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方法.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288553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方法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6 页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方法压缩机排气温度已在设计时予以充分考虑,如果在实际运行中出现排气温度偏高,应该首先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下几项措施可供参考:1、降低进气温度无疑可有效地降低排气温度。而各级进气温度与中间冷却器的冷却不完善度有关,因此应尽力保证中间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或因地制宜采用一些特殊冷却措施以降低进气温度,力求降低排气温度。2、气缸内的进气终了温度也是影响排气温度的因素之一。压缩机的进气终了温度与进、排气压力损失有关,因此在压缩机维修中,应注意阀门的安装和弹簧的选择,在保障阀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进、排气压力损失,以达到降低排气温度的目的。3、压缩过程指数也会影响排气温度。在实际运行中,压缩过程指数主要与气缸冷却状况有关。冷却效果越好,指数越小,排气温度越低。因此,可通过强化气缸的冷却以降低排气温度。4、实践表明,内泄漏是造成排气温度偏高、甚至过高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压缩机某级膨胀及吸气过程中,如果该级排气阀门关闭不严,造成排气管内未来得及冷却的高温高压气体又回流(内泄漏)到气缸,将使该级排气温度急剧升高。为此,应特别注意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5、对于多级压缩机,要调整或降低某级排气温度,情况往往不是单一的。例如,若发现某级排气温度较高,如果用调整(加大)余隙容积的办法,适当降低该级的压力比,这样虽然可使该级排气温度下降,但将会使其前一级的压力比增加,排气温度上升;若企图用加强该级气缸冷却,降低压缩过程指数的办法来降低其排气温度,则同时会使该级压力比下降、后一级压力比上升和后一级排气温度增加;当采用加强该级级前的中间冷却器冷却效果时,虽然能通过降低进气温度以求降低排气温度,但该级的进气压力也相应降低,从而使该级压力比上升,因此降低排气温度的作用并不明显。所以需采取综合方法,例如在加强级前冷却的同时,又适当增加该级余隙容积,使该级压力比维持不变,则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该级排气温度,而且也不影响其前、后级的排气温度。第 3 页 共 6 页降低安全风险要培养良好习惯当前,铁路各部门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年活动,通过查找安全风险点,制订安全卡控措施,这种具有前瞻性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在推进安全风险管理时,现场职工更应具备良好的作业习惯,培养符合安全标准的习惯有助于降低安全风险。所谓习惯,就是由于重复操作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良好的习惯有利于生活、生产,不良习惯则起有害的影响。在现场作业时,有人时常提醒线路上要注意,上下车要小心。注意什么、小心什么,这就是培养安全意识的习惯。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其余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因此,培养有利于安全、符合标准的习惯,是规避安全风险、减少事故概率的重要途径。培养符合安全标准的习惯,前提是落实各项规章。日常工作中的各种管理制度、作业规程,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并变成工作中的自觉行为,这就是培养安全的习惯。安全的习惯,说到底就是在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各种规定和操作规程,是认真地,而不是轻率地:是长久地,而不是临时地:是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把遵章守纪化作自己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符合安全标准的习惯,关键在于理念培养。当一种制度被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准确运用的时候,工作效果就会随之显而易见。培养让作业标准成为习惯的安全理念,就要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努力使之刻印到每位职工的脑海中,落实在具体的行为上,并用各类正、反面的案例来教育引导职工,使之感悟违章作业的害处。培养符合安全标准的习惯,核心在于行为的养成。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经过历练,而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的行为养成。我们常说落实操作规程贵在自觉,自觉就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是严格落实各种作业标准的有效方法,一旦一种良好的习惯业已形成,远比任何外力所致更富成效。综上所述,培养安全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坚持不懈,需要他人的监督,但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的养成。培养好习惯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改掉以前的坏习惯。每位职工都应该对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把遵章守纪化为自觉行动,真正做到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作业中的安全风险。第 5 页 共 6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