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资格证考试要点.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24315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资格证考试要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资格证考试要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资格证考试要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概述,(一)个体身心发展概念 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指复杂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特点。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二)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顺序性 (二)阶段性 (三)不平衡性 (四)互补性 (五)差异性,1. 顺序性,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身体的发展:首尾方向(从头部到躯干)、中心外周方向(从中间到边缘)。 心理的发展: 一定的顺序,如儿童思维的发展总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记忆发展的顺序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真题演练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该() A.有针对性 B.因材施教 C.抓住关键期 D.循序渐进,2. 阶段性,指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就会表现出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 具体表现: 分阶段:教育者必须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 衔接性:,真题演练 1.在教育工作中,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3. 不平衡性,个体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的不均衡。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 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 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教学启示: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要适时而教, 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真题演练 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度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4. 互补性,具体表现: 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另一方面: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 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教学启示: 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 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5.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1)不同儿童在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少年得志”。 (2)不同儿童不同方面发展存在差异。有的数学好,绘画差。 (3)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同年龄儿童的不同爱好。 (4)在群体间,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 教学启示: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真题演练 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真题演练 1.“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2.“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真题演练 3.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 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 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4.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真题演练 5.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6.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是人身心发展的( )时期。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关于影响个体发展规律的主要观点,1.内发论,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决定的。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2)格赛尔,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双生子爬楼梯) (3)弗洛伊德,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4)威尔逊,认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5)霍尔,认为: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遗传决定论的鼻祖。,2.外铄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代表人物: (1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 (2 )洛克,提出:“白板说”; (3 )华生, 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 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基本观点: 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 (如先天遗传的素质、 机体成熟的机制) 与外部环境 (外在刺激的强度、 社会发展的水平、 个体的文化背景等) 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真题演练 1.【多选题】教育上的外铄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取决于外在环境的影响。持这种观点的教育思想家有( )。 A.荀子 B.洛克 C.孟子 D.华生 2.【多选题】下列历史中外名人中,坚持内发论的是( ) 。 A.孟子 B.威尔逊 C.弗洛伊德 D.洛克,真题演练 3.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这样说: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 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 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类型的人。 ”这种观点属于( )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共同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