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管理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293537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安全管理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安全管理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安全管理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建筑安全管理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4 页建筑安全管理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根据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方法。建筑施工现场多是在室外露天高空作业,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且流动性大,属工伤事故多发行业、发生工伤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人、机、环境三者的错误匹配。我们在每个施工工地项目管理过程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综合管理、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管理机制,保证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首要是保证安全,预防为主则是指要以预防为首要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在建设工程的生产活动中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发现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隐患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我们主要做到:1、坚持安全教育的经常性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中,多去各个工地上安全巡察,在巡察过程中对突出问题组织项目经理、管理人员及作业工人班头进行讲评。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基础,现场标准化管理为重点,提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定期、不定期和针对性地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把安全防范工作前移,从而深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由于施工现场员工进出的动态性、频繁性,在项目管理中,随时采取了入场三级教育,对不同施工阶段及员工思想实际进行跟踪教育,对临时用电、高处坠落等进行针对性教育,增强全体员工的防范意识,敲响安全警钟。2、注重安全行为的规范性按科学规律组织施工,遵守施工安全规程和标准,作为施工现场组织施工的行为规范加以约束。我们从两个层面上规范其行为。一是要求管理人员严格贯彻国家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执行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施工前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安全员每天巡查落实。二是要求作业层次和作业工人遵守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劳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严禁违章操作,不准冒险蛮干。构筑起施工现场专群结合的安全保证体系。3、突出安全防护的针对性把施工现场可能滋生事故的隐患,多发性部位经过加工整理,抽象出来,制定对策、措施进行预防。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表达明确。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临时用电,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模板、脚手架、起重吊装等工程施工方案。重要部位如基坑开挖、洞口临边、楼梯、通道口、等空间部位按标准化进行重点防护,并通过不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不断完善施工安全技术方案。有效地把安全生产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4、增强安全管理的主动性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先行,早规划、早安排,做到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施工前我们把上述项目定为省双优工地进行目标管理,在开工前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及制度,做到事前防患。进入施工现场的员工,首先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及遵守操作规程教育,其次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及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使全体员工熟悉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加大督查的力度和幅度,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有效控制。二、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综合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是多方面的,必须对各方面进行综合管理1、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相结合做好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办公、宿舍、食堂、工棚、硬地施工、施工场地围护、环境卫生等按有关要求、标准组织施工,做到宿舍与施工现场分开,工地设置文化室、宣传栏、乒乓球室等文化娱乐设施,并配置保健药箱,有利于工人生活、休息。同时也是提高施工安全综合管理。2、安全管理与安全考评相结合实行施工现场安全考评,采取对项目经理、管理人员、工人进行定期安全考核。对不达到要求的进行教育批评、直至辞退。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管理人员经常进行检查,作业人员自查、班组互查、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单位、各个岗位、各个部位,达到施工现场综合考评的全面要求,并在工地出入口处设置“五牌一图”,履行安全职责,接受社会和上级的监督考评。3、安全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我们把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项目管理办法,并与奖罚制度挂钩,形成有利于安全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我们采用竞赛、表彰、奖励、升降等有效的激励机制,更好地鼓励项目经理、管理人员、作业工人从不同层面上抓好安全生产,重视安全管理,遵守安全纪律。再辅之以宣传教育,在“指导、监督、奖罚、教育”的共同作用下,纠正施工现场习惯性违章现象,创造一个“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气氛。三、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为了施工安全,各项安全设施防护到位,材料质量及防护用品必须符合有关要求并且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对项目部的有关人员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人新的岗位或新的施工现场前,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2、施工现场班前交底制度建筑施工不同于其它行业,具有“深基、高空、负重、临边”作业等特点,每天开工前班组长履行交底制度时,要针对不同情况,实行普遍交底和个别交底相结合,做好交底记录。交底双方都应履行签名手续,提高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3、施工现场检查监督制度施工现场安全检查监督是一种得要的“执法”手段。第一,项目经理部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有关规范、标准、规定、实施办法,对照标准、规范、规定、办法,坚持自检。对危险源,找到一处,整改一处,“以人为本”,加强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安全员每天进行巡查。第二,加大检查频率。企业层次每季度,项目部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不定期针对各专项进行检查,并建立一套专兼结合的施工安全目标管理控制网络,督促施工现场按科学规律组织施工。并把施工现现场相关单位纳入检查范围,实行严格的检查考评,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4、施工现场经济责任制度根据安全考核指标,企业层次对项目管理目标及管理人员进行考核,项目经理对作业人员进行考核并在施工现场推行“层层负责落实,划区分片管理”的安全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施工现场根据项目管理原则,签订“项目管理安全责任责任书”、“作业班组安全责任书”,鞭策施工现场有关单位定人员、定时限、定措施、定目标,实行“四定防范”。在考评时,对成绩优秀进行经济奖励,对不合格的进行经济处罚。四、结束语我们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上能根据有关标准、规范配套各项管理措施及规章制度,实施目标管理,使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无事故,达到省双稳定性工地。以上是我们在春和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主要内容与同行们共同探讨。第 6 页 共 14 页建筑安全管理总体要求一、安全管理体系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及绿色施工保证体系和安全领导小组,应成立从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直至施工班组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图。建立落实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各级管理人员均要持证上岗,专项安全员必须持有北京市建委颁发的安全员证书。落实总分包专职安全员合署办公制度,按规定配备充足的专职和兼职安全员,及安全群众监督员。3、贯彻落实住总集团0123安全管理模式。二、安全教育管理1、安全教育应覆盖所有的员工。安全教育培训需要分层次逐级进行。主要包括:1)进场工人三级安全教育和考核。2)特种作业人员须经专门安全培训、考试考核。3)施工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和考核。4)专职和兼职安全监督人员专项培训。2、每周一按分包单位进行1.5学时的全员安全教育会(夜校教育)。3、每天施工前由工长组织,班组长负责进行班前安全讲话,认真填写班前安全活动记录。4、安全教育和培训始终贯穿施工生产的全过程,覆盖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确保未经过安全教育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安全教育活动组织作好培训教育活动记录。三、重要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漏电保护器(含电焊机二次侧漏电保护器)、配电箱等重要劳动防护用品均要在住总集团推荐厂家范围内采购。四、特种作业管理1、本工程特种作业主要包括电工、焊工(电焊、气焊割)、架子工、电动吊篮安装拆卸工等。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才能上岗操作。未按规定复审的证件作废。3、新进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审查其证书原件,合格后原件留存项目部安全部门,发给其复印件,要求作业人员随身携带备查。同时填写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表报监理单位审核。4、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名单并实行动态管理,调出人员应及时标明,其特种作业操作证应及时撤出,确保与现场实际操作人员相符合。五、安全生产协议管理1、分包单位进入施工现场时,在签订承包合同之前必须先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及消防保卫、临时用电、环境保护等协议书。2、安全生产协议书应明确总分包之间安全生产责任、权利与义务。参照协议范本。六、安全技术交底管理1、施工现场所有施工工序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必须用专用交底用纸书面完成。书写工整、字迹清晰。交底人与被交底人亲笔签字。2、安全技术交底必须贯彻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和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结合施工环境、条件及工程特点,具有针对性。3、安全技术交底必须按工种、分部、分项交底。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应有针对性的补充交底内容;雨季施工应有针对季节性气候特点的安全技术交底。工程因故停工,复工时应重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4、必须执行工长每天安全交底制度。5、必须保证安全技术交底逐级下达到施工作业班组的每名作业工人。专职安全员应审核安全技术交底的准确性、全面性和针对性;应对安全技术交底履行情况进行监督。6、班组长对本班组工人必须每天做班前安全活动。班前安全活动内容记录到活动记录本上。参加施工人员应在记录本上亲笔签字。对未参加班前安全活动的工人,班组长应停止其参加施工作业。不得以布置生产工作代替安全活动。七、资料管理要求1、依据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B11/383-xx)。2、配备和使用安全资料管理软件。3、参照提供的各类安全资料范本目录组建安全资料。八、消防保卫管理1、主要依据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保卫消防标准(DBJ01-83-xx)。2、焊工必须持有建筑施工特种作业证上岗。3、配备充足的灭火器具和消火栓、水龙带、水枪等消防设施。4、高处明火作业必须完善接火花装置,不得交叉动火动火作业。5、采购消防器具要在住总集团工程总承包部推荐厂家名录中选购。6、安全规定设置消防通道,消防通道不得堆料、堆物,保持畅通。九、临时用电管理1、主要依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xx)和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DBJ01-83-xx)。2、采用TN-S配电系统,落实“三级配电、逐级保护,及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原则。3、严禁使用插线板、简易电箱、线滚子等用电设施,电源线采用耐气候型橡套电缆。4、各类电箱配置满足规范要求,必须设透明看见断开点的断路器。5、采购电气装置要在住总集团推荐厂家名录中选购。6、机械设备必须设专用开关电箱,电焊机必须配备专用二次侧漏电保护器。7、所有照明装置必须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应采用36v安全电压供电的场所,严禁施工220v以上电压。8、严禁使用类手持电动工具。9、临电设施必须履行合格验收签字手续。十、机械安全管理(包括电动吊篮)1、主要依据北京市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京建施xx368号)和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DBJ01-83-xx)。2、电动吊篮技术资料必须齐全,特别是租赁厂家资质、施工方案、安全锁标定证书、合格证、钢丝绳、保险绳、锁绳器的技术资料。3、电动吊篮安装和拆卸人员必须持有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书,使用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安全培训,由吊篮租赁厂家发给吊篮操作证方可作业。4、各类机械(包括手持电动工具)特别是电动吊篮,使用前必须先验收合格,按规定履行验收签字手续后方可使用。5、吊篮要设专人检查维护,每次使用前均要认真检查悬挂机构、平台构件、提升机构、保险绳及安全限位装置是否灵敏有效,填写吊篮每日安全检查记录表。十一、脚手架和安全防护管理1、主要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xx)、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DBJ01-83-xx)、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xx)。2、架子工必须持有建筑架子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书。3、搭设拆除时必须设置警戒区域,设专人进行警戒和监护,专职安全员和工长要旁站监督。4、严格落实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安全防护方案要求进行搭设和拆除,重点注意落实脚手架卸荷措施、拉接措施和脚手架安全防护措施的要求。5、安全防护设施必须北京市和属地建委的管理要求,搭设或拆除安全设施及施工工程中均要有交接签字手续,落实好安全责任人,未经工长及安全员批准严禁私拆乱改各类安全设施。6、凡在高处作业范围内的出入通道、临街区域、施工场所或有行人处均要搭设好合格防护棚。7、严格落实脚手架和安全防护设施验收签字手续。十二、高处作业管理1、主要依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DBJ01-83-xx)、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xx)。2、高处作业和临边作业必须配备合格的安全带,安全带必须在牢靠处高挂低用。3、交叉施工必须有专项方案,杜绝上下垂直交叉作业。4、使用电动吊篮及非落地式脚手架的下方必须按要求设置合格的首层安全网,人员上下吊篮必须从首层安全网处。5、高处作业严禁抛掷任何物料或垃圾等。6、各类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均要按规定履行验收合格签字手续。十三、安全技术方案管理1、安全技术方案必须有设计、在计算、有详图、有文字说明。2、编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安全管理方案;2)安全防护方案;3)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4)电动吊篮等机械专项方案;5)外脚手架、各种异型架子等专项方案;6)设备安装安全技术方案;7)临街防护、外用线路、地下供电、供气、管线,毗邻建筑物防护等安全技术措施或方案;8)消防保卫工作方案;9)应急预案必须编制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坍塌、机械事故和机械伤害、火灾、脚手架等专项安全应急救援预案。3、所有方案必须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同时报经监理审核签字批准。第 13 页 共 14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