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基础课时7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22086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基础课时7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基础课时7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基础课时7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课时7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牛顿第二定律 单位制 1.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_,跟物体的质量成_。加速度的方向与_方向相同。 (2)表达式:F_。 (3)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_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_运动的参考系)。 只适用于_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正比,反比,作用力,ma,惯性,匀速直线,宏观,2.单位制 (1)单位制 由_和_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 _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_、_和_,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_、_和_。 (3)导出单位 由_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基本物理量,质量,长度,时间,kg,m,s,基本单位,基本单位,导出单位,思考 如图1所示,小强自己拉车子时,无论怎么用力也难以拉动,最后在小红的帮助下,他们才将车子拉着前进。,图1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力作用就产生加速度,为什么小强用力拉车时车子不动呢?小强的拉力不产生加速度吗? (2)小强和小红一起用力的瞬间,车子是否马上获得加速度?是否马上获得速度?,知识点二、两类动力学问题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_。 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_。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_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_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运动情况,受力情况,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思考 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从速度vA均匀减为vB的过程中前进的距离为x。,图2 (1)物体做什么运动?能求出它的加速度吗? (2)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能求出它受到的摩擦力吗?,知识点三、超重和失重 1.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的加速度。 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_ 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_,方向竖直向下。,大于,向上,小于,向下,等于零,g,诊断自测,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在受力的前提下才会产生加速度,因此,加速度的产生要滞后于力的作用 B.Fma是矢量式,a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 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 D.物理公式不仅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 答案 BCD,2.关于超重和失重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了,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小了 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 D.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不发生变化,解析 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超重和失重并非物体的重力发生变化,而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答案 D,3.(多选)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B.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C.若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D.物体的速率不变,则其所受合力必为零 解析 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明物体有加速度,所以A正确;物体匀速运动也会导致位移增大,故B错误;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表明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所以C正确;若物体的速率不变,但速度方向改变,则物体仍然有加速度,合力不为零,故D错误。 答案 AC,4.如图3所示,质量m10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20 N的作用,则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g取10 m/s2)( ),图3 A.0 B.4 m/s2,水平向右 C.2 m/s2,水平向左 D.2 m/s2,水平向右,答案 B,5.一个木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自由滑上粗糙的水平面,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4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根据图象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图4 A.木块的位移 B.木块的加速度 C.木块所受摩擦力 D.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解析 位移可由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求出,由vt图线的斜率可求出加速度a,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g,故动摩擦因数也可求出,由于不知木块的质量,故不能求出木块所受摩擦力。 答案 C,考点一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例1】 一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其他力保持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a和速度大小v的变化情况是( ) A.a和v都始终增大 B.a和v都先增大后减小 C.a先增大后减小,v始终增大 D.a和v都先减小后增大,解析 质点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他各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使其中一个力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质点受到的合力不断增大且合力方向与这个力的方向相反,质点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变加速运动。当这个力减小为零时,质点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此时速度增加得越快。当这个力又沿原方向逐渐恢复的过程中,质点受到的合力不断减小,质点的加速度也不断减小,但加速度与速度仍同向,质点开始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当这个力恢复到原来大小时,质点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加速度减小到零,质点的速度达到最大值,C正确。 答案 C,【变式训练】 1.如图5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质量为m的物体,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可以一直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图5 A.物体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 B.物体从A到O做加速运动,从O到B做减速运动 C.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D.物体从A到O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解析 物体从A到O,初始阶段受到的向右的弹力大于阻力,合力向右。随着物体向右运动,弹力逐渐减小,合力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向右且逐渐减小,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当物体向右运动至AO间某点(设为点O)时,弹力减小到与阻力相等,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此后,随着物体继续向右运动,弹力继续减小,阻力大于弹力,合力方向变为向左。至O点时弹力减为零,此后弹力向左且逐渐增大。所以物体越过O点后,合力(加速度)方向向左且逐渐增大,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故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综合以上分析,只有选项A正确。 答案 A,考点二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加速度与合外力具有瞬时对应关系,二者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具体可简化为以下两种模型:,【例2】 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用两条轻绳连接,处于平衡状态,如图6所示。现突然迅速剪断轻绳OA,让小球下落,在剪断轻绳的瞬间,设小球A、B的加速度分别用a1和a2表示,则( ),图6,A.a1g,a2g B.a10,a22g C.a1g,a20 D.a12g,a20 解析 由于绳子张力可以突变,故剪断OA后小球A、B只受重力,其加速度a1a2g。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拓展延伸】 在【例2】中只将A、B间的轻绳换成轻质弹簧,其他不变,如图7所示,则正确的选项是_。,图7,解析 剪断轻绳OA后,由于弹簧弹力不能突变,故小球A所受合力为2mg,小球B所受合力为零,所以小球A、B的加速度分别为a12g,a20。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规律方法 抓住“两关键”、遵循“四步骤” (1)分析瞬时加速度的“两个关键”: 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 明确绳或线类、弹簧或橡皮条类模型的特点。 (2)“四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原来物体的受力情况。 第二步:分析物体在突变时的受力情况。 第三步: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第四步:求出瞬时加速度,并讨论其合理性。,【变式训练】 2.如图8所示,物块1、2间用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物块1、3质量为m,物块2、4质量为M,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3、4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a3、a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图8,答案 C,考点三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应把握的关键 (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2)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2.解决动力学基本问题时对力的处理方法 (1)合成法: 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 (2)正交分解法: 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例3】 如图9所示,在倾角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 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物体受到沿平行于斜面方向向上的轻绳的拉力F9.6 N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经2 s绳子突然断了,求绳断后经多长时间物体速度的大小达到22 m/s。(sin 370.6,取g10 m/s2),图9,读题完成运动过程分析 (1)物体在最初2 s内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个过程) (2)绳子断了以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速度减为零(第二个过程) (3)从最高点开始物体沿斜面向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个过程),再读题完成“大题小做”,答案,解析 第一过程:在最初2 s内,物体在F9.6 N的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甲 沿斜面方向有 Fmgsin 37Ffma1 沿垂直斜面方向有FNmgcos 37 且FfFN,2 s末绳断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1a1t14 m/s 第二过程:从撤去F到物体继续沿斜面向上运动达到速度为零的过程,设此过程物体运动时间为t2,加速度大小为a2,乙 沿斜面方向有mgsin 37Ffma2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v1a2t2 由得t20.53 s,第三过程: 物体从运动的最高点沿斜面下滑,设第三阶段物体加速度大小为a3,所需时间为t3。由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得mgsin 37Ffma3,丙 由运动学公式得v3a3t3 由得t35 s 综上所述,从绳断到物体速度达到22 m/s所经历的总时间 tt2t30.53 s5 s5.53 s。 答案 5.53 s,方法提炼 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变式训练】 3.(2016江西重点中学六校联考)如图10所示,一个竖直固定在地面上的透气圆筒,筒中有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其下端固定,上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薄滑块,圆筒内壁涂有一层新型智能材料ER流体,它对滑块的阻力可调。滑块静止时,ER流体对其阻力为零,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现有一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在圆筒正上方距地面2L处自由下落,与滑块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后粘在一起,并以物体碰前瞬间速度的一半向下运动。ER流体对滑块的阻力随滑块下移而变化,使滑块做匀减速运动,当下移距离为d时,速度减小为物体与滑块碰撞前瞬间速度的四分之一。取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空气阻力,试求:,图10 (1)物体与滑块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滑块向下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3)当下移距离为d时,ER流体对滑块的阻力大小。,考点四 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与应用 1.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比较,2.对超重和失重的进一步理解 (1)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发生变化)。 (2)只要物体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 (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在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例4】 如图11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N),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s)。由图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 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图11,A.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B.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2 s起立 C.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D.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解析 在34 s下蹲过程中,先向下加速再向下减速,故人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在67 s起立过程中,先向上加速再向上减速,故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C、D错误,B正确。 答案 B,方法提炼 超重和失重现象判断的“三”技巧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速度变化的角度判断: 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 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变式训练】 4.(2014北京理综,18)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有( )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解析 物体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时,物体和手掌先一起加速向上,物体处于超重状态,之后物体和手掌分离前,应减速向上,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故A、B均错误;当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C错误;手和物体分离之前速度相同,分离之后手速度的变化量比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大,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 D,1.下列实例属于超重现象的是( )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时 B.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时 C.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时 D.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解析 发生超重现象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时,其向心加速度竖直向下指向圆心,汽车处于失重状态,A错误;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加速度竖直向上,处于超重状态,B正确;跳水运动员离开跳板向上运动时,只受重力,运动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错误;体操运动员握住单杠在空中不动时,运动员处于平衡状态,D错误。 答案 B,2.如图12所示,水平面上B点左侧是光滑的,B点右侧是粗糙的,把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物块(可看作质点)放在B点左侧的光滑水平面上,相距L,它们以相同的速度向右运动,先后进入表面粗糙的水平面,最后停止运动。它们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静止后两个小物块间的距离为x,则有( ),图12 A.若m1m2,则xL B.若m1m2,则xL C.若m1m2,则xL D.无论m1、m2的大小关系如何,都有x0,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两个小物块在B点右侧运动时的加速度相同,即ag,而且两个小物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相同,又v22ax,那么它们在B点右侧粗糙的水平面上的位移相同。所以无论m1、m2的大小关系如何,都有x0。 答案 D,3.如图13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光滑斜面的倾角为,图甲中,A、B两球用轻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质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轻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则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有( ),图13 A.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sin B.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均为零 C.图乙中轻杆的作用力一定不为零 D.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是图乙中B球加速度的2倍,解析 撤去挡板前,挡板对B球的弹力大小为2mgsin ,因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而杆的弹力会突变,所以撤去挡板瞬间,图甲中A球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B球所受合力为2mgsin ,加速度为2gsin ;图乙中杆的弹力突变为零,A、B球所受合力均为mgsin ,加速度均为gsin ,可知只有D正确。 答案 D,4.如图14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拴着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的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图14,答案 C,5.(2016江苏南京模拟)如图15为一条平直公路中的两段,其中A点左边的路段为足够长的柏油路面,A点右边路段为水泥路面。已知汽车轮胎与柏油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1,与水泥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2。当汽车以速度v0沿柏油路面行驶时,若刚过A点时紧急刹车后(车轮立即停止转动),汽车要滑行一段距离到B处才能停下;若该汽车以速度2v0在柏油路面上行驶,突然发现B处有障碍物,需在A点左侧的柏油路段上某处紧急刹车,若最终汽车刚好撞不上障碍物,求:(重力加速度为g)。,图15,(1)水泥路面AB段的长度; (2)在第二种情况下汽车运动了多长时间才停下? 解析 (1)水泥路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1,则2mgma1,小结巧记 1个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2个概念超重、失重 1种方法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1种思想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 2种模型刚性绳模型、弹簧模型 3个热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