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23632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二一六年七月,专业建设,1,2,教学改革,内容,一,专业建设,对接产业,改造升级,打造品牌特色 (一)对接产业 专业要跟随、服务,甚至要引领所对接产业的发展。专业是活的。 如何对接?对接产业发展规划(国家、行业、区域)(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对接行业企业(典型)、对接职业岗位、对接职业标准、对接生产过程、对接新技术、新设备、新技能。 开发新专业(专业方向):要根据产业发展衍生的新的职业领域、新的技术领域、新的职业岗位来开发新专业(专业方向)。,一,专业建设,(二)改造升级 (1)改造升级现有专业:根据产业发展调整服务面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关于专业定位 首先是服务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 二是专业培养目标不能一成不变。要合理设置专业领域的宽度和深度。培养目标需要调整,培养方案需要修订,教学内容需要改变,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一,专业建设,三是符合生源的需要。培养目标要与生源相适应。人人成才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不可能培养全才,只能培养专才,要进行个性化培养。重要的打基础、强技能、提素质 。人人成才,但不要指望培养全才。 (2)淘汰不适应发展的专业 关键:校企合作,不借助企业的力量不行。比如,学院与美斯坦福合作共建IT类专业,与金石兴合作共建机器人专业,还有高铁订单班,士官班等,都是典型的例子。,一,专业建设,(三)打造品牌特色 1. 关于品牌 湖北职业教育品牌建设项目。为凸显湖北省职业教育特色、做强湖北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湖北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湖北省规划重点打造湖北十大职业教育品牌。同时每年遴选品牌特色专业。 所谓职业教育品牌,是指专业特色鲜明、具有区位比较优势、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强,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专业(群)。 职业教育品牌的建设目标是,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打造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品牌。所谓品牌,不是自己说好,而是交口称赞,大家公认,必须有社会认可度,才有品牌的影响力。品牌不只是服务需求,还要引领发展。品牌建设不是一时冲动,而要立足长远。,一,专业建设,2. 关于特色 所谓特色,通常的提法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色,学生才有特色。落脚点就是培养有特色的学生。 特色体现在很多方面:办学体制机制、校园文化、管理服务、师资队伍、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 对专业而言,专业特色首先体现在专业定位上。服务面向、培养目标是否有特色?如何体现行业特色和区域特色?现在,湖南正在进行特色专业群建设。比如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把专业结构调整、聚焦到航空服务与管理、航空装备维修等与航空装备制造、使用和维修产业链相关的专业群上。聚精会神打造特色和品牌。 专业特色还体现在专业实力和优势上,只有做优和做强才能真正成为特色。,一,专业建设,3.强化品牌特色意识。 强化标杆意识(做标杆、赶标杆),是全国范围的标杆,还是全省范围的标杆?怎么做标杆,我认为要引领专业发展方向;怎么赶标杆,要找准定位,特色发展,重点突破,优先从点上实现超越。 希望我们每个专业都要认真琢磨:我们的专业如何对接产业,如何改造升级,如何打造品牌特色?,二,教学改革,改革促进发展,改革提升质量 2015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二,教学改革,(一)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要用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教育信息化除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外,还要注重转变思维(要培养互联网+思维),培养能力(适应信息化环境的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掌握信息化手段和方法) 一项改革。信息化教学改革:互联网+教学改革(采用信息化手段方法进行教学和管理);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三个建设: 1. 信息环境建设。建设真实、仿真或虚拟的信息化学习和训练环境。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有效对接。 2. 信息平台建设。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教学平台两个平台。,二,教学改革,3. 信息资源建设。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将技术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 比如,以我院为主建设的国家级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资源库,船舶资源馆。 能够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学习,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学习。 关键: (1)合作建设、共建共享。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 (2)教师队伍。第一是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能够应用信息资源和手段进行教学(包括使用现有的国家级专业资源库等信息资源);第二教师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能力(参加国家级专业资源库建设);第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应用能力;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模式和方法,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二,教学改革,(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3+3技能高考生培养、3+2中高衔接、应用本科转型建设、3+2专本衔接) 1. 技能高考生的培养 1.1 技能高考生的特点 (1)有良好的学习和求知愿望,但基础理论知识比较薄弱。 (2)已具备单一工种一定的操作技能,少数同学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他们的工作技术含量较低。 (3)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强,学习能力较差;对技能学习兴趣较强,动手能力较强。 (4)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存在一定问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二,教学改革,1.2 培养情况 (1)培养理念:扬长教育。扬长教育是针对补短教育来说的。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技能高考生通过培养后,与普高生相比,特色和特长在什么地方?怎么培养才能使他们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通过扬长教育形成特色和特长。 (2)培养重点:综合素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技能 (3)培养方式:单独培养。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单独编班 (4)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总目标不变,根据技能高考生和专业特点调整专业定位,突出专门化和技能操作。比如数控技术专业:普高生设定5个专业方向,机床操作方向、工艺设计方向、数控设备维护维修方向、数控设备销售及监造方向、生产管理方向。技能高考生设定3个专业方向,工艺设计方向、零部件制作方向、生产管理方向,突出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二,教学改革,(5)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延续和衔接,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体系。 2)专业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公共基础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需要,根据各专业应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块组织教学。重点考虑专业必需够用,终身学习的需要。开设“应用数学”、“应用英语”,不要求通过湖北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也进行了调整,不要求通过国家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四级认证。 突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增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学时比例由50%调整到60%。,二,教学改革,(6)改革教学方法: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使课堂形式多样化,突出能力培养。 主要原则:因材施教。大力推行做中学、讲练结合、分段教学、个性化培养。 (7)教育教学管理: 1)配备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2)加强过程管理监控和信息反馈,二,教学改革,2. 3+2中高衔接 (1)要深刻领会并认真执行有关文件精神。 “3+2”的实质就是五年制高职,是一种有别于中职升高职“3+3”和普高升高职“3+3”的高职培养形式。虽然总学制少1年,但其培养规格要求是基本相同的,文件中规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不得低于高中后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相同专业的培养规格。” 不低于”并不意味着完全等于,可能有些方面大于、有些方面小于,总体约等于或大体相当。 五年制分成“3+2”分段分校培养,主要是为了发挥中高职学校各自的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在总学制少1年的情况下,要实现“3+2”“不低于”“3+3”的目标确实很难。关键在于“一体化”,中高职要进行“一体化”系统设计、“一体化”系统培养,提高培养效率。 “3+2”中职的“3”的培养指向非常明确,很直接,这个“3”主要不是为了就业,这个“3”就是五年制的一部分,直接为五年制高职最终的培养目标服务的。不能将“3+2”中职的“3”办成普通中职,两者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应该有明显差异。,二,教学改革,(2)要加强中高职深度融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中高职一定要形成合力才能形成质量和效率,只有中高职教学团队深度融合,深入交流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系统设计和“一体化”系统培养。 我们经常讲教学改革很重要,但教学改革的阻力很大,来自哪里?很大部分阻力恰恰来自于我们老师,所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老师们要愿意改革,勇于改革。如果不进行改革,五年制高职很难取得好的效果。,二,教学改革,(3)要加强顶层设计。要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定位要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一定要有特色和优势,起码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超越高中后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比如某些专业技能,否则很难有发展。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进行“一体化”系统设计,重点做好几个衔接。一是服务面向和培养目标衔接;中高职段的培养指向应是一致的,中高职培养目标要有合理梯度;二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衔接;要对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必要的延伸和补充;三是教学过程衔接。,二,教学改革,(4)要狠抓落实。落细落小才能落实。 一是细化教学设计,将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到课程标准,细化到单元设计; 二是抓教学实施。该教的教了没有、该学的学了没有、该练的练了没有,效果怎么样?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要使学生每堂课都能学到知识和本领。 三是要加强质量监控和教学反馈。设计了不等于实施了,设计的好不等于实施的好,实施的好不好主要看效果好不好,所以要加强质量监控和反馈。,二,教学改革,3. 关于应用本科转型建设 为什么要转型? 从宏观上看,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国不需要那么多学术型高校。 深层原因:定位不准,特色不鲜明。 说转型比较牵强,其实是回归。回归到教育教学规律本身,本来就应该是这样。 一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的培养目标本来就应该不同。三本与清华的专业培养目标就应该不同。 二是有些本科高校或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本来就是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比如医学类专业、建筑施工类专业,这些不是应用技术类专业吗? 转型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4. 3+2专本衔接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教学改革,(三)现代学徒制。15年8月12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共165家单位,其中试点高职院校100所,湖北4所,我院名列其中。 3.1 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式的职业教育制度”。 学历职业教育+在职职业培训的高度融合,不是简单相加。 所谓高度融合是学校和企业高度融合、教师和师傅高度融合、学生和学徒高度融合,培养方案高度融合、课程体系高度融合、教学与生产高度融合。 本质特征:是基于工作的学习。在工作场景中进行学习,典型的“做中学” ,边做边学,甚至先做后学。,二,教学改革,现代学徒制要体现三个要素: 一是体现“现代”。 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是现代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下的学徒制;是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学徒制;是现代教育制度和教育技术下的学徒制;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的学徒制。 二是体现学徒、学生双重身份。学徒身份是关键所在,没有学徒身份,企业就不会深度参与,很难实现在工作场景中进行学习,现代学徒制一定要双重身份。不能把现代学徒制办成订单式培养,也不能办成普通成人教育。 三是体现校企双主体育人。要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的主体意识不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就不会成功。学徒制的优势是重视技能培养,讲究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现代学校教育讲究效率,讲究全面、系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校企双主体育人才能将两者优势结合起来。,二,教学改革,3.2 试点工作的目标 从学校层面上讲,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和学校特点的现代学徒制的实现形式,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一体化育人体制机制,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从国家层面上讲,是在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制度。,二,教学改革,3.3 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1. 选择合适的企业和专业进行试点 一是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共同价值观的区域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开展试点工作。现阶段,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和长远眼光。 二是选择企业和学生需要、基础好的专业。 三是小范围小规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二,2. 高度关注合作企业、学生的利益诉求,形成共识,聚焦质量 学校、企业和学生是现代学徒制的三个主要利益主体。 学校的核心利益:通过试点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企业的核心利益:培养需要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工匠); 学生的核心利益:获得更多的企业培训与实习实践机会,提升职业能力和实现高质量就业。 最最核心的还是: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和学生需要的质量、认可的质量。这是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最大利益,是最大的共识,也是现代学徒制试点成败之所在。,教学改革,二,3. 发挥好学校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 在当前条件下,谁起主导作用?学校要应义不容辞地承担主导作用。大多数企业对现代学徒制了解不多,热情不高,主体意识还不强或缺失,学校不主导是干不成的。 如何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一是学校有责任让企业和师傅了解教育和教学,了解和理解现代学徒制,才能增强主体意识,才能做到愿意负责、自觉担责、努力尽责。 二是要保障企业足够的话语权。学校要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安排等方面给予企业足够的话语权,要习惯让企业说了算。,教学改革,二,4. 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一是要制定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一体化管理办法。采取“先招生后招工、先招工后招生、招工与招生同步”和单招等多种招生考试办法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 二是要签订招生招工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学徒的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教学改革,二,5. 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明确和保障学校、企业、师傅、教师、学生各方的责任和权利,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1)加强组织领导。校企联合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试点专业工作组,统筹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2)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联合培养协议和校企协同育人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学校承担系统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教学改革,二,(3)建立适应现代学徒制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机制。 一是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制定学分制管理、学分互认和转换办法等制度。 二是要建立灵活的排课机制。打破传统教学时间、地点限制,灵活安排授课时间和地点,保障企业可根据生产运行实际灵活地安排培训课程。 三是建立企业课程学分与校内课程学分互换机制。以学时和工时为基础,以学分为纽带,将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评价范围。 (4)企业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保障学徒的基本权益,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教学改革,二,6. 建设校企互聘、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 现代学徒制要求双导师,学校教师要参与生产,懂生产;企业师傅要懂教学,参与教学。 (1)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双导师管理办法。建立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 (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教学改革,二,7. 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 (1)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平台和培养模式变了,培养目标就要变。要体现与普通职业教育不同,要体现特色。 一是基于企业和学生核心利益诉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综合考虑社会(行业企业)适应性、职业(岗位)针对性、个体发展性。 二是兼顾基本+特色 基本:高职教育和行业企业的基本要求(知识、技能、素质)。 特色:高技能的要求(高级工);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合作企业的要求。,教学改革,二,(2)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必须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同于普通职业教育),要体现特色 。 一是开设企业课程。合理配置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将企业课程与学校的专业课程进行对接和整合,构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新的课程体系。 企业课程以岗位实践教学为主,主要采取做中教、做中学,强化岗位技能训练,突出职业素养培养。 二是整合资源,开发新的专业课程。尤其是新技术新工艺课程、工学结合课程、“做中学”的课程,由企业单独开设或校企联合开设。,教学改革,二,(3)校企共同设计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将企业的生产技术资源、培训资源和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二是保障学徒的时间,确保“工”的比重。在德、英等国现代学徒制中,学徒在企业培训时间约占总学习时间的60%。在我国,至少要达到50%以上。 三是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改革。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让 “学”占据主要的教学和培训时间,让做、练、操作等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信息化教学。 四是改革课程授课形式。根据课程性质,灵活选择上课地点(学校、企业、生产现场)和上课教师(学校教师、师傅)。专业实践课程,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由企业单独开设或校企联合开设。,教学改革,二,(4)共同建设系统化标准。校企共同制定试点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等。 8. 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教学改革,二,(四)课程改革 课程是专业的细胞,是教学改革的载体和落脚点,教学改革能否落地,主要看课程改革。课程也是活的。 课程改革的重点: 1. 课程内容改革:对接产业,升级和更新教学内容。要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开发课证融通的课程,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课程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 2. 教学手段方法改革:我认为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为什么要改革,我们一是要适应学生学习模式变化;二是要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地步。 如何进行教学手段方法改革:一是大力推行信息化教学,用信息化教学改造传统教学;二是要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改革,二,(五)素质教育改革 有人说能力比知识重要,其实素质比能力更重要。 素质教育是服务人发展需求的。 从2014年起,我院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进行了重新设计。 将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素质与能力课程、素质教育与能力拓展、创新创业教育。 素质教育与能力拓展:公共选修课、素质教育必修课(心理健康与素质拓展、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素质教育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活动。 在顶层设计上,体现了对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一个显著地特点是体现了教育教学系统设计的理念,将素质教育学分化,纳入学分管理,实行素质教育学分与教学学分的有效互换。 但这并不意味着靠几门课就能解决素质教育的问题,素质教育必须是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我们每门课、每个人都有育人的责任。,教学改革,二,教学改革的阻力很大。如何推动教学改革? 我的体会是:三个字 一个是“准”:就是看准方向,教学改革不是走形式、不是玩花架子,一定要落地,教学改革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个是“狠”:就是要有一股狠气,要有一股闯劲,看准了就干。 再一个是“韧”: 就是要有一股韧劲,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实效,韧就是要干出成效。,教学改革,二,对于教育教学而言,我们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但教育教学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改革让我们和职业教育一起成长,我们永远走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不断前行、不懈努力,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之所在。,教学改革,谢 谢 大 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