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古诗鉴赏 考点训练三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26516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古诗鉴赏 考点训练三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古诗鉴赏 考点训练三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古诗鉴赏 考点训练三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训练三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古诗鉴赏,1,2,3,4,5,6,7,8,9,10,11,12,一、类题精练 (一)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卢纶注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13,14,注 卢纶(739799),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生不得重用。 “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 借代,“千门”代指京城长安。 拟人,以“草色闲”衬托诗人内心之愁。,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 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未知明日定阴晴。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 韩南涧: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1,2,3,4,5,6,7,8,9,10,11,12,13,14,“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拟人、比喻。 点出时令,总写平原如画的特征,引出下文对春景的具体描绘。,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3.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蓝靛,蓝色染料。,1,2,3,4,5,6,7,8,9,10,11,12,13,14,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答案 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比拟,如说新月“学”扇。,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二)表达方式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秋 朱淑真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1,2,3,4,5,6,7,8,9,10,11,12,13,14,本词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秋景,试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作者采用视觉描写写秋色和秋光,采用听觉描写写秋声,梧桐叶落,蛩吟唧唧,月色凉如水,孤灯之黯淡,突出秋景之萧索;“风露寒”前着“逼人”二字,采用拟人手法,融情入景,突出秋景之凄寒。,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1,2,3,4,5,6,7,8,9,10,11,12,13,14,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答案 托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人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三)表现手法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访秋注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 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时所作。,1,2,3,4,5,6,7,8,9,10,11,12,13,14,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 寓情于景。诗人危楼远眺,寻找桂林秋意,字里行间,寄寓着异域思乡之情。颈联有比喻,尾联有拟人;两联有衬托(反衬)或乐景写哀情,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注。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 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1,2,3,4,5,6,7,8,9,10,11,12,13,14,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 答案 虚实结合。前句实写,汝水流动,诗人的心也随波起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后句虚写,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怀我”亦可)。这一联前实后虚,抒写对友人的怀念。,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调笑令边草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1,2,3,4,5,6,7,8,9,10,11,12,13,14,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 答案 起兴。开头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 烘托。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士兵静夜思归的心境。(答“顶真”“反复”也可),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芳树 南北朝李爽 芳树千株发,摇荡三阳时。 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 欲寄边城客,路远谁能持? 注 诗人作此诗时在代州古城(今雁门关附近)任职。三阳:早阳、正阳、晚阳。均含阳光明媚、生机勃勃之意。欲寄边城客:倒装句,即“边城客欲寄”。,1,2,3,4,5,6,7,8,9,10,11,12,13,14,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 此诗以乐景写哀情,极言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之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在外、思归不得归的浓厚悲凉的思乡之情。本诗前六句通过自己的细微观察,描写初春之时,芳树千株竞相发芽的生机勃勃之景,再运用比喻手法,描写阳春之时鲜花怒放,晚春之时枝繁叶茂,就连鸟儿也留连在芳树花丛之间,不愿离开。最后,诗人笔锋陡转,写长年漂泊在外的边城游子,想寄平安到家中,可是山长水阔,恐怕这份思乡之情也无法到达。诗人极力渲染春光明媚、芳树蓬勃生机之景,而在这物候变化中,诗人体会到的是这美好春光又将过去,而自己却依然漂泊在外的思乡的痛苦伤感之情。诗人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对照反衬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1,2,3,4,5,6,7,8,9,10,11,12,13,14,(四)结构技巧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山寺 项 斯 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1,2,3,4,5,6,7,8,9,10,11,12,13,14,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 答案 以时间为顺序(黄昏月明中宵)。首联写山寺所处的环境,颔联写初到山寺,颈联写夜宿山寺的所闻所见,尾联写诗人的感想。,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二、综合训练 11.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_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_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_ (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_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_ (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_,1,2,3,4,5,6,7,8,9,10,11,12,13,14,虚写(想象)、夸张,设问、借代,对偶、对比,拟人,象征,反语,答案,(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_ (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_ (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_ (1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_ (1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_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_ (1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_,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虚写(想象),象征、比喻,对写法,对偶、反衬,对比、借代,反问、用典,互文,用典,(15)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_ (1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_ (17)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_ (1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_,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用典、虚实对比,动静结合、反衬,借古讽今,反衬,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 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注 该词是词人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孙郎: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1,2,3,4,5,6,7,8,9,10,11,12,13,14,(1)“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运用了哪两种手法? 答案 对比、比喻。 (2)词的下阕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答案 虚写:三国孙策游宴高歌,未来谈笑收复失地。实写:瓜步暮云、落日旌旗、鼓声风声。虚实相生,拓展了词的意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太原早秋 李 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试赏析“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的妙处。 答案 标题中的“早秋”在颔联中得到形式和内容上的照应。两句通过“早”和“秋”联系起来,不但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早秋”的景色特点,而且在形式上相照应,形成对偶,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2)请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表达效果。 答案 尾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用绵绵不断的汾水来比喻自己的悠悠思乡之情,既写出了太原城的地理形势、风景特点,又明确表达了诗人的归思不断的情怀。,1,2,3,4,5,6,7,8,9,10,11,12,13,14,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骆谷晚望注 韩 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 韩琮于宣宗时出任湖南观察使,后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该诗为失官还乡时所作。,1,2,3,4,5,6,7,8,9,10,11,12,13,14,(1)“秦川如画渭如丝”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秦川沃野千里、渭水东流如白练的锦山秀水的美丽画面。 (2)请联系全诗分析本诗情与景的关系。 答案 乐景衬哀情,首句描写锦山秀水的美丽画面与下文断肠人的悲伤情感形成强烈的对比;以景结情,尾句“岭花断肠”含蓄隽永。,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