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的劳动保护管理.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289929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温作业的劳动保护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温作业的劳动保护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温作业的劳动保护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高温作业的劳动保护管理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6 页高温作业的劳动保护管理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平均湿球黑球温度(亦称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E的作业称为高温作业。高温作业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高温、强辐射型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铸造、锻造,火力发电的锅炉间等。第二种,高温、高湿型作业,如造纸、印染等行业。第三种,夏季露天作业,如南方夏季筑路、架桥作业等。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性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改变。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衰竭和热痉挛。为使基层单位在职业病登记和报告中易于识别,在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1960年劳动部、卫生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中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尚能坚持工作者。轻症中暑:具有前述症状,而一度被迫停止工作,但经短时休息,症状消失,并能恢复工作者。重症中暑: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被迫停止工作,或在工作中突然晕倒,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C以上或发生热痉挛者。为了防止在高温作业中发生中暑,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暑降温措施:1车间温、湿度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由于工艺要求湿度较高的车间,也应满足相关标准。2进行合理的劳动组织管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3加强宣传教育,认真遵守高温作业的各项管理制度。4改革工艺过程,改进生产设备和作业方法,改善高温作业条件,合理布置热源,尽量隔绝热源。加强通风,降低车间温度。5对高温作业工人做好就业前、入暑前的体检工作,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工人,不得安排其从事高温作业。6夏季供给合理的饮料和营养,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7做好中暑患者的治疗工作。第 3 页 共 6 页高温作业防护管理规定1、高温作业系指工业单位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2、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应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xx)的要求。3、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中有关防暑的要求。4、单位医疗部门在暑期要深入生产一线,对生产车间、施工、检修工地进行巡回医疗,发现情况及时诊治并及时向公司生产与安全部门报告,同时报告上级卫生部门。5、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时检修维护,每年在暑季前检维修一次,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6、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7、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时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并将检测结果在作业场所向职工公布。8、对封闭、半封闭的工作场所,热源尽可能设在室外常风向的下风侧,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当热源(炉子、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9、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10、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11、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12、发现有中暑症状患者,应立即到凉爽地方休息,除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诊疗。13、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据气温变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避免加班加点。14、高温作业的分级应符合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xx)的规定,对高温超标严重的岗位,应采取轮换作业等办法,尽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15、高温作业场所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应隔绝高温和辐射热,室内有良好的通风,休息室内气温应低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527。第 5 页 共 6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