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培训.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24476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中国医学是以人类实际生活经验与整个宇宙的变化为实验室,即疾病由日常生活中罹患,而疾病的痊愈,亦可由日常生活中寻求自然的解决,是由先贤智能的推理与经验累积,对大自然,环境的各种冲击与适应,不论在任何变因之下,中医皆以“阴阳五行生克”不变应万变,也确能为人类健康医疗,实际应用之实用医学。 在诊断治疗疾病时,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即将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定为某种性质的“证”,以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治疗原则与具体治法。,基本学说,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藏象学说 气血津液 经络学说 病因学说,精气学说,精源于“水地说”,气源于“云气说”。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 ,植物的“生长化收藏”。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阴阳学说,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光为阳,背日光为阴。阴阳学说的内容包括:阴阳交感与互藏、对立制约、互根互用、阴阳消长、相互转化。,五行学说,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学说的内容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藏象学说,藏: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奇恒之府,通称为脏腑。象:一指“形象”,即脏腑的解剖型态;二指“征象”,即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三指“应像”,即脏腑相应于四时阴阳之象。 藏象是指人体内五脏六腑及其表现与外的征象和与自然相通应的现象。透过外在“象”的变化,以测知内在“藏”的生理病理状态,称为“从象测藏”。即“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脏腑”不单是解剖型态的概念,而是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在内的综合概念。 五脏:指肝、心、脾、肺、肾,功能为“化生和储藏精气”。 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功能为“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府: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的生成源自先天与后天。禀受于父母的精气,称为“先天之气”。肺吸入自然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产生的水谷之气,合称为宗气。 气有推动、抑制、温煦、凉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作用。 人体的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为“气机不调”。其表现形式有气滞、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津液、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系统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络在中医学的重要性正如扁鹊心书所说:“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病因学说,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因分为三类:“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外所因、内所因、不内外因。 近代则将病因分为五类: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 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继发病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 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医过。,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