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暖安全技术交底.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27324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暖安全技术交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暖安全技术交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暖安全技术交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水暖安全技术交底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0 页水暖安全技术交底易发生的职业危害及存在的主要危险: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应配备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工作服、安全鞋、绝缘手套、安全带、护目镜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一)安全常规教育:1.对所有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入场前的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成绩造册登记,方能上岗;2.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合格的安全帽,系好帽带,锁好扣带;3.施工人员在作业活动中严禁穿拖鞋、赤背(女职工禁止穿高跟鞋);4.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禁止吸烟、追逐打闹,禁止酗酒后进入施工现场;5.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及劳动纪律。(二)电焊:1.作业人员必须是经过电、气焊专业培训和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电气焊工,并持证上岗(在有效期内);2.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3.施工现场禁止吸烟,严禁酒后作业,严禁追逐打闹,禁止窜岗,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4.电焊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使用头罩或手持面罩,穿干燥工作服,绝缘鞋,用耐火防护手套,耐火的护腿套、套袖及其他劳动防护用品。要求上衣不准扎在裤子里,裤脚不准塞在鞋(靴)里,手套套在袖口外;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合格的安全帽,系紧下颚带,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合格的防火安全带,高挂抵用;2.进入作业地点后,熟悉作业环境,检查设备及各项安全防护设备。若发现不安全因素、隐患,必须及时处理或向有关部门汇报,确认安全后再进行施工作业。对施工过程中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应立即停止作业,及时要求有关部门处理解决。现场所有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严禁私自移动和拆除,如需暂时移动和拆除的须报经有关负责人审批后,在确保作业人员及其他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拆除,并在工作完毕(包括中途休息)后立即复原;3.严禁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结构钢筋等金属物代替导线;4.焊接电缆横过通道时必须采取穿管,埋入地下或架空等保护措施;5.对管道进行焊接,电焊工一定要持有效证件上岗,开用火证,设防火设施。电焊机要做到上盖下垫(防雨、防晒、防砸),要有漏电保护节能器,双线到位,二次线不得超过30米。焊把线不得有破损和裸露现象。把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干净,防止火灾;6.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并有旁站人员,做好记录;7.雨雪天气、六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露天作业,雨雪过后应消除积水、积雪后方可作业;8.作业时如遇到以下情况必须切断电源:改变电焊机接头、更换焊件需要改接二次回路时、转移工作地点搬运焊机时、焊机发生故障需进行检修时、更换保险装置时、工作完毕或临时离开操作现场时;9.焊工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标准的防火安全带并系在可靠的构件上;线缆应用电绝缘材料捆绑在固定处。严禁绕在身上、搭在背上或踩在脚下作业。焊钳不得夹在腋下,更换焊条不要赤手操作;1.焊工必须站在稳定的操作台上作业,焊接必须放置平稳、牢固,设有良好的接零(接地)保护;2.在狭小空间或金属容器内作业时,必须穿绝缘鞋,脚下垫绝缘垫,作业时间不能过长,应俩人轮流作业,一人作业一人监护,监护人随时注意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是否正确等情况,一旦发现危险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抢救,身体出汗,衣服潮湿时,严禁将身体靠在金属及工件上,以防触电;3.电焊机及金属防护笼(罩)必须有良好的接零(接地)保护;4.电焊机必须使用防触电保护器,并设单独开关箱;5.一、二次导线绝缘必须很好,接线正确,焊接线与焊机连接牢固可靠。接线处防护罩齐全,焊钳手柄绝缘良好,二次导线长度不大于30米,并且双线到位;6.严禁在起吊部件的过程中,边吊边焊;7.作业完毕必须及时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一)气焊、气割:基本要求:1.作业人员必须是经过电、气焊专业培训和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电气焊工并持证上岗(在有效期内);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入场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1.气焊(割)作业人员要穿灵便的耐火工作服,要求上衣不准扎在裤子里,裤子不准塞在鞋(靴)里,手套套在袖口外,戴护目镜;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合格的安全帽,系紧下颚带,锁好带扣,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合格的防火安全带,系挂牢固,高挂低用;3.进入施工现场禁止吸烟,禁止酒后作业,禁止追逐打闹,禁止串岗,禁止操作与自己无关的机械设备,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4.进入作业地点时,先检查、熟悉作业环境。若发现不安全因素、隐患,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立即处理,确认安全后再进行施工作业。对施工过程中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应立即停止作业,及时要求有关部门处理解决。现场所有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等,严禁私自移动和拆除,如需暂时移动和拆除的须报经有关负责人审批后,在确保作业人员及其他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拆移,并在工作完毕(包括中途休息)后立即复原。氧气瓶乙炔瓶安装使用要求:1.氧气瓶与其他易燃气瓶、油脂、易燃易爆分别存放,氧气瓶库应与高温、明火保持10米以上距离;2.储存高压氧气瓶时应拧紧瓶帽,放置整齐,留有通道,并固定;3.气瓶应设有防震圈和安全帽。搬运和使用时严禁撞击。运输时应立放并固定。严禁用自行车、叉车或起重设备调运高压气瓶;4.氧气阀不得粘有油脂、灰土,不得用带油脂的工具、手套或工作服接触氧气瓶;氧气瓶禁止在强烈日光下暴晒,夏天露天作业应搭设防晒罩、棚;1.氧气瓶与焊炬、割炬及其他明火的距离应大于10米,与乙炔瓶的距离不小于5米;2.现场乙炔瓶存量不得超过5瓶,5瓶以上应放在储存间单独存放,储存间与明火的距离不小于15米,并应通风良好,设有降温设施,消防设施和通道,避免阳光直射;3.储存乙炔瓶时,乙炔瓶应直立,并必须采取防止倾斜的措施。严禁与氯气、氧气瓶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同间储存;4.储存间必须设专人管理,应在醒目的地方设安全标志;5.应用专用小车运送乙炔瓶。装卸时动作应轻,不得抛滑、滚碰。严禁剧烈震动和撞击,汽车运输时乙炔瓶应妥善固定;6.乙炔瓶使用时必须直立放置,与热源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乙炔表面不得超过40摄氏度等。作业时的安全要求:1.高处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不得放在作业区域下方,应与作业点正下方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2.作业前办理用火审批手续,清除作业区及下方易燃物,配备专人进行监视看火,配备灭火器材,停止作业时应切断气源,确认无着火危险后方可离开。焊(割)炬使用完后,不得放在可燃物上;3.禁止将橡胶软管背在背上工作;作业后应将氧气、乙炔瓶的减压器卸下拧上气瓶安全帽;1.禁止在乙炔瓶上放置物件,工具或缠绕悬挂橡皮管及割焊炬;2.在未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并未经过审批的情况下严禁焊、割装有易燃、易爆物的容器及受力构件;3.气焊(割)作业时,不能使用泄露、磨损及老化的软管及接头;4.发现减压阀软管、流量计冻结时,禁止用火烤,更不允许用氧气去吹乙炔管道;5.橡皮管要专用,乙炔管和氧气管分别为红色和蓝色,不能对调使用;6.使用焊、割炬前,必须检查射吸情况,射吸不正常时,必须修理正常后方可使用;7.焊(割)炬点火前应检查各连接处和气阀的严密性,不得漏气,整个系统不得漏气、堵塞,软管不得泄露、磨损和老化,发现问题修好后再用;8.禁止在氧气阀门和乙炔阀门同时开启时使用手或其他物体堵住焊(割)嘴;9.焊(割)嘴不得过分受热,温度过高时应放入水中冷却。焊(割)炬及气体通路不得沾有油脂。(一)套管预留预埋一定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套丝、锯管一定要注意安全。登高作业和电焊工一样系安全带,架子、梯子的安全要求一样。下基坑时要注意安全,严禁在搬运套管时嬉戏打闹。以上各条,施工人员应认真学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有违章安全操作规程的职工,一次警告,二次、三次者给予经济罚款,情节严重的立即交有关部门处理,另退出施工现场,杜绝伤亡事故发生,人人树立起当代建筑工人的新形象,把该工程圆满完成。第 8 页 共 10 页水暖工、管工安全操作规定使用机电设备、机具前应检查确认性能良好,电动机具的漏电保护装置灵敏有效。不得带病运转。操作机电设备,严禁戴手套,袖口扎紧。机械运转中不得进行维修保养。使用砂轮锯,压力均匀,人站在砂轮片旋转方向侧面。压力案上不得放重物和立放丝扳、手工套丝,应防止扳机滑落。用小推车运管时,清理好道路,管放在车上必须捆绑牢固。安装立管,必须将洞口周围清理干净,严禁向下抛掷物料。作业完毕必须将洞口盖板盖牢。电气焊作业前,应申请用火证,并派专人看火,备好灭火用具。焊接地点周围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散热器组拧紧对丝时,必须将散热器放稳,搬抬时两人应用力一致,相互照应。在进行水压试验时,散热器下面应垫木板。散热器按规定压力值试验时,加压后不得用力冲撞磕碰。人力卸散热器时,所用缆索、杠子应牢固,使用井字架、龙门架、或外用电梯运输时,严禁超载或偏放。散热器运进楼层后,应分散堆放。10.1稳挂散热器应扶好,用压杠压起后平稳放在托钩上。10.2往沟内运管,应上下配合,不得往沟内抛掷管件。10.3安装立、托、吊管时,要上、下配合好。尚未安装的楼板预留洞口必须盖严盖牢。使用的人字梯、临时脚手架、绳索等必须坚固、平稳。脚手架不得超重,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10.4采用井字架、龙门架、外用电梯往楼层内搬运瓷器时,每次不宜放置过多。瓷器运至楼层后应选择安全地方放置,下面必须垫好草袋或木板,不得磕碰受损。第 9 页 共 10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