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咳嗽的护理.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24574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咳嗽的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医护理-咳嗽的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医护理-咳嗽的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之 咳 嗽,定义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辩证分型 辩证施护,一、定义,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涎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以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二、病因病机,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六淫外邪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由于四时主气的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又分为六淫之首,所以在外感咳嗽诸证中,多以风为先导,夹寒、热、燥等外邪入侵使肺气宣降,气逆于上而为咳嗽。,(二)、内伤,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其他脏腑累及肺和肺脏自病两端。,(1)、肝火犯肺,肝与肺以经络相连,肝经循行,“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升发与肃降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则人体气机升降正常。若情志不舒,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致肺失肃降而发生咳嗽者,此所谓“木火刑金”,(2)、脾虚生痰,肺至气,脾主运化,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充养。脾不健运,饮食不能化生精微,以致痰浊滋生,上渍于肺,壅塞肺气,导致咳嗽,此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3)、肺脏虚损,多由素体亏虚,或久病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以致肺不能主气,清肃之令不行,肺气上逆而咳。,综上所述,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但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外感咳嗽为外邪壅塞肺气,以邪气为主;内伤咳嗽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常相互影响,如迁延不愈。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至咳嗽屡作。肺气益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脏腑虚损,营卫不固,易于感受外邪,使咳嗽发生或加剧。由此可知,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有时两者又可互为因果。,三、诊断要点,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可伴有寒热等外感表证。 3、内伤咳嗽,起病缓,病程长,有较长咳嗽病史,多兼脏腑亏损的症状。 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湿罗音。 6、肺部X线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四、鉴别诊断,1、肺痨 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因此须与作为病证诊断的咳嗽相鉴别。 要点:肺痨由痨虫犯肺而引起,常同时出现咳嗽、咯血、胸痛、潮热、盗汗、消瘦等症。必要时进行X线肺部检查,以助诊断。,2、肺胀 有久患咳、喘、哮等病证不愈的病史。在咳嗽的同时,并有胸中烦闷,上气咳喘,甚至面目晦暗,唇舌发绀,颜面四肢浮肿等症,且病情缠绵,经久不愈。 3、哮证及喘证 哮证及喘证虽然也会兼有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五、辩证分型,咳嗽的辩证论治,首先要辨明外感、内伤,及其见证的属虚属实。外感咳嗽,是由外邪侵袭引起的,多是实证;内伤咳嗽,是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多是虚证或虚中夹实。,(一)外感咳嗽 (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风寒袭肺 风热犯肺 风燥伤肺,(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 症状:咳嗽声重,气急,痰稀色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以杏苏散为主方加减,2、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沙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发热,汗出,恶风,头痛等证,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以桑菊饮为主方加减。,3、风燥伤肺 症状: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丝,口干,初起可伴有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以桑杏汤主方加减。,(二)内伤咳嗽,痰湿蕴肺 痰热郁肺,肝火犯肺 肺阴亏耗,(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咳,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白,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以二陈汤为主方加减。,2、痰热郁肺 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 方药:以清金化痰汤为主方加减。,3、肝火犯肺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处,量少质粘,或痰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口干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增减。舌质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方药: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4、肺阴亏耗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方药:以沙参麦冬汤为主方加减。,六、辩证施护,护理估计 主要护理诊断/问题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一)护理估计 注意了解与本病证相关的因素,详细询问病人的饮食起居,有无吸烟史,并了解其工作性质、环境及既往有无胸膜疾患,注意观察咳嗽的声音、发作时间及痰液的颜色、性状及数量。,(二)主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2)清理呼吸道低效 3)活动无耐力 4)焦虑,(三)护理目标 1)咳嗽减轻或去除 2)痰液能有效地排出 3)保持情绪稳定 4)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四)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分型护理 健康教育,(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尘埃和烟雾刺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忌辛辣刺激、过咸、肥甘厚味等助湿生痰之品;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1500ml以上,以利湿化痰液;戒烟。 重病痰多者宜侧卧,定时更换体位,以利痰液引流排出。病人咳嗽无力,咯痰困难时,应协助翻身拍背,以助排痰。必要时可予以吸痰。,痰液黏稠而不易咯出者,可遵医嘱予以药物雾化吸入,湿润气道,稀释痰液,便于痰液排出,以减轻咳嗽。 内伤久咳,缠绵反复,病人往往产生忧虑苦闷情绪,要做好开导劝慰工作,解除其顾虑,使其保持心情舒畅,安心治疗。 注意观察病人咳嗽的时间、程度,咳声高低及痰液的性状、颜色、数量,以辨别内外虚实。 咳嗽较剧者,可遵医嘱予针刺止咳,如肺腧、列缺、天突、丰隆穴,或耳针支气管、肺、神门穴,外感咳嗽加肾上腺穴;内伤咳嗽加脾、肾等穴。,2、分型护理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 病室内宜偏温暖,切勿当风受凉。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忌生冷瓜果、腌菜及肥甘油腻之品,可配食葱白姜豉汤、姜豉饴糖饮 中药汤剂宜热服,服药后加盖衣被或同时进食热饮,以助药力,注意观察汗出情况,只宜遍身微微汗出。 咳甚者可遵医嘱给予止咳合剂或复方甘草合剂、通宣理肺丸。,、风热犯肺 病室应通风,但应避免直接吹风,衣被适中,不宜过暖。 饮食宜清淡,可食用梨、枇杷等新鲜水果。 重要汤剂宜温服。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予通便栓,如甘油栓、开塞露;必要时予轻泻剂,如番泻叶泡茶饮或大黄粉5克冲服。 咳嗽较剧者可遵医嘱给服止咳枇杷露。 有发热者,参照发热证护理。可遵医嘱针刺大椎、曲池、丰隆、肺腧穴等。,、风燥伤肺 病室内湿度宜稍高。 饮食宜清凉润肺之品,可食梨粥、玉竹粥、藕粥等。 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服用,也可将汤药雾化吸入。 痰中带血者,可用鲜小蓟或白茅根煎汤代茶;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出者,可用梨炖白蜜服用。 咳嗽较剧者可遵医嘱给川贝枇杷露或养阴清肺膏。,(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 病室内相对湿度宜偏低,注意休息,避免受凉,适时保暖。 中药汤剂宜温服。 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糯米甜食等滞脾碍胃之品,可配食薏米粥、山药粥、橘红糕等以助健脾化痰。,、痰热郁肺 病室温度宜偏低,衣服不宜过暖,汗多者应及时擦汗更衣。 中药汤剂宜凉服。 痰多者应注意排痰,可服用竹沥水、川贝粉等以化痰清热;痰中带血者,可用鲜芦根15g,煎汤送服三七粉23g,以清肺宁络止血,咳甚者可给橘红丸。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香燥助热动火之品。可配食枇杷叶粥、鲜芦根粥等,以助清热化痰。 年老久病者要预防厥脱证。凡痰不易咯出,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者,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肝火犯肺 加强情志护理,避免不良刺激,使病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防止忧郁伤肺,加重咳嗽。 病室温度宜偏低,相对湿度宜偏高。 可用天冬炖梨汁或 三百皮、山栀子煎水服,以泻肝火滋肺阴,减轻咳嗽,忌辛辣动火之品。 中药汤剂宜凉服。,、肺阴亏损 病室温度略低,相对湿度可偏高,病人应注意休息,可适当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使肺气宣达。 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辛辣、酒醇之类,可配食糯米阿胶粥、木耳粥、百合粥等,或常饮沙参麦冬茶等,以润肺生津。 中药汤剂宜温服。 咳嗽较剧者可遵医嘱给养肺清肺膏。,七、健康教育,1、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被,防寒保暖,避免外邪侵袭。 2、注意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平素易感冒者可进行耐寒锻炼,自夏天开始,坚持冷水浴,持之以恒,可收良效。 3、体质虚弱者,可做呼吸操、保健操、打太极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改善生活环境,消除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污染。,5、注意饮食调护,忌辛辣油腻之品,忌饮酒,戒烟。 6、注意调节情志,保持乐观的情绪,解除顾虑及烦恼,促进身心健康。 7、有咳嗽病史者可做鼻部保健按摩。方法是:按摩鼻翼两侧、迎香穴、鼻尖各2040次。,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