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专题1 微生物的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24310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专题1 微生物的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专题1 微生物的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专题1 微生物的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专题1 微生物的利用,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_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_的营养基质。,营养物质,生长繁殖,(2)成分:尽管培养基的配方各不相同,但其基本成分都包括_ 、_ 、_和_。还需满足不同微生物对_、特殊营养物质以及_的要求。 (3)培养基配制的程序:计算_溶化灭菌倒平板。,水,碳源,氮源,无机盐,pH,氧气,称量,2无菌技术,温和,内部一部分,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强烈,内外所有,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3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 (1)纯化大肠杆菌的原理:在培养基上将稀释的细菌分散成单个菌落,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_的子细胞群体,叫做_。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2)微生物纯化的培养方法(两种接种方法):,一定形态结构,菌落,平板划线法,简单,单菌落易分离,复杂,4,甘油管藏,20,脲酶,制备培养基,细菌的计数,稀释涂布平板,复合,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葡萄糖,刚果红染色法,透明圈,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 (1)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目的要明确:配制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确定配制的培养基种类。 营养要协调: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pH要适宜:各种微生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不同,如细菌为6.57.5,放线菌为7.58.5,真菌为5.06.0,培养不同微生物所需pH不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2)培养基的种类与用途,微生物最常用的碳源是糖类,尤其是葡萄糖;最常利用的氮源是铵盐、硝酸盐。 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有机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能源。有些培养基不需要添加特殊营养物质,生物自己能合成,如大肠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作为特殊营养物质。,2微生物培养的无菌技术 进行无菌操作主要是为了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重点是消毒和灭菌。 (1)消毒和灭菌的区别,(2)无菌技术的操作要求 实验前应对操作空间、操作人员进行消毒;对所用器具和培养基进行灭菌。 实验进行时需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的无菌区操作,另外要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再次污染。,用酒精消毒时,70%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原因是:浓度过高,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凝固成一层保护膜,乙醇分子不能渗入其中;浓度过低,杀菌力减弱。,(3)三种常用灭菌方法的比较,3大肠杆菌的纯化以及菌种的保藏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注意事项:a.倒平板的适宜温度是50 左右,温度过高会烫手,过低培养基又会凝固;b.平板需倒置,这样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2)纯化大肠杆菌 原理: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细胞,使其长成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就是一个纯化的细菌菌落。 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3)菌种的保藏 临时保藏:固体斜面培养基上4 保存,菌种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长期保存:20 甘油管在冷冻箱中保藏。,解析 本题考查平板划线操作方法。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接种时划线操作是在火焰旁进行。在5个区域中,只要有单个活细菌,通过培养即可获得所需菌落。 答案 D,(2013成都模拟)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等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进行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510 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答案】A,【解析】操作顺序为先灭菌再倒平板;牛肉膏会黏附在称量纸上,应该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既没有凝固,同时又不烫手,可以进行倒平板;为了防止冷却过程中培养皿盖上凝集的水珠对平板的污染,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就要将平板倒过来放置。,1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特定微生物的数量的测定,(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方法:一般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就是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注意事项 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 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表示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表示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表示稀释倍数。,(2)检测天然水源中的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菌落数: 细菌总数通常是指1 g或1 mL检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大肠杆菌菌落数通常是指每100 g或100 mL检测样品中所含细菌的实际数值。 (3)检测某种食品中的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菌落数: 一般说来,大肠杆菌菌落总数越多,说明食品的卫生质量越差。 (4)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计数 某些细菌中含有尿素分解酶,能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成氨,该物质的水溶液会使酚酞指示剂呈现红色。,3制备系列稀释液的方法 将1 g土样放入99 mL无菌水中,制成102倍的稀释液,用1 mL无菌移液管吸取上述浓度的溶液0.5 mL,移入装有4.5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即配制成103倍的稀释液,用同样的方法可以配制成104、105、106倍的稀释液。将待测样品进行稀释的目的是使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值。,(2013江苏模拟)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 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 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 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解析 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所以A、B项不正确。C项虽涂布了3个平板,但是,其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外两个相差太远,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此时,不能简单地将3个平板的计数值用来求平均值 答案 D,(2013广东深圳一模)某学者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 B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 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 D称取和稀释土壤时应在火焰旁 【答案】A 【解析】平板划法能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但不能对细菌进行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分离菌种还可进行计数,A项错误。,1分离微生物的方法 从混合样品中获得某种微生物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1)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一营养物质有“嗜好”的原理,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质,从而使它成为一种加富培养基。 (2)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抑菌物质的抗性,在混合培养物中加入该抑制物,经培养后,原来占优势的微生物生长受抑制,而分离对象却可乘机大大增殖,在数量上占优势。,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分析,2选择培养基及应用实例 (1)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目的是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所需要的微生物。 (2)选择培养基应用实例: 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 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中缺乏氮源时,可以分离固氮微生物,因为非固氮微生物不能在此培养基上生存。 当培养基的某种营养成分为特定化学成分时,也具有分离效果。如石油是唯一碳源时,可以抑制不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的生长,使能够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存,达到分离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的目的。 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也可以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如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只能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2015届扬州中学高三月考)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石油成分“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步骤中,培养液中需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 B步骤中,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充分振荡,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C步骤是利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图中所示接种环最少灼烧2次 D步骤中每一区域可重复画几次,但1区和5区不能出现交叉,解析 要想分离出能降解石油成分“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所用培养液中需加入多环芳烃菲行为唯一碳源,A正确;培养过程中,将锥形瓶充分振荡,目的是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B正确;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C错误;纯化菌株Q过程中,由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所以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1区和5区不能交叉,D正确。 答案 C,(2015届广州检测)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C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 D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答案】D,【解析】为了获得单个菌落,应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A正确;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进行重复实验,然后计算平均值,B正确;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用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