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26055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1 页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一个地区水资源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区域社会稳定和人们身体健康。保障区域水资源和饮用水安全,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的一项紧迫任务。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是人们了解本区域水资源状况,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来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水资源安全可以从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价。水资源数量评价是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通过对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关系分析,然后由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重复计算量而得;水资源质量评价主要针对水资源污染状况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内容则包括供水基础设施现状、供水现状、供用水效率和水资源综合评价等内容。厦门河流水系及水库概况厦门市水系均属山区短小河流,发源于本区域境内,流域面积小,流程短,坡度大,水量随季节变化大。本岛地表水系不发育,多为短小溪流,呈放射状独流出海,岛外部分水系发育较为完善,主要河流有东西溪、九溪、官浔溪和后溪等,流域总面积939.25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9%。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只有同安西溪和集美后溪两条,50100km2的河流有九溪、官浔溪。全市现在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103座,xx年总库容24301万m3。中型水库有:石兜水库、汀溪水库、溪东水库、竹坝水库、杏林湾水库;主要小()型水库有:溪头水库、坑内水库、坂头水库、曾溪水库、湖边水库、小坪水库、河溪水库和石宅水库。对厦门市供水具有特殊意义的河流还包括九龙江。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其干流由北溪、西溪和南溪组成。厦门引水的北溪是九龙江的主干流,发源于龙岩市梅花山,经由龙岩市新罗区、漳平市流入漳州市华安县、长泰县、纳下浙溪、龙津溪后注入漳州平原,在龙海市福河与西溪相汇。厦门水资源数量评价1、厦门水资源数量厦门市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533.3mm,折合年降水总量24.06亿m3。降水及径流时空变异较大,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汛期(4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径流占85%以上,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3.2倍。降水量分布由西北往东南逐渐减少,西北山区xxmm以上,沿海及厦门岛年降水量为1100mm左右。厦门市当地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1.80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6亿m3,重复计算量0.81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35亿m3。按户籍人口统计,厦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871m3,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福建省平均水平的25%,若考虑暂住人口,人均水资源量为576m3,属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九龙江流域xx年年降水量1325.3mm,折合降水总量是195.36亿m3,地表水资源量78.05亿m3,折合径流深529.5mm,当年厦门市从九龙江北溪引水量为1.97亿m3。2、厦门生活饮用水源数量厦门市生活饮用水源主要包括北溪引水、石兜-坂头水库、汀溪水库(上李水库功能现已调整为景观用水)。备用水源包括湖边水库和杏林湾水库。其中,北溪引水是厦门市主要供水水源,约占总取水量的近80%。各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供给情况见下表。厦门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1、厦门主要河流水质概况根据厦门市xx年水资源公报,厦门主要河流水质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1)同安西溪为厦门第一大河流,包括上游的莲花溪、澳溪、汀溪和东溪等支流。东溪控制河段五显桥控制断面水质为劣类,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河长占东溪支流的34.1%;澳溪、莲花溪合流段的崎坑大桥控制断面水质为类,水体受到轻度污染,河长占西溪水系的44.3%;西溪干流段新西桥控制断面水质为类,水体受到较重污染,河长占西溪水系的21.4%;西溪控制河段双溪大桥控制断面水质为劣类,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占西溪水系总河长11.3%。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等,属有机污染。(2)集美后溪是本市第二大河流,包括上游的苎溪和许溪支流。后溪控制河段水质为类,水体已受到较重污染,河长占该水系的22.6%。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等,属有机污染。(3)九溪控制河段水体受到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水质为类,河长占该水系的67.7%,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等。(4)官浔溪控制河段水质为类,水体受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河长占该水系的58.0%,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等。2、厦门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概况根据xx年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全市各水库水质均未能全面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这是由被污染的主要水库周边的城市污水、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农村畜禽养污水、水库汇水区内土壤裸露所形成的地表径流等面源污染造成的。(1)北溪引水北溪引水为特殊保护水域,执行GB3838-xx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水质标准(以下坂头-石兜水库、汀溪水库、上李水库执行标准同)。xx年北溪引水水质基本符合类水质标准,出现的超标项目有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等;水质达标率为50.0%。与xx年同期相比出现的超标项目基本相同,水质达标率有所上升。北溪引水仍有超标项目出现,主要原因是由于九龙江中上游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许多工业园区或居住小区,而沿岸工业园区和居住小区的增加以及大量发展的畜禽养殖所带来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与治理所造成的。(2)坂头-石兜水库xx年坂头-石兜水库水质基本符合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是91.67%,除总磷、总氮两项指标浓度均值超标,其余项目均符合类水质标准,水质较xx年有所好转。坂头-石兜水库水质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特别加大了对库区畜禽养殖的禁养管理力度。(3)汀溪水库xx年汀溪水库基本符合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是75.0%;出现的主要超标项目有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等;与xx年相比,水质明显恶化,其主要原因是水库上游畜禽养殖得不到有效遏止,养殖污水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库,造成水体污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4)湖边水库xx年湖边水库水质符合类水质标准,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零。主要污染项目是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与xx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湖边水库水质有所好转的主要原因是开展了湖边水库综合整治工作,计划关停保护区内所有畜禽养殖场和重点污染源。(5)杏林湾水库xx年杏林湾水库水质仅符合类水质标准,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33%;其主要污染项目是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与xx年相比,水质达标率略有提高。厦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1、供水基础设施现状厦门市主要供水工程有坂头石兜水库、汀溪水库群、祥溪策槽引水、小型地表水供水工程及北溪引水工程。北溪引水是厦门城市的主要供水工程,坂头石兜水库是厦门城市供水的重要补充调节水源,汀溪水库群及其相关供水工程则对同安、翔安的城镇与农业供水具有重要意义。2、供用水现状根据厦门市xx年水资源公报,厦门市xx年全市供水总量为6.08亿m3(不含海水供应量),地表水供水量为5.13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为0.87亿m3。当地水资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67.6%,跨流域引水量为1.97亿m3,占供水总量的32.4%。整体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为适中,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0.4%,其中,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6.3%,地下水资源开采率为42.6%。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偏高,超出警戒线,需引起注意。xx年全市用水中农业、生活与工业用水总量分别占总用水量的44.9%、25.6%与29.7%。3、供用水效率人均综合用水定额、万元GDP用水量与农田灌溉定额等指标既综合反映一个城市的用水水平、节水水平、水资源管理水平,也与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有密切的联系,其数值体现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程度。总体上看,厦门市各项指标与福建省及沿海其它城市相比,处于相对领先水平(如下图),尤其是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与万元GDP耗水量两项用水效率指标,远低于上海、福州、漳州、三明、莆田、大连、宁波、青岛及深圳水平。4、水资源供需分析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对厦门市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研究中预测了全市及各行政区的用水需求。在农田灌溉用水保证率达95%的情况下,到xx年,全市总需水量为8.9941亿m3,按现状供水条件,即厦门市北溪引水流量14m3/s,石兜与汀溪水库按现在调度方式运行,全市各分区其它蓄、引、提小型水利工程的供水量为2.1亿m3,污水处理回用与海水回用量4450万m3,同安与厦门本岛子系统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供需平衡缺口较大,尤其在干旱年份。2020年,全市总需水量11.32亿m3,如北溪引水维持在14m3/s的规模,石兜水库以蓄补引,其它小型水利工程供水量保持在2.1亿m3,即使全市污水处理回用量和海水利用量增大到0.76亿m3,则供需平衡缺口也会比较大,缺水会比较严重。保障厦门水资源和饮用水安全的对策措施1、保证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根据以上对厦门水资源数量评价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虽然厦门市人均综合用水定额、万元GDP用水量与农田灌溉定额等指标,与福建省及沿海其它城市相比,处于相对领先水平,但厦门属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水资源仍是厦门市发展的主要资源瓶颈。要保障厦门供水安全,首先需要从水资源数量上予以保证。据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对厦门市水资源供需进行的研究:xx年,在北溪引水流量达14m3/s情况下,石兜水库以蓄补引,同时修建莲花水库,则全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如北溪引水14m3/s,石兜水库以蓄补引,北溪引水流量在非枯水期按实际需水增大,全市水资源可达供需平衡。2020年,如北溪流量增加到20m3/s,在石兜水库“以蓄补引”运用方式情况下,建设枋洋枢纽工程,供需才能保持平衡。因此,近期,在不改变厦门和漳州分水协议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北溪引水工程的引水能力,北溪引水流量在非枯水期按实际需水要求增大,石兜坂头水库的调度运用方式改变为“以蓄补引”方式,在此基础上考虑北溪供水系统向同安、翔安联网供水,供水规模为2530万m3/d。在此期间,应筹备建设龙津溪枋洋枢纽一期工程并使之在xx年前后投入运营。中远期,在以上基础上,加强厦门子系统与同安子系统的联网供水能力,使供水规模增加到4050万m3/d,xx年前后积极筹建枋洋二期工程,同时根据水资源供需情况考虑莲花水库建设问题。在各规划期,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节约用水,增加海水利用、雨水利用与污水回用量,减少对外来水源的依赖,降低水资源供应风险。2、保证水资源,特别是饮用水源的水质从目前厦门水资源的水质状况看,情况不容乐观,全市河流水系大部分达不到功能区的要求,饮用水源目前虽然基本可以达到饮用水水质要求,但仍有部分指标超标。因此,厦门水资源水质安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保障。(1)继续开展流域综合整治,改善河流水质为有效治理东、西溪水环境污染问题,市政府于xx年初开展了东西溪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通过一年来各部门开展对工业、畜禽养殖、城镇生活污水等污染源整治以及河道清淤和护岸整治等方面工作,综合治理取得较好成效:工业废水基本实现达标或零排放;沿溪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全部拆除和关闭,其他畜禽养殖场实现了生态零排放;城区部分生活污水已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两岸景观逐步改善,东西溪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目前,除总磷、总氨和粪大肠杆菌超标外,其余指标基本上达到GB3838-xx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水质标准要求。下一步需要加大对沿溪企业的综合执法力度,增强群众参与、主动配合意识,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形成一种长效的流域管理机制。同时,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可进一步向其它流域推进,全面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生态安全。(2)进一步推动九龙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随着九龙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九龙江的生活、工业、农业等污染日益增多,九龙江水质急剧恶化。这一状况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xx年,省政府提出了开展九龙江流域污染与生态破坏综合整治,厦门、漳州、龙岩等市开展了整治行动,经过三、四年的努力,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沿江各断面的水质均有较大的好转。但从xx年开始,水质出现下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沿岸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及沿岸人口增长,使进入九龙江的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迅速增加,水质中的氮、磷超标严重,厦门北溪引水水质受到影响。为保证北溪引水水质,厦门市需加强九龙江流域三地市的交流与协调,在厦、泉、漳三市联盟和与龙岩的“山海协作”的基础上,通过污染整治资金补助等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推动九龙江流域各地市积极开展九龙江污染综合整治,及时完成省里制定的年度整治任务。本市也应继续完善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污总量,积极推进海域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并将厦门生态养殖、发酵养殖等经验向九龙江上游区域推广,减少流域的养殖污染排放。(3)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保证饮用水源安全通过划定北溪引水、石兜坂头水库、汀溪水库和上李水库水源保护区,保护厦门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水质、水量及集水区内植被和自然环境。目前,厦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复。与此同时,厦门市在xx年完成了北溪引水改造工程和石兜坂头水库、汀溪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综合整治工作;对汀溪水库辖区内的畜禽散养农户,大力推广家庭户用型沼气池和发酵式养殖;开展了湖边水库综合整治,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安湖支渠补水调水一期工程、水库蔡塘段的截流工程,并投入资金在周边村庄铺设污水管道。加大对可能影响水库水源安全的工业污染源监管和查处力度。在保障现有饮用水源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第二水源的调查工作。厦门市有关部门已着手此项工作,前往漳州市长泰县调研第二水源生态环境,与长泰县就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了探讨,为共同做好第二水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注1:生活用水与综合用水定额单位为L/d,农田灌溉定额单位为m3/亩,万元GDP与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为m3/万元。第 10 页 共 11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