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十三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2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只能从上一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4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5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大脑皮层为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6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S区发生障碍,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自己却不能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成为运动性失语症。 7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基础回扣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2反射:在 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应激性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应激性,而反射只是具有 的高等生物才具有的。,反射,中枢神经,规律性应答,神经系统,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具有完整的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有 才能完成。 (1)图中有 个神经元。 (2)直接刺激传出神经,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属于反射吗? 。 解惑 传出神经末梢腺体或肌肉效应器。,反射弧,神经中枢,完整的反射弧,3,不属于,优化落实 考查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判一判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 ) (2)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的皮肤收缩是条件反射( ) (3)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4)反射必须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只要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 (5)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 (6)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7)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电信号,正,K,负,Na,(3)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 ,形成了 。 (4)传导方向: 传导。,电位差,局部电流,双向,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图甲中结构的名称 , , , , ,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 (填内环境成分),突触后膜。,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组织液,(2)图乙中突触的类型 A: ;B: 。 (3)传递过程: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释放 作用于 引起下一神经元 。 (4)传递特点及原因: 特点: 传递。 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中,只能由 释放,作用于 。 解惑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以化学信号的形式,而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神经冲动不能通过突触间隙。,轴突细胞体型,轴突树突型,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单向,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考查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判一判 (1)兴奋在突触中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 (2)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 (3)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4)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 (5)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 (6)神经冲动经突触传递时在突触后膜上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 (7)突触小泡和神经递质都属于内环境的结构或成分( ) (8)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 提示 突触后膜因形成皱褶故表面积大于突触前膜。,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1连一连,2大脑皮层言语区 为W区,为S区,为V区,为H区。,3连一连,解惑 (1)V区和视觉中枢的区别在于后者发生障碍后看不见。 (2)H区与听觉中枢的区别在于后者发生障碍后听不见。,考查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3判一判 (1)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 (2)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 (3)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 (4)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 (5)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 ) 提示 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4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解析 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 答案 C,考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 关键点击 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反射弧的结构,易错清零 易错点1 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易错点2 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易错点3 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易错点4 神经冲动在整个突触上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而突触后膜上只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易错点5 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易错点6 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在突触处,兴奋单向传递,所以兴奋只能由感受器传给神经中枢,而不能由神经中枢传给感受器。,演练提升 1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刺激a点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 B图中D代表的结构为传入神经 C若刺激E,A不发生反应,说明E被破坏 D刺激b点后,甲、乙电位计读数都有变化,解析 图中的AE分别代表的是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没有C、D、E的参与,反射弧不完整,因此不属于反射活动。刺激E,A不发生反应说明反射弧被破坏,不一定就是破坏的E,也可能是D、C、B、A。刺激b点后,兴奋会传递到甲、乙,所以会有电位的变化。 答案 C,2如图中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A B C D,解析 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传出神经。 答案 C,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解题技巧】,(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关键点击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1)过程,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ab段:静息电位。Na不能内流(离子通道关闭)、K却能外流(离子通道打开,此过程物质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耗能,为协助扩散),呈内负外正; (2)bc段:动作电位产生过程。Na内流(离子通道打开,此过程物质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耗能,为协助扩散),K却不能外流(离子通道关闭);,(3)c:零电位。Na内流、K不外流; (4)cd段:动作电位。Na内流、K不外流,电位呈内正外负; (5)de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钠钾泵泵出Na、泵入K(此过程物质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耗能,属于主动运输); (6)ef段:静息电位。,易错清零 易错点1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协助扩散;同理,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的外流也属于协助扩散。 易错点2 Na在恢复静息电位时,Na的外流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易错点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易错点4 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演练提升 3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解析 通过图示的方式考查Na内流引发动作电位的原理。依图示,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故B项正确。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故C项错误。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Na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故A、D正确。 答案 C,4(2015武汉调研)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此后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 B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D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解析 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电表能够测出电位差;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神经纤维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大量流入膜内,此过程中电表指针通过0电位,恢复静息状态的过程中电表指针再次通过0电位。 答案 D,1膜电位的测量 (1)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甲),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2)兴奋电位: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解题技巧】,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2)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考点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关键点击 1传递过程,4神经递质,易错清零 易错点1 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有两种:促进或抑制。 易错点2 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异常情况,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易错点3 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演练提升 5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解析 存在于突触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小泡形式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兴奋,膜电位发生逆转,而突触后膜抑制,膜电位差不会逆转而是相差更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答案 A,6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若c处无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流表不偏转,电流表可能偏转两次,解析 在左侧第一个神经元上的a点给予一个刺激,兴奋将从a点传到b点,再传到d点,不能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兴奋由c传到e时需要经过突触,在突触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促进兴奋的,也有抑制兴奋的。由于a点位于电流表两极的中央,兴奋同时传到两极,无电位差,故电流表不偏转,而传递到电流表两极的时间不同,故可发生两次偏转。 答案 A,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 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解题技巧】,(2)在神经元之间 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考向一 反射与反射弧(5年20考) 典例1 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b是_,c是_,d是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的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思路点拨 屏住呼吸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不是生来就有的;突触是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必须的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解析 (1)结合题干观察图形,题干中给出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所以可以判断出b为传入神经,a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d为对应的效应器。 (2)屏住呼吸属于条件反射,所以其调控中枢为图中的大脑皮层。 (3)观察图(a),我们可以看到神经元的细胞体在大脑皮层,所以突触小体是由该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而观察图(b)我们可以看到突触小体是与神经元的细胞体直接接触的,所以突触后膜是位于该神经元的细胞体上。,答案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 易错辨析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突触小泡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考向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5年24考) 典例2 (2014四川卷, 8)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是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 (3)伤害引起的痛觉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直接促进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思路点拨 人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痛觉会作用于下丘脑使其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进入机体的细菌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未被清除的将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清除。,解析 (1)据图中神经节的位置可知,a表示传入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当兴奋时,神经纤维两侧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2)痛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神经支配腺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该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3)下丘脑能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细菌感染人体时首先被吞噬细胞非特异性识别,因此吞噬细胞是最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 (1)传入神经 外负内正 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易错辨析 由神经支配腺体分泌相关激素的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细菌进入人体后首先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考向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5年27考) 典例3 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免疫。 思路点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的,而且只能是单向传递。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内环境及非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导的,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与下一神经元b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2)兴奋时,膜电位外负内正,因兴奋在神经元间只能单向传递,N点的兴奋不能传到神经元b。(3)皮肤红肿时因皮肤毛细血管的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会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使组织液增多;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答案 (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非特异性 易错辨析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某个神经元上只能是单向传递,兴奋经过突触后只能是由突触后膜开始在神经元上传递到另一个突触。,典例4 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_。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_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_。,(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_处的传输。 (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_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_, 从而干扰测试结果。,思路点拨 通过曲线可知血液中乙醇浓度越高,简单反应能力越低,视觉保留时间越短,会降低机体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影响实验结果。,解析 (1)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下降至较低水平,这是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稳态的结果。(2)饮酒后,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这说明乙醇可能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3)对视觉信号作出初步反应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作出复杂分析、判断和进一步反应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4)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从而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输,这是饮酒后机体反应速度变慢的可能原因。,(5)本实验研究的是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是测量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所用时间的长短,因此只有反射弧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的人才能作为测试对象。另外甲亢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也不宜作为受试者。 答案 (1)稳态 (2)延长 (3)大脑皮层和脊髓 (4)突触 (5)反射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易错辨析 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在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导致神经系统不能正常发育,引起呆小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人喜怒失常、烦躁不安、身体消瘦。,考情一 反射与反射弧 1下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敲击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 B阻断处,敲击处,小腿不能抬起 C刺激处,可在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解析 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据此判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且是感受器。敲击处,会产生膝跳反射,A项正确;阻断I处,敲击处时,传入神经受阻,小腿不能抬起,B项正确;刺激处时,由于在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在处是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C项错误;低级中枢(脊髓)中的神经元活动都有可能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D项正确。 答案 C,2(2015淮安调研)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传入神经 B刺激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C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切断,刺激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解析 该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可以判定表示神经中枢,表示传入神经,表示传出神经,表示效应器,表示感受器;刺激时,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切断,破坏反射弧的完整性,刺激时,效应器不会产生效应。 答案 C,考情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2013四川卷)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解析 “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故选项A和C正确;又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代表了兴奋的传导方向,故选C。 答案 C,4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解析 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图示中乙区外负内正,则乙区兴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丁区域外正内负,是K外流所致。 答案 A,考情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5下图是闰绍细胞(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调节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抑制自身的活动 B闰绍细胞兴奋时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 C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D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解析 由于闰绍细胞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和运动神经元1,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可使运动神经元1由兴奋状态恢复为抑制状态。能够迅速调整神经元的状态,属于一种负反馈调节,从而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的兴奋性受到抑制,但并不刺激其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 D,6将灵敏电位计的两极如下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图中acdb,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则刺激后电位计指针偏转的情况及b处内表面的电位变化是( ),A先左后右,再向右;负正负 B先右后左,再向左;正负正 C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正负正负正 D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负正负正负,解析 由于电极分别置于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刺激前,a处外表面为正,b处内表面为负,指针向右偏转,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后,两处电位发生反转,a处外表面为负,b处内表面为正,指针向左偏转,之后恢复初始状态;当c处的刺激通过突触传到b处后,b处内表面再次变为正,与a处外表面电位差变小,指针再次向左偏转。 答案 D,7(2015吉林测试)在下图所示结构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 A B C D,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传导,因此可以由,也可以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反过来传递,图示中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由,而不能由。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