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第七章 写作 专题四 考场失误作文的补救秘笈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27653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第七章 写作 专题四 考场失误作文的补救秘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第七章 写作 专题四 考场失误作文的补救秘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第七章 写作 专题四 考场失误作文的补救秘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四 考场失误作文的补救秘笈,第七章 写作,第七章 写作,考情略语 每年高考阅卷都可以发现,由于时间、环境和心情等多方面的影响,一些考生的作文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问题,致使作文得分不高,最终影响语文成绩,有的遗憾终生。如果这些考生当时能掌握一些反败为胜的补救策略,也许真的可以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2015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 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温馨提示 为什么会出现失误作文? 考场作文具有很强的“一次性”:来不及深思熟虑,不允许咀嚼推敲,更没有典籍披阅翻览;燥热的天气、极度紧张的心情、用秒计量的时间,再加上平时作文积累的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作文失误。有些平时作文很好的同学,也有可能因心情或态度问题造成作文失误。 作文出现了失误,只要还没有到交卷时间,原则上说来,都要设法加以补救,因此掌握一些失误作文的补救办法十分重要。,2015浙江作文试题和优秀作文分析: 今年浙江卷的立意明确,不在立意上过分为难考生。材料可以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文如其人,从作家的作品中可见其人品、志向、情趣;二是艺术家笔下的文雅并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作品的格调趣味可能与作者人品背离。 题目要求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 点。”并同时要求:“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虽然没有明确要求文体,但是今年的题目并不适合写成散文或者是记叙文,最适合写成议论文。,所选两篇优秀作文之一似曾相识燕归来,以引用的方式拟题,将人品与文品的统一作为议论的观点,立意准确。考生自如地驾驭文字的能力来源于丰富的阅读和经典的浸润。“似曾相识燕归来”,诗意文字的背后是考生对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的“沉潜含玩”“钩沉觉隐”。,一杯春醪寄余心引用广博,刘白堕、冯骥才、庄子、老子、墨子、韩非子、龙应台、安娜阿赫玛托娃、顾城、梵高、卢梭如线串珠,使原本较为抽象的“作品与人品”变得真切可感。“下笔如有神”的背后必然是“读书破万卷”的文化底蕴。,常见失误一:思维短路 有些考生也许是由于心理紧张,也许是由于平时阅读积累不够,在临场作文的时候,突然脑袋里面一片空白,一下子不知道用什么材料来写作文,无从下笔。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思维短路。,补救办法:无论如何,考场作文总得写。在这里,这几招也许管用: 第一招:回忆自己平常最熟悉的生活素材特别是作文素材,多方挖掘。应该明确,一则事例可以证明的观点不是唯一 的,而是多元的。当多方搜索也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时,不妨把以前用过的很熟悉的事例想一想,看看能否用在文章中。这样一来,我们也许可以从熟悉的生活素材中寻找到一个角度来写自己的文章。当然用这一方法,一定要注意详略的处理。能证明中心、围绕话题的部分要详写,和中心、话题无关的,要略写或不写。,第二招:仔细翻阅手中的试卷,从中寻找和发现写作素材。当你搜索枯肠、苦思冥想而不得时,不妨把近在眼前的试卷翻一翻,或许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外收获。不仅试卷中的文言诗文可以用来做作文素材,还有现代文阅读材料或者是其他试题中的语句甚至一个词语都可以引起你的联想,触发写作的灵感,从而打开写作思路。当然,这一招是不得已而为之,在用的时候,一定要灵活处理材料,千万不要牵强附会。,第三招:回想学习过的课文,作文素材取之不竭。思维短路,左思右想,还是茫然如坠雾中,脑中一片空白,怎么办?别 急,还有一招,那就是把课文中涉及的名人事例、名篇名句、典故诗词搜索一遍,一定会有切合作文题目的素材。语文教 材,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矿藏,只要能合理利用,素材就会 “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个时候我们的写作思路就会如泉水一样汩汩而流了。看看下面的这篇考场优秀作文的片段,你就会明白:,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毛主席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之间寻得自然的真谛。(2015年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感知自然需躬行),常见失误二:离题偏题 由于高度紧张或粗心大意等原因,“离题偏题”是考生在写考场作文时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头痛的问题。而聪明的考生却能在关键时刻,“出奇制胜”,发现“离题偏题”,及时纠正,从而使自己的考场作文获得高分。,补救办法:考试作文过程中,我们至少要进行两三次的“题旨”检查,发现“离题偏题”,不要惊慌,要及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使行文最大限度地贴近题意。 1审视题目,审视自己写出的内容,找出二者之间的关联处。 2用概括句、转折句将所写的部分与题目或观点“焊接”一下,强调联系或用意,使用过渡段,向观点或题目“引渡”。,3在接下来的行文中,强化观点,强化题目,在文章的结尾处照应题目,回扣观点。 如是写完全文后,才发现文章“离题偏题”了,那也不必惊慌,我们也可以在文章结尾补写一两段甚至是一两句突出主旨、强调主题的话,形成“逆挽”之势。这样,或许可以使文章显得奇峰突起、跌宕起伏、曲折有致,收到点铁成金、化拙为巧的效果。,常见失误三:中心不明 有些考生因为作文时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写作意识,动笔的时候也没有清晰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笔下的文字完全是自己内心感受的客观表现,所以,文章往往出现以下现象:主题游移不定,多个中心。散乱无中心。基本观点不明朗、有头无尾、若隐若现。我们来看下面的文字:,【分析】 本文最大的毛病是观点不明。文章内容比较多,但是各部分比较分散,没有一个明确的观点统领全文,所以不论是叙述还是议论都缺少灵魂。另外,没有鲜明的观点,也会让文章缺乏层次感,很难让结构简练而清晰。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文章一定要态度鲜明,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分析】 修改后文章观点鲜明。标题就是论点,每一段都与中心论点相互勾连,成为一个整体。第段明确重申观 点,让人一目了然。主体部分用“层进法”,逐层深入,步步推进。整篇文章既有对观点的深刻论述,又有事例的精彩叙述,行文流畅,一气呵成。文章末尾再次点题,首尾呼 应,以自然美景结束,感染力颇强。,补救办法 1明确中心。也就是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要认真分析题目,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即使文章有多种角度多种立意,一旦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就必须选其一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否则“意多乱文”。记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2紧扣中心。选取的材料,表达的感情或观点,一定与中心密切相关,无关的话不说。反面的话为避免极端,也只能略说。如果发现材料不当,要寻找与中心的共同点,用议论性的话(小观点)拉回来。,3点明中心。表达中心的语句要突出显豁。在行文时,要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把表达中心的语句放在突出、显豁的位置,可以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具体方法可以开门见山,揭示题旨;可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也可以段首显示,反复强调。还要注意点题,既要点标题,也要点话题。此外,也可以在不同段落中,尽可能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来突出你要写的主旨。,常见失误四:用例不当 有的考生审题立意都正确,可得分却并不如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所使用的例子不当。考场作文用例不当常见的主要有两种情形:引用的例子与主旨无关。这种情况无法挽救,只能舍弃。引用的例子能体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但阐述不够明确,致使阅卷老师没有看出这个例子的用意。因为每一个素材都不可能只具有单一的用途,它在不同的情况下往往会表现不一样的主题,所以被判为用例不当是完全有可能的。,补救办法 要明示用意,就需要考生仔细分析所要引用的例子,分析这个例子包含哪方面的意思,这些含意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起作用,在行文过程中都要明确地表达出来。一般说来,用作论据的事例应注意古今结合、中外兼收,文理渗透所有适合于说理范畴的,都可以作为撷取之例。这样的论据才具有代表性。,常见失误五:结尾无力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文章结尾如果结不好的话,会让人觉得作者功力有限,虎头蛇尾,有时还会引起阅卷老师的怀疑开头写得不错,是不是作文写得太慢,写作能力太差?这样,阅卷老师可能就会对你的整篇文章产生一定的误判。 其实,文章对于结尾的要求无非是:能扣紧主题,照应开头及前文;能深化或升华文章主旨,引人思考;漂亮有力,发人深思,引人联想;具有一定的回味余地。,补救办法 结尾首先要保证能再次强调文章主旨,要保证你的结尾与题目能形成照应,起码要在结构上显得完整,其次才是去追求优美、哲理、蕴藉,及升华主旨、深化文章主题等作用。 要达到这个目的,同学们一是要积累一些有文采、富有哲理性的素材,比如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幽默典故等;二是要学会将积累的材料巧妙地使用,比如将诗词上下句(片)拆 开,一句用在开头,一句用在结尾,形成天然的首尾呼应,或者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来表现,达到豹尾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