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塔内部优化及改进流程.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281243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化塔内部优化及改进流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碳化塔内部优化及改进流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碳化塔内部优化及改进流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碳化塔内部优化及改进流程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9 页碳化塔内部优化及改进流程碳化过程集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物料溶质传输与扩散、过饱和溶液结晶等多种物理化学过程,同时又有固、液、气三种物质状态共同存在并反应,因此要实现碳化过程的优化控制、改进生产工艺流程难度大。笔者从碳化过程的反应原理与控制要素方面入手,采用碳酸钙碳化塔设备反应装置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碳酸钙碳化过程的转化率以及产品的质量。碳化生产工艺是整个碳酸钙碳化生产工序的重中之重,因此碳化塔控制设备是化工企业的核心设备。碳酸钙碳化工序处于枢纽地位,而碳化塔又是碳化工序的关键设备。国内企业普遍采用的碳化塔是铸铁内冷式索尔维塔或钢制碳化塔,这种结构的碳化塔内部表面相对比较粗糙,而且冷却系统的管道外壁工艺精度较低,易磨损和腐蚀,碳化塔工作二十个小时左右就必须进行清洁维护工作,因此工作效率较低难以实现自动化、机械化生产。碳化过程的控制要素科学控制碳化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保证整个碳化反应过程中的化学能量与物质的动态平衡,从而使碳化反应能够平稳高效的进行,最终使获得反应物质具有较高的转化率与产品质量。碳化过程的主要控制要素包括:碳化制碱塔内的物理参数如塔底气压、塔内温度场变化、反应液结晶析出产品的温度等。国内目前在碳化过程中还没有研发出先进的监测与控制装置来实现反应过程中对于核心元素元素在反应物与生成物中所占比例,因此无法对于碳化过程提高反应的转化率来提高产品产量。另一方面碳化塔塔底的气压是影响塔上部碱性气体的输入量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实现碳化过程中对塔底气压的控制;碳化塔内温度场主要受冷却系统与内部碳化反应能量转化的影响,由此可见通过对碳化塔内气压与温度场的实时控制能够控制反应过程,提高反应物料的转化率得到高质量的产品。碳化过程化学反应原理由结晶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知识可知,液态物质结晶主要分为结晶形核与晶核长大两个过程。碳酸钙碳化反应中碳酸钙晶体析出原理与此相同即碳酸钙在过饱和状态通过改变温度等参数降低溶解度从而析出细小晶体,同时析出的大量细小晶体在有限空间内相互接触、结合成较大的晶体从而得到大量碳酸钙晶体。碳化过程影响产品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是碳化溶液的过饱和程度、碳化溶液的温度、晶体形核率与晶核生长速度等,这其中碳化溶液的过饱和程度直接影响析出晶体的数量与晶体大小。因此可以对通过智能控制碳化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与冷却速度等使晶体的形成速度与生长速度达到动态平衡以获得较大尺度的晶体,提高产品质量与转化率。碳化塔内部改进流程方式3.1碳酸钙碳化塔的内部改进根据图1所示碳酸钙碳化塔内部结构组成部分可分为:窖气进管、分布器、内胆、化工泵四个成部分。在改进流程中增加了碳化塔的高度,在内部结构的中的内胆构造,在产业结构的循环系统中添加了(循环泵),其次改进了二氧化碳的出口方式;其中在增加碳化塔外层高度上主要是为了提高产业效率,增加产值效益,利用同等的化工原料来扩大生产的实际需要。碳化塔瘦身结构,增加了内胆,主要是为了提高设备内的压力,使得在单位面积内,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排出的气体中不会危害大气环境。循环泵主要是增加塔内液体循环,使反应物质充分反应,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其次便是改进二氧化碳的出口,使其降低温室效应。3.2角阀的优化设计改造(浅谈变换气制碱装置中双外冷碳化塔的运行总结)角阀是双外冷工业制碱碳化塔的特殊装置,设置在碳化塔外冷器的冷却控制系统的上下阀门之间,是整个外冷器冷却系统轮换工作并进行清洗维护工作的特殊设计,角阀的进气孔与出气孔的中轴线成90度角所以又叫直角阀。角阀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角阀的角度来控制输入与输出空气的压力差来推动机器活塞与杠杆结构运动,特殊密封结构的角阀功能与空气截止阀作用类似,铸铁内冷式索尔维塔或钢制碳化塔的角阀设计不合理,工作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堵塞、卡死的现象。这是化工制碱碳化塔工作周期短、工作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角阀的结构与工作运行状态进行优化设计,改变角阀原本的工作路径,使角阀的控制操作更加灵敏,显著增加角阀的工作寿命,并且进一步满足现代化工企业碳化制碱高效率高转化率的生产工艺要求。同时还降低了碳化塔整体的日常维护与维修成本,保障碳化制碱反应的安全平稳进行,显著提高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碳酸钙生产工艺与使用量等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化工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而碳化过程是碳化生产过程的核心工艺。国内目前碳酸钙碳化工业采用的碳化塔设备装置还相对落后,因此从碳化工艺的反应原理与影响碳化过程中的碳酸钙产量的不同变量因素等方面入手,结合当前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等对碳化塔中各变量进行实时的检测与控制。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改进碳化塔的结构与生产工艺,对于提高碳酸钙碳化过程中的原料转化率以及产品质量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 5 页 共 9 页碳化硅电阻炉冶炼工安全操作规程一装炉1开车前检查轨道有无障碍物,钢丝绳、卷扬机、托轮、小托车必须完好,并按规定加油润滑。2开车人员必须听从装炉操作人员指挥,密切配合。放置炉底乏料,要用钢尺插量三点(两端及中间),按规定尺寸检查,炉头四角的乏料要装足踩实,防止流盐烧墙。3炉芯位置确定要准确,反应箱必须垂直吊放,高度适中,放置端正,两排箱体之间保持等距,定保炉芯宽度尺寸精确无误。反应箱四角与端墙缝隙处,用纸填实。4吊反应箱时,应指挥吊车摆正位置,垂直提升。须待箱体全部拨出后,才能开动大车吊走。严禁炉车在运行中吊反应箱。放反应箱时,按顺序摆放。装炉工应将去掉的四链钩放于箱体之内,以免起钩时挂住外沿使箱体移动位置或箱体碰伤操作人员。5每放完一部炉料后,料斗闭合器要关严密。炉料装完后,洒在端墙拉杆上的乏料或石墨要清理干净,卷扬机小车停放在安全位置,压起顶轴,用盖盖好,并将所装炉号及装炉异常情况填入工艺卡片,随炉传送托车组。二扒炉1冶炼炉停炉24小时之后,方可进行扒炉操作。2根据当天风向,确定扒墙顺序。炉墙和支柱上吊环完整好用时,操作人员不应上墙挂钩。如果吊环断裂脱落或无吊环,上炉挂钩人员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采取安全措施,在炉墙上小心稳步行走,挂好钩后立即返回安全位置,指挥起吊。3大墙如无吊环,应先吊炉墙,后吊支柱。一次不能同时挂两块炉墙,吊运的炉墙支柱应按规定地点顺序摆放,摘卸人员须待炉墙,支柱放稳后才能去靠近摘钩。4切、扒乏料、黄块时,指挥人员需站在安全位置。三铲炉1冶炼炉停电70小时后,应将结晶筒上的残余黄块,乏料全部清理干净。用水清理炉台乏料时,不允许冲成里高外低斜坡形或高低不平,应与小墙上端水平,不准向结晶筒上冲水。2在清理过程中,不准跨越或站在结晶筒上。操作时密切注意结晶筒有无倒塌迹象。在炉台上行走时要小心谨慎,防止失足跌入水池。3发现小墙倾斜严重时,应予调整,不能拆除。四修炉1清理电极保护圈四周粘附的乏料及硬块和端墙上粘附的杂物及端墙上面的积料。2炉底乏料用水浇透后,拆除支柱和小墙。拆除小墙时,严禁一次吊卸两块炉墙,应从中间向两头依次吊卸。待炉底和炉头电极下乏料全部清入水池后,方准吊装支柱和炉墙。清抓炉底乏料时,防止炉底边砖掉入水池,边砖如有缺少,应及时补齐。3安装支柱和炉墙时,必须采用闭锁式吊钩。并于吊装之前在炉底铺撒12厘米厚的木粉,以保护炉底和防止漏电。4大小炉墙上粘附的乏料清理干净,透气孔全部凿通。吊装炉墙支柱时,上下操作人员必须配合好,支柱要垂直吊放到底,如有歪斜,需经扎入木楔校正后,方准人工摘钩。吊装小墙时,垫好乏料,防止向里倾倒。吊装大小墙时,须把护钩挂牢后方准人工摘钩。未经操作者的同意,吊车工严禁下落支柱或炉墙,以免支柱或炉墙歪斜,砸伤操作人员。5炉墙摆放要稳固,两墙之间的间隙要匀称,如有缺砖或间隙太大时,应补砖堵塞,以防漏料。6清理存放支柱的基坑时,抓斗和操作人员严禁同时入坑,以防意外。7支柱上的绝缘砖脱落13和炉墙端头接连脱落3块砖时,不应继续使用,应立即修理。五传送乏料1检查乏料筛应完好,乏料仓斗、木粉仓斗的料源应备足,乏料出口闸门流量和木粉螺旋运输机转数应正常。2将各转换开关转到连锁位置,先按启动按钮,再按顺序启动正反皮带运输机、东西向连接皮带运输机、南北向小皮带运输机、东西向大皮带运输机。待运转正常时,启动乏料仓斗下的皮带运输机和木粉仓斗下的螺旋运输机,开始传料。3传料过程中,操作人员不断巡回检查皮带运转和仓斗贮料情况,发现皮带跑偏洒料,应及时处理,不得擅离岗位。4乏料中如发现金属物块或仓斗出料口堵塞,应立即停车处理。5木粉运输机不得随意调整变速挡数,乏料不得随意调整出料量,应按工艺要求保持适当传料比率。在乏料传入料仓过程中,应防止木粉一侧偏多一侧偏少。6操作结束时,先停乏料仓斗下的皮带和木粉仓斗下的螺旋运输机,待料全部传入料仓,再按开车时的反顺序停车。7例卸木粉袋时,如发现大木块、木片等杂物,应及时拣出。8水洗后的乏料应分批堆放,循环使用。每批乏料堆放35天,待自然干燥后水分含量应小于6,食盐含量应小于1,方可使用。严禁从乏料池直接抓运过筛投炉。摘自机械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 8 页 共 9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