)必须按监察规程的要求加强使用管理。各种易燃易爆物品应专库隔离存放,并配备足够数量的有效的消防器材;在生产厂区进行改、扩建施工应按厂方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并办理用火证,改建装置应停止生产并由生产单位吹洗、置换、检验合格方可施工。施工单位动用电源应办理用电手续。生产单位应为施工用火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严禁在带压和装有易燃易爆介质的设备和管道上施焊;氧气瓶、乙炔瓶与用火地点的相互距离不得小于10m,氧气表、焊割具不得沾染油脂、沥青等;严禁铜、银、汞等及其制品与乙炔气接触;严禁用汽油、煤油、沥青等做引火剂,严禁用汽油、丙酮、苯等易燃物擦洗衣服和设备;废弃的汽油、丙酮、液化石油气残液等易燃物质,应按规定收集处理,严禁随意倾倒;设备、管道试压时,要严格执行试压规程,并在设备顶部装设不少于两块压力表,以防止超压;电气设备与线路的安装、使用应符合安全用电及防火规范要求(详见“安全用电”)。5预防高处坠落、碰撞、物体打击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应按规定进行身体检查,作业时应正确着装,不得穿硬底、铁掌、易滑的鞋;应正确系挂安全带和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设置安全网,并随作业高度位置及时调整;分层作业,中间应设隔离设施;人员应沿专设通道、梯子上下,不得沿绳索、立杆或栏杆攀登;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雪天应将作业处冰雪打扫干净,风速大于108ms和雷电、暴雨、大雾天气不得进行露天高处作业;高处作业人员不得在不坚固的结构上行走,或坐在平台、空洞边缘或安全网内休息;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施工用梯子的性能应符合安全要求,梯脚应防滑,梯子应放置牢固;严禁两人站在同一梯子上工作,作业人员不得站在梯子顶端,梯子上有人时严禁移动梯子。6安全用电施工用电应执行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工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220V三相四线制的低压电力系统,必须按规定实行TN-3接零保护系统(俗称三相五线制)及按规定使用漏电保护器,做好各类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施工现场应使用金属配电箱、开关箱,应有防雨、防潮设施,并应装设牢固;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进出线必须采用橡皮绝缘电缆;漏电保护器应采用两级保护,二级保护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应不小于01s;手持电动工具应使用多芯绝缘软线,并妥善接零保护;操作电动工具时应戴好绝缘手套;电气设备检修时,应先切断电源,并挂上“有人作业,严禁合闸”警告牌;停电作业应履行停、复用电手续。停用电源时,应在开关箱上加锁或取下熔断器;施工用行灯应为防爆型,并带金属保护罩;行灯电压不得超过36V;在潮湿地点或金属容器内作业时,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V;施工设施和临时建、构筑物,如烟囱、水塔、脚手架、井架等应装设避雷装置,且接地电阻符合要求。第 8 页 共 11 页石油天然气企业对安全评价的基本要求安全评价技术发展到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评价方法、手段、范围越来越趋于成熟、先进和全面。随着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就成为法律法规赋予的责任。那么,在准备进行安全评价时,石油企业对评价机构应该有什么要求呢?1.系统安全的要求石油工业不论是上游产业还是下游产业都是一个连续的、密闭的、长周期的生产过程,不仅在生产工艺上强调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合理匹配、各种参数的合理衔接、而且一系列用于生产过程的监测监控仪器仪表,用于保证安全生产的消防、劳动保护等设施沾|成了油气生产庞大复杂的操作系统,特别是油气处理和炼制生产工艺表现得尤为明显。安全评价是利用安全理论、方法对某一生产单元进行系统地定性或定量评价,以说明评价对象的安全可靠程度。如果评价仅是对一个独立的、单一的装置就事论事地作出结论是毫无意义的。因此,石油行业安全评价应建立在对象系统化和评价系统化的认识基础上,充分熟悉评价对象的生产工艺,寻找影响系统安全的薄弱环节或关键点,尤其是对于一个工艺复杂、范围大、设备设施数量多的生产装置、工程而言,需要分流程、分部位,针对不同的设备设施,采取一定的顺序进行具体的辨识和分析,特别是要分析、论证这些薄弱环节或关键点与系统的关系和严重程度,进而作出客观、科学的结论,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同时,要充分利用已建的装置、工程项目和事故案例资源进行类比分析,全面剖析、验证拟建项目或已建工程的危险性和可x性、提出相应的、合理的防范措施。2.经济的要求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和炼制生产设施的前期投入和正常运行成本是比较大的,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保证,要保障安全生产的需要是不可能的。为了保证证国有企业有改善劳动条件的资金,国务院曾于1979年规定:企业每年在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费用中提取10%20%用于改善劳动条件。xx年新的会计制度实行后,取消了这一规定。但新的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劳动安全措施有关费用,直接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劳动保护费用直接计入制造费用。新制度使劳动安全措施经费不受任何比例限制,拓宽了费用来源。同时,安全生产法为安全投入提供了法律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在安全生产条件、劳动防护、安全生产培训和工伤保险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对于因投人不足而导致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体经营的投资人予以法律追究。从理论上说,安全管理的经济效益应等于安全产出与安全成本之比。由于定量确定安全产出是困难的,那就可以通过确定安全成本来测量安全效益。由此可见,深入认识安全成本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理论计算和实践统计揭示了安全投入中预防费用与事故费用的关系,排除机会因素,可以得到明确的结论:预防费用的投入是最能产生安全的经济效益的。但事实上作为建设项目的安全费用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虽然从原则上讲,当安全投入与济效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投入,但在现实中,如果安全标准过高必将增大建设成本和生产成本。安全投资在短期内无法显示价值和企业过高的经济指标都是企业安全投入不足的原因。3.安全管理的要求安全评价是现代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弱化了以往的凭经验的传统安全管理,强化了企业系统安全管理,促进企业建立风险管理的意识。它帮助企业的安全管理由原来的纵向单一管理变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延伸了安全管理、安全击任的范围和环节,对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起到积极作用。从目前国家要求的4个评价及内容上看,重点是对机具的状态和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如果从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要求,人一机-环境一管理,应该说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完整要素。而且人的行为、管理的手段在我国现阶段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如果抛开这两个因素单一评价相对没有自由度的机具、环境因素,是没有现实意义的。第 10 页 共 11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