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表达技巧鉴赏之规范答题知识点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27328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表达技巧鉴赏之规范答题知识点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表达技巧鉴赏之规范答题知识点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表达技巧鉴赏之规范答题知识点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分突破四 表达技巧鉴赏之规范答题,考情快递 对古诗表达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也是考生复习时的难点。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所用的表达技巧。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技巧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网络,其中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高考考查的热点。,1(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黄莺儿 赠 燕 清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 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_ _ 解析 本题明确要求考查表现手法,答题时应认真阅读作品,联想古诗中常用的技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思路安排方法等等,准确运用术语作答。 答案 拟人、用典、虚实结合。,2(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_ _ 解析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答案 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我们不难发现这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拟,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就可以了。 答案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1强加表达技巧,无中生有。 2一首诗中的表达技巧往往不止一种,答题时要点不够全面。 3不注意“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区别。“借景抒情”是把情感寄托在景象之中,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整首诗歌的写法;“托物言志”是在“物”中赋予人的品性,把物当成人来写,一定是整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4答题不够规范。仅写出相关的技巧术语,而不分析运用这种技巧的效果(如对表达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等方面的作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备考方略 1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 2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 3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去综合分析。,现场阅卷评阅试卷,明确得失 【典例】 (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送廊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对比分析】 采样得分 2分 扣分依据 关于虚实的诗句回答准确,内容稍有差错,比如是对应试者的祝愿,并非表达自己必胜的信心。得2分。 规范答案 (示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名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定向规范一 掌握表达技巧有关概念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它包括三大方面,现列表如下:,定向规范二 表达技巧常用鉴赏术语 掌握常用鉴赏术语,现将一些术语分类列表如下,以供参考:,定向规范三 鉴赏表达技巧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演练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梳楼 蒋 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阕是如何表现“愁”的 ? 答:_ _,(2)结合下阕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答: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前两句以“杨柳”“丝雨”绘出江南春雨图。“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下面转入伤怀的心理描写“楼儿忒小不藏愁”。南宋末年,国事江河日下。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乡愁在文人眼里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古人写之多样,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然而幻想只能是暂时的避难所,只能徒增忧愁。(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细雨中的海棠,颜色自非一般。词人在这里写的是雨中海棠。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竞相红艳的海棠,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用海棠反衬,貌似红绿满眼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含了凄凉之意。,答案 (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 (2)运用反衬手法,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衬托凄凉乡愁,突出乡愁的浓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