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瓶的安全存放及使用.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277286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炔瓶的安全存放及使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乙炔瓶的安全存放及使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乙炔瓶的安全存放及使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乙炔瓶的安全存放及使用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0 页乙炔瓶的安全存放及使用1、乙炔瓶的使用现场,存放不得超过5瓶;贮存量超过5瓶但少于20瓶,应在现场或车间内用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墙隔成单独的贮存间,应有一面靠外墙;超过20瓶,应设置乙炔瓶库。2、贮存间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m),且不应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3、贮存间应有良好的通风、降温等设施,要避免阳光直射,要保证运输道路通畅,在其附近应设有消火栓和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4、乙炔瓶贮存时,一般要保持直立位置,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5、严禁与氯气瓶、氧气瓶及易燃物品同间贮存。6、贮存间在醒目的地方应设置乙炔危险、严禁烟火的标识。7、使用前要仔细观看气瓶肩部球面部分的标志,特别是注意下次试压时间,并在使用过程中按照要求定期对气瓶作技术检验,不得使用超过应检期限的气瓶。8、使用时,首先要做外部检查,检查重点是瓶阀、接管螺纹、减压器等;如果发现有漏气、滑扣、表针动作不灵或爬高等,应及时维修,切忌随便处理,禁止带压拧紧阀杆,调整垫料。检查漏气时应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测,或用肥皂水,不得使用明火。8、乙炔瓶与电焊在同一场所使用时,瓶底应垫上绝缘物,以防气瓶带电;与乙炔气瓶接触的管道和设备要有接地装置,防止由于产生静电造成燃烧或爆炸。9、冬季使用乙炔气瓶时,瓶阀或减压器可能出现结霜现象,用热水或蒸汽解冻,严禁用火烘烤或用铁器敲击瓶阀,也不能猛拧减压器的调节螺丝,以防气体大量冲出造成事故。10、在使用和贮运乙炔气瓶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和撞击。11、搬运气瓶要轻装轻卸,必须用专门的抬架或小推车,禁止直接使用钢丝绳等吊运气瓶;使用和贮存时,应用栏杆或支架对气瓶加以固定,防止倾倒。12、气瓶应远离高温、明火和熔融金属飞溅物相距10米(m)以上,夏季使用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13、开启瓶阀或减压器时动作要缓慢,以防喷出高速气流中的静电火花放电、固体微粒的碰撞热和降擦热、气体受突然压缩时放出的热量(绝热压缩)等引起气瓶和减压器爆炸着火。14、必须用合格的乙炔专用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15、瓶体表面温度不得超过4O。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触手能摸瓶壁,如局部温度升高超过40(有些烫手),应立即停止使用,在采取水降温并妥善处理后,送充气单位检查。16、乙炔瓶存放和使用时只能直立,不能横躺卧放,以防丙酮流出引起燃烧爆炸。17、乙炔瓶直立靠牢后应静候15分钟左右,才能装上减压器使用,开启乙炔瓶的瓶阀时,不要超过一圈半,一般只开3/4圈。18、存放乙炔瓶的室内场所应注意保持通风,防止泄漏的乙炔气滞留。第 4 页 共 10 页乙炔瓶站安全操作规程1乙炔瓶站操作人员,需经安全技术教育,了解有关安全知识,掌握防范措施和安全运行规程,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2乙炔瓶站的建立,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查批准,供气量超过10立方米分的乙炔发生装置,应有独立的站房。站房与库房都应置于避雷保护区域内。3移动式乙炔发生器应注意布设场所的安全,不得到处乱放,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避开:(1)电气线路、行车滑线的下方,有可能形成电气回路金属物;(2)高温源、火花溅落点,明火点距离小于10米时;(3)有震动、物体打击可能的地点;(4)空压机、通风机的吸气口上方或前方附近有浮筒式乙炔发生器,禁止在室内使用。乙炔站房(或乙炔发生间),电石库房内不得装设和使用电钟、电话等能产生火花的电气器具或仪表,应选用密闭防爆型器材。4站房内允许冬季取暖时,不得用电热明火,宜采用光管散热器,以免积尘及静电感应,并应离乙炔发生器1米以上,当气温在0以下时,可以用氯化钠的水溶液代替发生器及回火防止器的用水,以防冰冻发生。乙炔发生器管道冻结可用热水解冻。移动式乙炔发生器在夏季应遮阳,防高温和热辐射。5禁止将不符合防火要求的建筑物用作乙炔站房和电石库房,电石库房不得漏雨。室内应通风良好,但不得采用旋转式排风装置(或风帽),宜采用自然通风。6操作工人必须会使用二氧化碳和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室内严禁抽烟,站内禁止带入引火工具。电石库禁止带水入内,站内人员禁止穿戴化纤衣物和钉鞋,应定期检查室内乙炔含量。7使用前应检查乙炔发生器的安全装置、管路、阀门和操纵机构等,确定正常后,才能加水和电石。所灌注的水应清洁,无杂质和无油污。8乙炔发生器,回火防止器及其它附件禁止用紫铜和含铜量超过70的合金。修理时禁用银焊、铜焊。9乙炔发生器使用的电石块粒度及用量应符合规定。禁止将电石粒度小于2毫米的粉末及尺寸大于80毫米的电石块投入电石篮中或在电石渣池内处理。在操作间,禁止存放电石。10设备运行时,操作者应密切注意各部位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若发现压力表读数骤升或有气体从安全阀逸出,或者启动数分钟,压力表的指针没有上升(冬季缓慢上升)应停止作业,排除故障。严禁超出规定压力和温度。防爆膜(片)、压力表、温度计、水位表、安全阀、回火防止器及给水调节器必须保证灵敏完好。安全阀、压力表应定期校验,并加铅封方能使用。防爆膜(片)禁止用橡皮垫取代,防爆膜(片)应每周更新一次,每班使用时应检查。水封式回火防止器每班必须排污,灌水保持一定水位。防爆片必须每年至少更换一次。回火防止器使用中应垂直立放,每个岗位回火防止器只能供一把焊(割)炬使用。干式回火防止器应检查是否堵塞,如有堵塞可将阻火元件浸入丙酮中清洗,并用压缩空气吹干再用。11乙炔管道应用无缝钢管焊制成,应可靠接地,每班应巡视检查。管道因冰冻堵塞,只允许用热水或蒸气熔解,严禁用火烤。12乙炔管道的敷设以及与其它管道,道路的相互位置,应符合设计安全规范。禁止将乙炔管道通过烟道,通风管道、食堂及生活间,或将其敷设在靠近火源或加热至500以上的表面处。也不得与氧气管道及电缆一同敷设在隧道或地沟内。13乙炔设备及管道应有专人经常作漏气检查。检查时禁止用火试验。设备和管道都应按照试验规范,定期作水压和气密试验。检查调整压力器件及安全附件应取出电石篮,采取措施消除余气才能进行。14乙炔设备,容器及管道在动火进行大、小修之前应作充氮吹扫。所用氮气的纯度应大于98,吹扫口化验乙炔含量低于05时,才能动火修理,并应事先得到有关部门批准,设专人监护和采取必要的防火,防爆措施。15大型乙炔发生器加料前后及管道作压力试验后都应作氮气吹扫。以避免空气和乙炔混和发生爆炸。乙炔发生器在送气前应打开乙炔:放散阎,紧闭送气阀,排除混和气之后,才能送气。发生器加料作业等需要轻轻敲击时,只允许用木槌、禁止用铁器。大型乙炔发生器抽屉式加料斗加料时,应有防止拉、送过程中打火的措施。16发生器暂肘停用时,应先将电石蓝提高脱离水面或关闭进水阀,使电石停止发气,然后再关闭出气管阀门,停止乙炔气输出。工作结束,包括换电石,若打开发生器盖子着火时,应立即盖上盖子,并提升电石篮离开水面,待冷却降温后,才能再开盖和放水,禁止盖上盖子后立即放水。工作结束后,应取出电石篮或取出多余的电石,打开盖子或放散管通风,放掉电石渣和水,并清洗乙炔发生器壳体,保持清洁。17乙炔气瓶充装:(1)气瓶充气前检查各阀门开关是否正确,压力表是否好用。确信无误后方可充气;(2)上瓶卡、开关瓶头应小心,避免铁器撞击产生火花。在充气时,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要及时消除漏气、以免室内乙炔含量过高;(3)充气一般分为二次,第一次充气后,应静置不少于8小时,再进行第二次充气。在限定环境温度为15时,充装压力为1.58兆帕以下,环境温度不同,以此为准进行换算;(4)在充气中,不得补加气瓶,瓶壁温度不得超过40,气瓶在间歇充气时,充气速度不宜超过08立方米分,一次充气时,充气速度不宜超过06立方米分(除强制冷却外)。充气过程中的瓶壁温度不得超过40,应逐个检查,如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严禁充气:1)未经审查批准而制造的;2)漆色、字样不符合规定的或脱落的;3)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4)瓶内剩余压力低于表中相应数值的;环境温度()00515252540剩余压力(千帕)49981962945)钢印标不全或不能识别的,6)超过检验期限的,7)按第18条外部检查,属于报废的,8)进口的乙炔瓶未经国内检验的,9)乙炔瓶(公称容积40升以上)的实际重量减去剩余乙炔量后,超过乙炔瓶净重05千克以上的,或不足量超过3千克的。18乙炔瓶经外表检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报废:(1)瓶体有裂纹或渗漏的;(2)有烧灼痕迹的;(3)瓶壁有损伤、其损伤深度超过壁厚14,长度超过50毫米的;(4)瓶壁有凹陷,其凹陷直径超过50毫米,中心深度超过5毫米的;(5)瓶壁有腐蚀,点状腐蚀深度超过厚13,面积超过50平方毫米,密集点状腐蚀深度超过壁厚14,面积超过瓶体表面30的;(6)瓶体表面有臌包或有明显膨胀、弯曲的;(7)瓶阀、易溶塞连接螺纹严重腐蚀或损坏的。19瓶内乙炔重量超过限定充装量时严禁出站,钢瓶单位容积乙炔充装量低于012千克升时,必须妥善处理。20非乙炔站工作人员不准任意进入站房。外单位参观者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并有人随同方可进入。21有关使用、运输和储存乙炔瓶,应遵循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及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第 9 页 共 10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