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227701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63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病毒从动物到动物再到人传播经破损的皮肤、黏膜(眼、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道)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输血、机械损伤、昆虫叮咬等)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病毒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母体的病毒经胎盘或产道传播给子代母体的病毒经产后哺乳传播给子代病毒基因经生殖细胞的遗传等,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病毒的直接作用-对组织器官的亲嗜性与损伤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诱发免疫应答损伤机体病毒的免疫逃逸-逃避免疫防御、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免疫应答的发生,(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杀细胞效应(cytocidal effect)杀细胞性感染(cytocidal infection):细胞被裂解死亡主要见于无包膜、杀伤性强的病毒病毒增殖过程中阻断细胞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新陈代谢功能紊乱,造成细胞病变与死亡病毒大量复制,细胞核、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被损伤,细胞裂解死亡病毒衣壳蛋白直接杀伤宿主细胞致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 CPE)体外试验: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稳定状态感染(steady state infection)常见于有包膜病毒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过程中,不阻碍细胞代谢,不破坏溶酶体膜,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其过程缓慢,不会使细胞立即溶解死亡细胞融合病毒扩散的方式之一促使细胞释放溶酶体酶结果:多核巨细胞、合胞体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成为细胞免疫攻击的靶细胞,包涵体形成包涵体(inclusion body):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光镜可看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病毒颗粒的聚集体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迹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反应物细胞质内(痘病毒、狂犬病病毒、RSV)/细胞核内(HSV、CMV、腺病毒)/两者都有(麻疹病毒)嗜酸性/嗜碱性,细胞凋亡(apoptosis)促进病毒释放、但也限制了细胞生产的病毒体的数量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细胞转化:增殖变快,失去细胞间接触抑制;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基因整合逆转录病毒HBV(乙肝病毒,逆转录DNA病毒)由病毒蛋白诱导发生,(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型超敏反应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型超敏反应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细胞内寄生-型超敏反应病毒蛋白与宿主蛋白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自身免疫性疾病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休克、DIC、恶病质等免疫抑制作用,(三)病毒的免疫逃逸,三、病毒感染类型,在机体内播散程度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有无临床症状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感染的过程及滞留的时间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潜伏感染慢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宿主基因背景免疫状态年龄个体的一般健康状况病毒病毒株病毒剂量感染途径其他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表面感染(superficial infection)病毒侵入机体后,只在入侵部位感染细胞局部播散全身感染(systemic infection)从入侵部位局部增殖经血流或神经系统向全身或远离入侵部位的器官播散病毒血症(viremia):病毒进入机体血液,隐性病毒感染(inapparent viral infection)/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viral infection)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病毒携带者(viral carrier)-重要的传染源显性病毒感染(apparent viral infection)/临床感染(clinical viral infection)病毒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性病毒感染(acute viral infection)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病后常获得适应性免疫持续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病毒在机体内持续存在数月至数年;有症状/无症状形成因素机体免疫功能弱,无力完全清除病毒,病毒在体内可长期存留病毒存在于受保护的部位,可逃避宿主的免疫作用某些病毒的抗原性太弱,机体难以产生免疫应答将其清除有些病毒在感染过程中产生缺损性干扰颗粒,干扰病毒增殖,因而改变了病毒感染过程,形成持续性感染病毒基因整合在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长期与宿主细胞共存,持续性病毒感染3种类型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毒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细胞内,有的病毒潜伏于某些组织器官内而不复制一定条件下(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被激活又开始复制,使疾病复发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病毒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未完全清除,血中可持续检测出病毒可经输血、注射而传播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慢性发展进行性加重的病毒感染HIV、狂犬病病毒,四、病毒与肿瘤,许多病毒与人类肿瘤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已经肯定HPV-乳头瘤人类嗜T细胞病毒-人T细胞白血病密切相关、但尚未肯定HBV、HCV-原发性肝癌EBV-鼻咽癌、淋巴瘤HPV、HSV-2-宫颈癌HHV-8-Kaposi肉瘤,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一、固有免疫,抗病毒固有免疫是针对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先天不感受性:细胞膜上有无病毒受体屏障作用: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干扰素细胞因子巨噬细胞NK细胞,干扰素(interferon, IFN),病毒或其他IFN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病毒、细菌内毒素、人工合成的dsRNA等抑制病毒而不能杀病毒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体细胞IFN-:人白细胞 IFN-:人成纤维细胞IFN-:T细胞、NK细胞-,型干扰素抗病毒作用,型干扰素免疫调节作用,抗病毒活性IFN不能直接抗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发挥效应抗病毒蛋白(antiviral protein, AVP) 一种酶类,作用无特异性间接性、广谱性、相对的种属特异性早期中断病毒复制,限制感染扩散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活性,二、适应性免疫,病毒抗原的加工与递呈MHC类分子递呈途径MHC类分子递呈途径体液免疫中和抗体:封闭与细胞结合的表位/改变病毒表面构型,阻止吸附。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形成复合物被巨噬细胞清除。血凝抑制抗体:含有血凝素的病毒补体结合抗体:调理作用细胞免疫CTL:细胞裂解、细胞凋亡CD4+Th1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发挥细胞免疫效应,抗病毒免疫除具有抗菌免疫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三)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有病毒血症的全身性病毒感染水痘、天花、腮腺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等:免疫牢固、持续较久局限于局部或黏膜表面的病毒感染鼻病毒:可多次感染只有单一血清型的病毒感染乙型脑炎病毒:免疫牢固,持续时间长血清型别多的病毒感染鼻病毒易发生抗原变异的病毒感染流感病毒:短暂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