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294193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2 页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1基本要求1.1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向所在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并取得液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资质许可。1.2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液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液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配置与事故应急处理和救援相适应的应急装备、器材和物资。1.3生产、使用、储存、运输液氨的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有关预防和处置液氨泄漏、中毒、着火、爆炸等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从业人员,应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取得相关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1.4新、改、扩建液氨生产、储存装置(含液氨装卸设施)的安全、消防、职业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投用。1.5生产、使用和储运液氨的单位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执行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规范及中国石化相关技术和安全管理规定。2生产与使用管理2.1液氨生产单位要严格控制液氨产品中水和油的含量,保证产品质量,防止设备腐蚀,确保下游装置安全生产。2.2各单位应按照中国石化职业卫生管理规定、中国石化个体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建立个体防护用品的配置、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除一般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外,还应为液氨作业岗位、消气防人员配备过滤式防毒器具、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护服、防冻手套、防护眼镜等特种防护用品,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过滤式防毒器具、防护眼镜、防冻手套应满足岗位人员的需要,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护服每个岗位至少配备2套。2.3液氨作业场所应按照中国石化高毒物品防护管理规定设置消防器材、冲淋洗眼器、固定式或便携式氨检测报警仪及应急通讯器材等安全卫生设施,以及醒目警示标志、警示说明、警示线、风向标,并定期检查、检验,确保完好。2.4对新安装或检修后首次使用的液氨储罐、槽车、罐车、管线,应用氮气置换其内部气体氧含量小于0.5%后,方可输入液氨。对于首次输入液氨的储罐、槽车、罐车,应控制流量和速度,同时监控罐体温度,防止液氨在容器内迅速气化后造成罐体骤冷。2.6正常生产时,宜将液氨储罐控制在较低液位,液氨储罐的高液位联锁或高低压力联锁必须投用,不得摘除;任何情况下,液氨储罐的最大充装量不得超过储罐容积的85%,高低压力联锁应与小冰机自启自停相连。2.7液氨长输管道按照中国石化油气长输管道安全管理规定进行管理。3储存管理3.1液氨储罐可分为全冷冻、半冷冻和全压力式3种形式,其设计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等规范。液氨储罐应设液位计、压力表、安全阀(呼吸阀)以及静电导除等安全设施,低温液氨储罐应设温度指示仪;根据工艺条件,宜设置上、下限位报警装置;要采取良好的绝热保冷措施。液氨储罐进出口管道应设远程自动切断阀。3.2液氨储罐应为地上布置,不得将常压液氨储罐和压力液氨储罐同区布置,必须设有备用事故液氨储罐及其系统。事故液氨储罐最小储量不得小于最大罐容的25%。3.3液氨储罐区的消防冷却水系统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等规范要求,其消防用水延续时间按6h计算。其中,全冷冻式液氨储罐的消防水冷却系统按照全冷冻式液化烃储罐外壁为钢制单防罐的要求设计;全压力式液氨储罐宜采用固定式水喷雾系统和移动式消防冷却水系统,冷却水供给强度不宜小于6L/minm2,其他消防要求与全压力式及半冷冻式液化烃储罐相同。3.4液氨储罐、管道、安全阀(呼吸阀、法兰垫片、法兰螺栓)的选材、选型应符合其储运方式的要求,满足相应的耐低温、耐腐蚀条件。与氨接触的部件不得选用铜或铜合金材料以及镀锌或镀锡的零配件。3.5全冷冻和半冷冻氨库的小冰机系统应处于完好状态(能够达到一开一备的要求),小冰机自启动联锁必须投用;没有设计小冰机系统的氨库,其液氨储罐应设置就地压力调节系统,排放应排入吸收系统或氨专用的火炬系统,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以保证液氨储罐的压力处于正常状态。安全阀排放气应接入吸收系统或氨专用的火炬系统,不得直接排放。3.6常压液氨储罐夹层珠光砂系统要充氮气保持微正压,夹层设置的呼吸阀应能正常呼吸。3.7液氨储罐、压力管道、液氨槽(罐)车及其安全附件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改造、维修、检验检测和管理应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档案并定期检验检测。4运输管理4.1从事液氨运输的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槽(罐)车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制度。液氨钢瓶管理应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液氨槽(罐)车管理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管理规程和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一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等。4.2液氨运输车辆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办理相应的运输许可证或准运证,并悬挂“危险品”标志,罐体应印刷“有毒液体”标志;应配备符合安全规定的消防器材、防护用具及必要的检修工具和备品、备件等。4.3液氨运输驾驶员、押运人员、装卸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取得地方政府颁发的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持证上岗。4.4液氨运输车辆必须按指定线路限速行驶,保持与前车的距离,严禁超载和违章超车;必须在指定地点停放,停放时要远离热源,防止阳光曝晒,远离人员稠密区域;禁止同车装运其他易燃、可燃物品,禁止搭乘其他无关人员。槽(罐)车的静电导除设施要保持良好。4.5液氨钢瓶和槽(罐)车的充装量,不得超过设计的最大充装量。液氨槽(罐)车卸氨后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4.5.1汽车罐车卸氨不得完全排净,必须留有不少于最大充装重量0.5%或100kg的余量,且余压不低于0.1MPa。4.5.2铁路罐车卸车后必须保留不低于0.05MPa的余压。4.6液氨装卸作业单位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4.6.1有专用的装卸设施,相关设备和管线定期检查、检验合格。4.6.2排气、通风、泄压、防爆、静电导除、紧急排放、紧急切断和自动报警以及消防等设施完好。4.6.3装卸场地符合防火、防毒和防爆规定要求。4.6.4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健全。4.6.5装卸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4.7液氨装卸作业基本安全要求4.7.1装卸管线和静电导除设施连接可靠,装卸前和装卸完毕后的静置时间应符合中国石化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规定。4.7.2装卸车辆就位后应熄火并拔下车钥匙暂交岗位装卸作业人员保管。4.7.3采取防止车辆溜放措施,并在执行装卸的车辆正前方放置醒目的“禁行”警示牌。4.7.4装卸前、装卸期间及装卸完毕后,安排专人进行安全检查和条件确认。4.7.5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装卸操作。4.7.6装卸作业时,押运员和驾驶员不得离开现场,不得随意发动或启动车辆。4.7.7夏季装卸时应采取防止阳光暴晒措施,尽可能避开当天的高温时段。4.7.8液氨钢瓶必须配戴瓶帽、防震圈,搬运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滚、滑、碰。4.7.9建立必要的装卸档案资料。第 7 页 共 12 页中石油的HSE管理文化中石油天然气公司作为国有骨干企业,认真践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企业宗旨,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加强和加紧企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工作,全面推行HSE管理体系,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证。HSE在国内的发展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有六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第一项是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去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从总裁开始,跟企业一把手在每年年初的第一个工作会上签署安全环保责任书。第二项工作是公司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投资400亿人民币进行隐患治理,第三项工作是推行HSE管理体系。第四项工作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第五项工作是在“十一五”期间连续开展安全环保年活动。第六项工作则是安全文化建设。在HSE管理文化发展方面,国外经历了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在国内的发展也历经三个阶段,但跟国外有些不同。第一阶段,从经验管理到制度管理。典型的案例就是大庆油田1962年5月8日中注一井的一把火,引起了怀着一腔热血和胸怀大局政治责任感的石油工人的思考,由此进行的管理大讨论诞生了以安全管理为重点、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八大管理规章制度,推动了企业的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的推动下,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及考核、“三标”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班组、标准化岗位)等安全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形成了中国石油工业一套以制度约束为主要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第二阶段,HSE管理体系建设。HSE管理体系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石油工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和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xx年,中国石油派出队伍,参与科威特油气井灭火,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石油的技术和能力,由此也扩大了走出去与国际石油公司合作的机会。但是,在对外合作初期,给中国带来麻烦的不是技术、能力和奋战精神方面的问题,而是传统的管理理念与国际石油企业HSE管理理念发生的碰撞。于是,在xx年,中国石油以ISO/CD14690-xx为依据,制订了行业标准SY/T6276-xx,在企业全面推行HSE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强化基层为重点,逐级落实安全环保责任为工作主线的HSE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第三阶段,安全文化建设。进入21世纪,企业文化建设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保护环境”这些突出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安全发展理念对企业安全管理产生了重要作用,企业HSE管理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国内外安全文化管理及趋势,结合中国石油发展历程,把安全管理制度、HSE管理体系融入企业文化,塑造具有自身特点的HSE管理文化,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HSE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石油天然气公司在HSE管理体系建设中,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丰富了HSE管理体系的内涵。它包括5个方面:HSE管理的文件化、标准化、制度化、系统化,国际化。-文件化。中石油天然气公司按照HSE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一套自己的自上而下的成系统的体系文件。在每个企业或组织,其管理文件主要分为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三大层次,同时为使整个集团公司与所属企业的文件衔接起来,在整个集团公司自上而下要编制不同管理层次的HSE管理体系文件,以保持整个集团企业HSE管理体系的一致性。-标准化。以SY/T6276-xx为基准,公司不断在HSE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上进行了完善,形成了与HSE管理体系相关标准对应的系列标准,同时,中石油HSE管理体系还兼容和吸收了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和要求。作为HSE管理体系标准系列,中国石油HSE管理体系标准由规范、实施指南和审核指南三个部分组成,作为指导物探、钻井、井下、测井、油建等施工作业现场HSE检查的HSE标准,中国石油也逐一建立起统一的HSE检查标准,满足了静态与动态结合、局部与全面衔接的系统检查要求。-制度化。为了推动HSE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实施,中国石油从总部层面上辅以制度要求,纵向自上而下分解目标指标,横向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部门职能责任。现在,企业在跟杜邦公司合作,要进一步规范相关制度。-系统化。在推行HSE管理体系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对HSE管理体系三个相互关联的支撑体系。第一个体系是制度和标准体系,公司统一规范操作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体系。第二个是培训和咨询的体系。现在,中石油共建立了五大培训基地。另外就是考核和认证体系。现在的考核按照HSE管理体系的要素要求进行考核,并逐步用HSE审核的方式替代传统的、走马观花式不系统的安全检查。-国际化。在推行HSE管理体系过程中,既借鉴了国外的先进做法,符合国际HSE管理体系规则中的要素要求,又继承了传统安全管理中积累和形成的好经验和做法,在扬弃中实现了HSE管理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HSE管理体系。HSE管理的思考与认识通过加强HSE管理,公司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一些教训和反思。公司认识到六个风险所在:第一,油气勘探开发风险加大。第二,炼化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油气通道快速增长。第四,加油站、成品油遍布各地。第五,海外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第六,市场化用工总量增多。结合实际,并从实践的角度,公司对HSE管理的三个基本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HSE管理是什么?HSE管理抓什么?HSE文化建什么?HSE管理,它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文化。体现了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系统识别,风险管理。第二,它是系统的管理理论,突出的是风险管理,强调的是完整性。第三,它是一种只有结合自身实际才能建设的实践。HSE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和改进的过程,需要结合自己实际进行实践。HSE管理抓什么?一是抓指导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二是抓责任落实,推动责任归位、推行全员有责。三是抓核心问题,从源头进行防范,加强基层和现场风险管理,追求本质安全;四是抓重点问题,治理现有隐患,夯实基础。五是抓写做一致,提升核心竞争力。所以,HSE管理既深奥,又简单,因为它是实践,它需要管理知识、实践经验、工作背景。HSE文化建什么?第一是观念文化,解决“树什么英雄,讲什么故事,造什么氛围”的问题。第二是管理文化,编制手册,统一规范,完善体系,强化制度。第三是行为文化,要领导带动,部门推动,全员行动,养成习惯。第四是物态文化,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把企业的制度、HSE作业文件等,从不被大家接受变为自觉接受,变大家抵制为大家受益,使之成为大家自觉遵守的一种规则,印在员工的脑海里,落实在行为习性上。中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企业正处于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加快发展和做大做强石油、天然气及化工业务,企业进行了专业化、集团化的业务重组。企业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必须从文化建设实践中清楚地回答HSE是什么,解决HSE管理体系抓什么这些基本的问题,才能更好地锤炼石油企业HSE管理文化,真正从理念、规范和行为上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第 11 页 共 12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