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解题方法探究,诗言志,思想感情,鉴赏思想内容学习重点 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技巧。 学会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特征及鉴赏方法。,考纲解读 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 E级),考点映射,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知识储备,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岳阳楼, 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 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 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 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 苏轼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古 代 诗 歌 中 常 见 题 材,一、写景诗 二、咏物诗 三、思乡诗 四、边塞诗 五、怀古诗 六、感怀诗 七、山水诗 八、送别诗 九、哲理诗 十、闺怨诗,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抒情诗鉴赏,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景物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 特征秋夜幽寂清冷。,明确: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鉴 赏 要 点,、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仔细体察物关情咏物言志诗的鉴赏,鉴 赏 要 点,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 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诗鉴赏,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鉴 赏 要 点,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诗的鉴赏,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的这首诗前后两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运用了什 么表达技巧?表现了怎样的感情?,一、二句写实景,描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的牧马的季节。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苍茫而又清澄的夜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虚实结合,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主 要 特 点,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 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 3、风格雄壮豪迈。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胡羌羯夷 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夜郎,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鉴赏,鉴 赏 要 点,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 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念天地之悠悠即事感怀诗鉴赏,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一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诗中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这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赏析“事”与“怀”的结合。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鉴 赏 要 点,鉴 赏 要 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田园居,煮酒把盏话桑麻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欢聚悲散皆是缘 送别诗的鉴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三四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 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 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 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鉴 赏 要 点,古人送别的习俗 折柳送别 饮酒饯别 唱歌送别,送别诗的特征,无限风光在险峰 哲理诗的鉴赏,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要坚持开卷不断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诗的寓意多么深刻! 诗人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鉴 赏 要 点,第一要注意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我们应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第二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第三要注意理与趣。理与趣的关系,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因此,我们应在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艺术趣味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诗的鉴赏,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解析这首诗的大意是:一个女子在漠漠春寒中走上自己的小阁楼,无边的晓阴浓厚似秋天。走进房间,看见“淡烟流水”图也很幽深。 梦象自由自在漂浮的花絮,愁就像无边 的丝丝细雨。夜已经很深了,月亮挂在窗帘上,她还没有睡觉。,鉴 赏 要 点,闺怨诗有两类, 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常见题型,有人认为 这首诗词 (或某句、 某联) 表达了 xx样的 感情,你 认为呢? 请简要 分析。,这首诗词(或某句 某联) 表达了 什么样 的感情?,常见题型,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评价诗歌思想内容一看背景,二看直接表现情感内容的词语,三看写景叙事涉及的意象,从常见的形象入手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联系词作的题目和“千里念行客”等词句即可归纳出作者流露出的情感。,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考题呈现,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分析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应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反映在边塞诗的创作中,虽有对塞外恶劣环境的描写,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豪情,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做题指南,应联系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李白诗豪放不羁,仙气满卷;杜甫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王维诗诗中有画,富有禅趣,静美幽独,如此等等。,避免先入为主,具体诗歌具体分析。 许多大诗人往往是多面手,其诗歌的风格也是丰富多彩的, 比如杜甫的诗歌固然沉郁为多,常常抒写忧国忧民的慨叹,但 也有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轻快明丽的诗 句;李清照的词风固然多为婉约凄切之作,但也有 “九万里风 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样豪迈的诗句。因此 在赏析的时候应具体作品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细读序言和注释。 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或在诗后附有注释, 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具体鉴赏方法,咏物言志(抒怀)诗的鉴赏,把握所咏 之物的 特点( 形态、 色泽、 特征), 体会特殊 物象的 象征意义,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 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 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 且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 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 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 理。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 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 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 坚守正义的气节。,分析 咏物诗的 写作技巧 或拟人 或比喻 或正面 描写 或侧面 烘托等。,怀古咏史诗的鉴赏,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 所涉及的 史实和人物 一定要有所 了解,这就 要求我们 要积累一些 历史知识。 在阅读一首 诗时,一定 要读好注解, 这也是读懂 材料的一把 钥匙。,把握这类 作品所表现的 主要思想感情。 喟叹古今 朝代盛衰兴替, 感叹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仰慕 古人的成就,表达 渴望建功立业 或功业无成 的情感。对历史 作冷静的思考, 诗人自己不 置身其中 。,体会意图 。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 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 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 的媒介。如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 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 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 战场赤壁凭吊,这 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 诗人感想的媒介。,把握 历史 典故 所蕴涵 的思想 情感。,即 事 感 怀 诗 (思 乡 怀 人) 的 鉴 赏,古人常以 “即事” 为题写诗, 因一点事 由生发, 抒写心中 的感慨, 如怀亲、 送友、思 乡、赠人、 人生感悟、 闲情逸趣,1、理解这类作品中的特殊意象(节日) 所蕴涵的情思,2、 弄清 诗人 感慨 的事 由把 握主 要思 想感 情,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 的思乡之情,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 幽怨愤懑之情,表达豁达的胸襟或自己的志向,流露贬谪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怀,表达虽遭贬谪仍不忘报效国家、关注 百姓,但又抱负难展 的复杂心情,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边 塞 诗 征 战 诗 的 鉴 赏,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诗人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把握这类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感情。 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 表现将士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情怀。 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 故 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的思想情感。 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诗歌内容鉴赏小结,诗 歌 内 容 鉴 赏 口 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 2.从字面读出感觉 3.从注释破解难点 4.从作者了解背景 5.从原作找到根据 6.从题干得到启示 7.从首联找到特点 8.从尾句参透主旨 9.从景物把握情感 10.从意境洞察心胸,解析: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参考答案: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小试身手,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解析:本题考查提炼作者的思想观点。诗歌作者的思想感 情往往熔铸于所写景物、人事之中,可结合注释和 下片内容来归纳。“荒却”是不再去钓鱼所致。,答案: 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弃了旧钓矶。,鹧鸪天 金 王 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