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24467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8.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中医学院 中基内经教研室 齐宝芳,五 行 学 说,五行学说是通过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特性及运动变化规律,来阐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联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五行学说的基本思想: 1、五行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质元素 2、五行在生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3、以五行归纳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并说明其内在联系,五行学说的产生,原形是殷商时期的“五方”观念以及春秋时期出现的“五材说” 与阴阳学说的产生相同,二者都是从宏观世界观察总结而来 由最初的具体的物质概念升华为抽象的哲学概念,五方 与五行,南,北,东,西,小知识,“四神纹”在汉代极为流行,它包括四种动物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由这几种动物组合成的一组图案,又称“四灵纹”。其应用也极为广泛,铜镜、漆器、石刻、砖瓦等各种工艺品的装饰上都有出现。 汉代将四神视作与避邪求福有关;同时又表示季节和方位。青龙的方位是东,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代表冬季。,主要内容: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 行 学 说,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 2掌握五行的特性 3熟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4熟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含义:指木、火、土、金、水五 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天地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二)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曲直枝曲干直,指 树木茂盛生长之态 生长、升发、舒畅、 条达、生机,火曰炎上,炎热、光明、升腾、活动,万物土中生 万物土中灭 “土载四行” 生化、承载、受纳,稼,穑,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沉降、肃杀 收敛、洁净,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依据:五行的特性 方法: 取象比类法 推演络绎法 意义: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 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 的五个大功能系统; 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休息,一下,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五行的制化与胜复 五行的相乘与相侮 五行的母子相及,含义: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 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次序: 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意义:是事物发生和成长的根由,五行相生,五行相生,含义: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 递相克制和制约的关系。 次序: 所胜与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意义:维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平衡协调,五行相克,含义:指五行之间既递相资生,又递相制约的关系。 规律: 意义:维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平衡协调。,五行制化,火,土,克,生,生,生中寓克,金,水,火,克,生,克,克中寓生,木,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明张介宾 类经图翼运气上,五行制化图,五行胜复,含义: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 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 复归于协调和稳定。 规律:有胜则复 (旺) 举例: 胜气 木 复气 一行太过 (旺)金 土(衰) 子 母 火 水 (衰) (旺),克,生,含义: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又称“倍克”。 次序:与相克的次序相同 原因: 克者太过 如:木旺乘土 被克者不及 如:土虚木乘,五行相乘,含义: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 制和制约。又称“反克” 次序:与相克的次序相反 原因:被克者太过 如:木旺侮金 克者不及 如:金虚木侮,五行相侮,联系:均为异常相克,可以同时出现。 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 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 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区别: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过度克制; 相侮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反向克制。,相乘、相侮的区别和联系,母病及子: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 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一般规律:母虚子虚母子两虚 子病及母: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其母行, 导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一般规律:子弱母虚子母俱虚 “子盗母气”,五行的母子相及,(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人体结构,五脏,六腑,表里,五体,五官,五液,五华,五志,五时,五方,五气,五色,五味,五化,同气相求,同类相召,(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 火生土:心阳温煦脾土,助脾运化; 土生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金生水: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 肾纳气;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 肝阳上亢。,2、说明五脏之间的关系,木克土:肝木条达,可疏泄脾土壅滞; 土克水:脾气运化水液,可防止肾水泛滥; 水克火:肾水上济于心阴,以制约心火; 火克金:心火温煦有助于肺气宣发,制约肺气清肃 太过; 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以抑制肝气过分升发。,(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1、相生关系传变-又称“母子关系传变” 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 如:肾病及肝 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 如:心病及肝 2、相克关系传变-又称“乘侮关系传变” 相乘传其所胜相克太过而为病。 如:木旺乘土、土虚木乘 相侮传其所不胜反向克制而为害。 如:木火刑金、土虚水侮,(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肝木病变对其它四脏的影响,肝,心,脾,肺,肾,子 病 及 母,母 病 及 子,侮,乘,(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四诊与五行合参,确定五脏病变部位 望面色青色 如: 闻声音怒吼 木肝病 问口味酸 切脉象弦 2四诊与五行合参,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三)指导疾病的诊断,1、指导脏腑用药 2、控制疾病的传变 3、确定治则治法,(四)指导疾病的治疗,1、指导脏腑用药,青色、酸味入肝,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肝经以 补肝之精血;,赤色、苦味入心,如丹参色赤、黄连味苦入心经 以活血安神;,黄色、甘味入脾,如灶心土色黄、人参味甘入脾 经以补益脾气;,白色、辛味入肺,如生姜味辛,石膏色白入肺经 以清肺热;,黑色、咸味入肾,如玄参色黑、龟版味咸入肾经 以滋养肾阴。,某一脏病变,在临床治疗时,先处理好原发疾病的脏,然后根据五行的母子相及和乘侮传变规律,预测其可能累及的内脏,同时给予或补或泻的处理,以阻断疾病的传变。 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脏气的盛衰。“盛则传,虚则受”,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 及早控制传变,防患于未然,2、控制疾病的传变,(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 补母虚则补其母 泻子实则泻其子 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 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3、确定治则治法,治则,治法 (常用),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治则: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木,火,土,金,水,滋,涵,益,补,培,生,生相,治法,(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 抑强 扶弱 抑木扶土法 培土制水法 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3、确定治则治法,治则,治法 (常用),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水,木,火,金,土,抑,扶,培,制,补,泻,佐,平,治则: 抑强 扶弱,治法,再见!,思 考 题,1何谓五行?五行的特性是什么? 2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哪些? 3何谓五行相生?其关系是什么? 4何谓五行相克?其关系是什么? 5何谓五行相乘、相侮? 6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有哪些应用? 7五行学说在阐释病机中有哪些应用? 8五行学说在指导治疗中有哪些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