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专题总复习考前三个月专题6变异育种和进化考点18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并掌握相关计算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24216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专题总复习考前三个月专题6变异育种和进化考点18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并掌握相关计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生物专题总复习考前三个月专题6变异育种和进化考点18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并掌握相关计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生物专题总复习考前三个月专题6变异育种和进化考点18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并掌握相关计算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18 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并掌握相关计算,专题6 变异、育种和进化,静悟与梳理,栏目索引,排查与特训,静悟与梳理,依纲静悟,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三、两、两、两”,核心梳理,(1)两种标志,生物进化的标志: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的形成,(2)两种隔离,地理隔离:因地理屏障阻碍基因交流,如两个 池塘中的鲤鱼 生殖隔离:两物种间不能进行天然基因交流,(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4),渐变式:经长期地理隔离,逐渐形成生殖隔离, 直到形成新物种 骤变式:不经历地理隔离,直接形成新物种,如 多倍体植物的形成,物种形成 三个环节,物种形成 两种方式,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6个易混点 (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3)共同进化并不只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共同进化,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共同进化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既有种间互助,也有种间斗争,但不包含种内关系。,(4)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个体表现型,间接对象是个体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5)进化理论中定向与不定向: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6)共同进化表现为相互影响与相互改变。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其包含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种群的基因频率的3种计算方法 (1)常染色体基因频率的计算 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2)X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计算:,(3)利用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通过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 内容: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其中,p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适用条件: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动态平衡的。这5个条件是:种群足够大;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的发生;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没有自然选择。,排查与特训,题组一 辨析基本观点 1.(2010大纲全国,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1,2,3,4,5,解析,答案,解析 当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各占2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时,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A项对; 能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种群中个体的迁入和迁出、突变、自然选择等,B项错; 一般来说,生物体适应环境的性状能保留下来,不适应环境的性状易被淘汰,前者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频率会升高,C项对; 持续的选择会得到纯合子,其携带的基因的频率为100%,另一种基因的频率为0。,1,2,3,4,5,答案,真题重组 判断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1)因自然选择是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所以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2010山东,2D和2008山东,5D)( ) (2)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2011重庆,4A)( ) (3)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则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2016江苏,12D)( ),1,2,3,4,5,答案,(4)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因此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010山东,2A和2013江苏,12B改编)( ) (5)下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Y是自然选择2009上海,34(1)改编( ),1,2,3,4,5,2.(2017临汾三模)如图表示某类植物的进化过程:物种A,先是分化为A1、A2、A3,后又分别进化成为B、C、D三个物种。对此叙述正确的是,解析,答案,A.A1、A2、A3应当生活在相同的地理空间 B.B与C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 C.A2中一部分个体计入A3群体,两者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A1、A2、A3的生存环境相似,则发生的基因突变也相似,1,2,3,4,5,解析 A1、A2、A3是由同一物种A进化而来,故它们应当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空间,A错误; B与C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只是后代不育,B正确; A2中一部分个体计入A3群体,说明两者间能进行基因交流,C错误; A1、A2、A3的生存环境相似,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发生的基因突变不一定相似,D错误。,1,2,3,4,5,思维延伸 判断与填充: (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出现的表现型之比为31的过程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 (2)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 (3)种群内只要某一基因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就说明该生物种群发生了进化( ) (4)自然选择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唯一因素( ) (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答案,1,2,3,4,5,(6)右图是将该种植物分别移栽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经过多年的演化后最终形成了不同的五个物种:,1,2,3,4,5,答案,什么具体证据可以帮助你确定D和C 不是一个物种? _。,如果D和C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或若D和C杂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它们不是同一物种),答案,图示中B物种进化为D、E两个物种的机理是_ _。,地理隔离造成基因交流的阻断,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造成不同基因频率的变化,当基因频率变化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形成生殖隔离,从而形成物种D和E,1,2,3,4,5,答案,C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_多样性。该多样性的实质是_多样性。,遗传,基因和基因型/遗传物质/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1,2,3,4,5,答案,(7)若甲、乙水草杂交,可产生三倍体的后代。据此,是否可以认为甲、乙水草是同一物种?_。你判断的理由是_ _。,不是,甲、乙的后代是三倍体,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后代不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1,2,3,4,5,题组二 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及相关变化的辨析 3.(2016全国乙,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解析,答案,1,2,3,4,5,解析 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满足一定条件的种群中,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基因频率pq1,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p2、2pq、q2。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关系满足(pq)2p22pqq2,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发病率与性别无关。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应为aa的基因型频率,即q2,A错误; 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应为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之和,即p22pq,B错误; 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发病率与性别有关。女性的发病率计算方法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情况相同,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的发病率为p22pq,C错误; 因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故男性的发病率为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正确。,1,2,3,4,5,4.(2015全国,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A的基因频率为_。,解析,答案,11,121,0.5,1,2,3,4,5,1,2,3,4,5,(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解析,答案,解析 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由于后代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AA基因型个体死亡,Aa和aa两种基因型比例为21,这时种群中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a,依据遗传平衡定律,求得后代AA为1/9、Aa为4/9、aa为 ,其中AA个体死亡,Aa和aa的比例为11。,A基因纯合致死,11,1,2,3,4,5,答案,真题重组 判断下列有关基因频率的计算与分析: (1)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60%(2014上海,9C)( ) (2)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441 (2014海南,23B)( ),1,2,3,4,5,(3)(2015山东,6改编)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判断下列分析:,1,2,3,4,5,答案,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 ) 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子( ) pa时,显性纯合子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 ( ) 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子比例为 ( ),5.如图1所示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2,3,4,5,(1)图1中a过程为_,b过程的实质是_,其直接作用对象是_,地球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 _。 (2)由图可知,物种形成过程中_是不定向的,而图中过程 _是定向的。,答案,地理隔离,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生物个体的表现型,c,生殖隔离,变异,b,自然选择,1,2,3,4,5,(3)图2中在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其中_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在T点时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答案,QR,A,不一定,1,2,3,4,5,答案,(4)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甲种群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_。现假设甲种群所生存的环境发生了一种新的变化,使得生存能力AAAaaa,其中aa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约为_,该种群_(填“会”或“不会”)发生进化。,25%,55.1%,会,1,2,3,4,5,答案,(5)若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某个时间点统计甲种群中XAXA个体占42%、XAXa个体占6%、XaXa个体占2%、XAY个体占45%、XaY个体占5%,则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 (6)若说“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是否正确呢?_。,10%,不正确,1,2,3,4,5,思维延伸 思考下列问题: (1)在原题图2中绘出a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答案 如图所示,答案,1,2,3,4,5,(2)某种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红眼雌果蝇(XBXb)与白眼雄果蝇(XbY)交配得F1,让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F2中白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多少?,答案,答案 F2中白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9/16。,(3)某动物的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当只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_。 (4)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20%。已知aa在开花前死亡。若该种群植物之间能自由传粉,则下一代中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A、a基因频率分别为_、_、_。,60%,37.5%,75%,25%,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