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节 文言虚词 第1课时 虚词不虚,表情达意(复习课),辈分称谓排序 尔雅释亲记载了古代辈分的称谓及排列顺序。以自身为第一代,说说上几代和下几代各称什么。 上一代称_;上二代称_;上三代称_; 上四代称_;下一代称_;下二代称_; 下三代称_;下四代称_;下五代称_; 下六代称_;下七代称_;下八代称_。,答案 父亲 祖父 曾祖 高祖 儿子 孙子(亦称第三代) 曾孙(“曾”为“重”的意思。“曾孙”亦为孙子以下的统称。) 玄孙 来孙(后泛指远孙) 晜孙(“晜”音kn,也写作“昆孙”) 仍孙 云孙(“云”为“远”的意思,“云孙”即远孙),答案 放在动词“存”前,同“存”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地方”/处所,地方/“所以”表原因/“所以”表凭借/“所”字结构/“所在”,到处,朱筠认为经学的根本在于文字词句的解释,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氏的说文解字来教化士人。又上奏请求皇上搜求整理永乐大典中散失的书籍,皇上观看了奏折,认为他的观点与众不同,于是命令开启四库全书馆,亲自写诗来记下这件事。又因为十三经的文字在流传抄写中有错误的地方,上奏请求皇上效仿汉熹平、唐开成年间的先例,选择博学的学者校阅改正,并在太学中立起石碑,遵奉皇帝的命令建议让这事停下来,于是就把若干卷十三经文字同异收藏在家中。在这个时候,安徽、福建的士人听到这些已发而未尽的言论,才懂得学习探求的学问,四海之内好学能文的人,都仰慕跟从先生学习。戴震、王念孙这些人,对经术训诂之学研究深刻,没有得志的时候都在朱先生的幕府,最终因为编纂而闻名于世,这都是因为朱先生启发了他们。,朱筠常年考古,爱好金石书法,可以说用来佐证经史。写文章仿效司马迁、班固,尤其擅长叙事。他在书法方面能够通晓六书,具有隋朝以前的风范体格。藏书有万余卷,家中坐客满堂,谈论辩驳让很多人倾倒。所到过的名山大川,他搜集奇异观赏胜境,被都地士人流传吟诵,到今天都没有停止。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朱先生为人坦荡,待人接物坦率直诚。他在家里对兄弟友爱,在外面爱好结交朋友,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有说不到的地方,别人若有过错,他也加以隐瞒,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获得名声。他家从早到晚,不曾断过宾客,他与宾客饮酒谈笑日夜不断,而先生博闻强记(的能力)不曾衰退。他时常在闲暇时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他做学使的时候,遇到贤能的老师和学生,他像对待同辈一样亲近(他们),劝勉他们做学问要先识字,话语所包含的意义及情味真是恳切深厚,先生离开后人们敬爱思念他。他想写的书最终没有完成,留下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3分析语法特点 与实词相比,虚词在文言中的语法功能更为突出,更加重要,因此从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可以推断其意义和用法。例如“之”,它作为结构助词可以有如下用法: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注意标志性词语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记住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式或标志词,可以提高答题速度,提高准确率。如表示被动的“见”“为”“为所”“于”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是”(如“唯利是图”)等。此外还有表示时间的“既而”“已而”,表示疑问或反问的“何如”“奈何”“若何”等也应熟记。,在实际解题中,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把虚词的连用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混淆。如“虽然”,在古汉语中有这样几种意思:虽然这样、即使这样。用今义释古义。如把“始皇既没”的“既”解作“既然”,其实,“既”在句中是“在之后”的意思;把“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中的“无”解作“没有”,其实它是“无论”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