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课件 (2).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23754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课件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课件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课件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三十一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和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4人口增长不同于自然种群数量的增长,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是最好的保护措施。 6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7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 8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名胜风景区等是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基础回扣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或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 能力;其调节机制为 调节。,保持,恢复,自我调节,负反馈,3类型: (1)抵抗力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规律:生态系统中的组分 ,营养结构越 ,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一定限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越多,复杂,(2)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规律:干扰程度不同,其恢复速度和时间也不一样。 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二者存在着 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反之亦然。,相反,(3)关系,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 解惑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很高,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二、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现状: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 和 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 。 (3)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持续增长,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减少,粮食需求增加。(2) 被大量消耗。(3) 加剧等。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4)加强 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5)推进 。,人均耕地,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4连一连,解惑 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三、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1)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 ,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层次: 多样性, 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微生物,生态系统,基因,物种,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 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2) 保护:把待保护物种迁至动物园或植物园。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4)加强立法、执行和宣传教育。 解惑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最基本的是基因多样性。,就地,易地,优化落实 考查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判一判 (1)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2)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 (3)极地苔原由于物种组成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 (4)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5)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 (6)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程度的加深,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 (7)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就越高( ) 提示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8)在葡萄种植园内,葡萄与毛豆、花生等矮生作物间作套种,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 (9)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提示 鼬和田鼠的行为中,某些个体的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从而使它们通过种间的“食”与“被食”的关系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考查二 生态环境问题 2判一判 (1)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开始缓慢下降( )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提示 人口过度增长会使人均耕地大幅减少,这将会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农田,从而出现环境污染加剧。,(3)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应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 (4)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 (5)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 提示 南极冰川融化是由于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大气中CO2增多,造成温室效应而导致的;而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的破坏。,(6)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 (7)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 (8)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 ) (9)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提示 人口增长会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加剧对环境的污染等,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推广生态农业是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措施。,(10)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 提示 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大量氧气,故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少。,3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利昂 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利昂 C氟利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氟利昂、二氧化硫 解析 温室效应是由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该现象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酸雨是由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导致的。臭氧层空洞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氟利昂引起的。 答案 A,考查三 生物多样性 4判一判 (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远大于间接使用价值( ) (2)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 (3)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 提示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主要是指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就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其间接价值。,(4)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提示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作为科研材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5)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 (6)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7)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降低重要原因( ) (8)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 (9)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 (10)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11)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 (12)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13)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14)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健康的经济发展( ) (15)某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招引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 提示 改种后树种单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但灰椋鸟以害虫为食,所以该区农林害虫数量不一定大幅度上升。,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点击 1稳定性的表现 (1)结构相对稳定: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2稳定性的两个方面,(2)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易错清零 易错点1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负相关,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 易错点2 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遇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易错点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 易错点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易错点5 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演练提升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也越高 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解析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该适当增加各营级中物种的种类。 答案 A,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解题技巧】,(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考点二 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点击 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2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3.海洋污染和土地荒漠化,易错清零 易错点1 区分我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增长率: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大幅下降,我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比较低;增长速率: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增长率较低,但增长速率比较快。 易错点2 我国人口近百年来增长曲线类似于“J”型曲线,人口明显增多的原因包括较高的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死亡率、人口基数大。,易错点3 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入侵物种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缺少天敌的控制。引起的后果:短时间内有可能呈现“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易错点4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演练提升 2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 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量(图、),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的。由此可知,环境容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会扩大;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 答案 B,3(2015南昌模拟)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 B藻类刚爆发时,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甲组 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将有利于修复,解析 本题考查水体富营养化的相关知识。A正确,由于藻类爆发,浮在水面上遮挡了阳光,导致沉水植物缺少阳光而死亡;B错误,藻类刚爆发时,因经过一天光合作用,水中的CO2浓度下午较早晨低,故水体pH在早晨较低;C正确,水体污染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投放的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可通过捕食限制藻类数量,大型挺水植物可通过竞争阳光等资源抑制藻类爆发。 答案 B,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 处理污染水体、土壤常借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特别关注微生物代谢类型与环境的关系。 1自养型微生物处理无机物污染,如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重金属污染等。 2异养型微生物处理有机物污染,如生活污水、农药等。,【解题技巧】,3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充足的空气采用搅拌、通气等措施。 4异养厌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厌氧环境密封、池底沉积物等措施。,考点三 生物多样性 关键点击 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3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1)从分子水平看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4外来物种入侵 (1)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人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种,特称侵入种。 (2)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6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和资源,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要防止两个极端:,避免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避免禁止开发和利用,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如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退耕还林(草、湖)等。,易错清零 易错点1 区分就地保护与易地保护: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易错点2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的作用大小: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演练提升 4(2015临沂模拟)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解析 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即生物圈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错误,间接价值是指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错误,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易地保护;D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人们可根据不同种群的增长规律,合理、适时、适量地利用自然资源。 答案 D,5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 ) A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 B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 C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D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 解析 间接价值指的是生态功能。大自然生物的观赏价值、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都是直接价值。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是潜在价值。 答案 B,【解题技巧】,实验二十七 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关键点击 1实验的探究,演练提升 6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他们猜测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_原则和_原则。,(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和B。实验时A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 的恒温箱中灭菌1 h。B处理的目的是_。 (3)(2)中实验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无关变量是_(至少写出两点)。 (4)如果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若干天后(2)中B组的落叶_。,(5)如果同学们用带有相同量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苔原和热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原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进行C组和D组的实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未腐烂的落叶的含量,请根据预期结果在图中绘出相应的曲线。,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因变量是落叶的腐烂程度。为遵循生物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应尽量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如土壤温度、湿度、pH、落叶的种类和大小等。在绘制曲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明确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其中纵坐标为未腐烂的落叶量;两曲线的起点相同,注意纵坐标初始值不为0;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两曲线呈下降趋势,且D组下降速度较C组快;随时间延长,微生物的数量增多,故两曲线的下降趋势是由慢到快。,答案 (1)单一变量 对照 (2)杀死土壤微生物,同时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3)土壤微生物(作用)的有无 落叶的腐烂程度 土壤温度、含水量、pH、落叶的种类和大小等(合理即可) (4)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5)如图,对空白对照实验的理解:空白对照指的是不对实验对象做任何处理,但是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或者说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其他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空白对照能清晰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说服力。,【解题技巧】,考向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年5考) 典例1 (2015抚顺模拟)如图表示4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相同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思路点拨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在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后,恢复原貌的时间越短;受到外界干扰后,生态系统不能恢复原貌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解析 从图中看出受到外来干扰后,A图初级消费者受到的影响最小,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最高。 答案 A,易错辨析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高。一般情况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生态系统越不容易被破坏。,考向二 生态环境问题(5年3考) 典例2 (2015杭州模拟)调查某湖泊的水质污染状况,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3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物、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该湖泊的四处水源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 A3、1、2、4 B3、1、4、2 C4、2、1、3 D2、4、3、1,思路点拨 水源中草履虫较多说明水中细菌较多,污染较严重;水源中单细胞藻类较多说明水体富营养化;水源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有较严重的气味,污染最严重。 解析 由题意可知,3号水源受污染程度最重,因为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1号水源受污染的程度较重,因为草履虫数量极多,说明水体中细菌数量大大增加;2号水源受污染的程度较轻,因为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说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4号水源受污染程度最轻。 答案 A,易错辨析 水体中并不是动植物越多,污染越严重;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多;水源富含有机物,但不存在有毒化学物质,则会导致纤毛虫数量增多。,考向三 生物多样性(5年6考) 典例3 (2015泰州统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较易解答。 解析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答案 B 易错辨析 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包括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其中主要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考情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015郑州模拟)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 解析 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因此,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且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也呈负相关。 答案 B,2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该生态系统( ) 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 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产者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数量 A B C D 解析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物种更替较少,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B,考情二 生态环境问题 3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解析 人口过度增长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很难用科技进步来解决;生物种群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因为人类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目前人口数量还未超出环境容纳量。 答案 D,4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解析 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学燃料,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范围扩大。 答案 A,考情三 生物多样性 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D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解析 运用平衡棒原理研制出新型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的一种方式,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时,引进物种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降低生物多样性。 答案 C,6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有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疯狂繁殖的亚洲鲤鱼、数量惊人的八哥等。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解析 根据生态学原理,引入外来物种适当,可建立新的食物链,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但如果发生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则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其次是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