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 商洛市教研室 张晓平 2017.7,提纲,一、统编教材培训的背景和意义 二、教材编写的要求、依据和理念 三、教材的结构体系 四、教学实施建议 五、对教师疑惑的思考,一、高度统一认识统编教材编写和培训的意义,(二)国家级培训情况介绍 2017年5月2326日,国家统编义务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国家级培训班在四川成都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朱之文在开班式上发表视频讲话。,(一)教材名称的变化: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 初中:思想政治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高中:思想政治。四个必修加六个选修。必修: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生活与哲学。选修:科学社会主义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经济学常识。,朱之文强调,这次国家组织专门力量统一编写义务教育三科(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国家教材委员会概况,7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宣布机构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4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就参加了国家教材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到了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的通知正式对外公布。 教材委员会的构成与其它国家层面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协调小组等有所不同,它的委员不仅包括各部委机关相应的部门委员,另有27位专家委员,他们共同承担国家教材委的责任。,教育部和中宣部负责人承担副主任角色 从国家教材委的组成人员来看,其实也能很明显地看出这一机构如何履行职责。 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担任,副主任分别由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和中宣部正部级副部长黄坤明担任,秘书长是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很明显,副主任的安排也呼应了教材委的职责,教育部负责业务,中宣部负责意识形态。因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由教育部教材局承担办公室工作,所以由分管教育改革的副部长朱之文担任秘书长,协调具体工作事宜。,刘延东强调教材体现“国家意志”: 在国家教材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刘延东对教材建设做了定性,称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教材体现国家意志。从具体做法看,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正确方向和价值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教材编写的要求、依据和理念 (一)教材编写的要求和依据,2001,2010,2011,教育改革的 新形势与新 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教阶段修订课程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2012,党的十八大 立德树人,201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华优秀文化,2014,3月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4月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核心素养、学业标准,2014,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6,教育部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1.教育改革形势的要求,教材修订中落实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18大以来历次会议精神。,2.具体要求,扩展和深化课程标准。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结合教育形势和学生的需求,做了拓展和深化,为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问题提供帮助。 跨主题组合了课程标准。新教材在编写中没有完全按照课程标准的学习主题和学习领域设计思路,而是从遵循育人规律、全面解析问题等角度把某些领域的内容重新编排与组合。,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教材编写的理念,如七年级上册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其中。如: “少年有梦” 爱国 “感受生命的意义”敬业 -平凡中闪耀的伟大; “网上交友新时空”诚信 -其复杂性的探讨; “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与其他生命关系” 友善 -从不同角度和深度探 讨其复杂性并落实,2.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教材语言尽可能引入传统文化经典,如在谈到少年要立志,相关链接中引用格言联璧的一段话:“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接着,正文直接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勉励学生不仅要立志,更要勤奋,不断地努力。,2.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其次,在案例选择方面也尽可能安排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在七上探讨“学习”这一话题时,把“学习”的繁体字用说文解字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发学生兴趣,然后从礼记月令中对“学习”的论述开始:“季夏之月鹰乃学习”展开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内涵。,2.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最后,在对文化内容的处理上,教材不仅仅是引经据典,而且积极运用活动,力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感受到身上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以民族精神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精神世界。 另外,九上年级设置专门一课。(“文明与发展”一课),教材第103-104页,3.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设课程,它与日常德育以及学校党团少先队组织教育成为并驾齐驱的三条德育工作路径。,它指的是特定学习主体进行道德学习与法治学习的规律。 包括:既要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原有认知,以学生的困惑和问题为中心,不断探索思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品德形成规律,便教利学。,4.遵循育人规律,三、教材编写的结构体系,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三)教材框架,四、教学的7点建议,1.统览教材,从整体上把握编者的意图和要体现贯彻的理念。,一本教材的编写必然有其内在的灵魂和整体架构。必须通读教材,从它的所有内容、编排体例、栏目设置等多方面去感悟和体会整个教材的主旨、目的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要求。 我们只有认真统览教材,细细体味,才能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把握和理解编者的意图和要体现贯彻的理念。那种只看了教材几页或浏览一遍,就发表意见的做法,无异于“盲人摸象”。,关注学情,从学生的问题出发,问题点,2.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基点的变化 这次教材的编写对一些问题所持的观点与以前的一些认识有所不同,认识基点发生了变化。 比如对学生进入中学时代的看法。过去我们都会引导学生认识中学与小学的不同,总结其变化特点,而后都会提醒学生要加快适应的步伐,否则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整体上感觉学生比较被动,有压力,不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学生感受不到成长的快乐。这次的教材在编写中,在第一单元的导语中就写到“生命好像一场旅行。进入中学阶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怎样的风景?”“旅行”“风景”给人的感觉就是美好、享受、向往,也意味着不同。它传递的是“看待成长的立足点是积极的”。在一段描述后,写到“让我们一起享受成长,享受中学生活,享受生命的馈赠!”这就引导学生积极看待自己进入的中学时代,期待这一时代的展开。,这样的认识基点的变化还有很多。如对学习的认识学习即生活(14-17页);“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21页)”“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46页)”;“我们可以选择宽容对方,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友谊。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53页)”;对亲子冲突的看法。(80页)等等。,3.对一些观点的认识和理解,在新教材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或者以前教学或生活中没有关注的观点,可能会令教师在认识和把握上有一些难度。比如“中学时代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学习即生活”“中国人的家”“亲子冲突是一种互动方式”“生命可以永恒吗”“向死而生”“身体生命的接续和精神信念上生命的接续”“感受生命的意义”等等。这些可能需要我们老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认识和综合素质,才能准确把握和有效引导。,4.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补课,教材正文和辅助资料中引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文字资料,其内容也渗透了中华文化的一些优秀成果。如“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向死而生”等。这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对于我们教师自身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需要补补课。,5.准确领会编写意图 合理使用教材“脚手架” 道德与法治教材栏目使用初探,新教材的栏目设置与运用贯穿教材和教学的始终。准确领会编者的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科学、有效的使用这些栏目,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教材栏目总体设置,总观教材,主要设置有“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三个主要栏目,“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三个辅助栏目。这些栏目中“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是每个框题内必然包括的。“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根据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适时出现。,栏目使用例谈,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为例,具体谈一下各个栏目的设计意图和使用方法。该框分为两目,第一目为“生活难免有挫折”,第二目为“发掘生命的力量”。,“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教材在框题一开始就设置了“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本框题,教师在一个个学生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就要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逐渐体会到: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都会遇到“不愉快”的事,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不可避免的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产生影响;不同的对待态度,产生的的结果不同,关系到生命的质量。这样就自然引出教材正文的价值引导:生活难免有挫折。这一观点的确立为学生后续开展探究活动,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探究与分享”栏目,教材随后设置的是“探究与分享”栏目。,“探究与分享”栏目的内容主要是揭示在这一探究话题中出现的矛盾或不同经验、思想认识的碰撞,引导学生直面矛盾与困惑,进行深入分析,在思想交锋、聚焦的过程中,形成主要观点,实现价值观的正面引导。这一探究过程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同时,学生在体验道德成长的过程中,涵养了品格。 有的目题下会有多个“探究与分享”栏目,这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有递进或有扩展的分析,体现多角度、多层次、全面认识和剖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本目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栏目,列举了三个情境,设置了探究与分享的问题。设置这些情境和问题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对这一系列问题层层递进的探究与分享中,对挫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形成关于挫折的正确观点。教师在对话中一定要结合情境、问题和后续正文,紧紧围绕“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这些观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最后形成主要观点产生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随后教材以正文的形式表明了这一观点,发挥价值引导的作用。同时,也为后续进一步的探究,做好铺垫。,“相关链接”栏目 教材在这里适时设置了“相关链接”栏目。,“相关链接”栏目,“相关链接”栏目主要提供与本次探究话题相关的知识等,帮助学生理解观点、深化认识。本目的“相关链接”就提供了关于挫折的心理科学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一步理解把握,使教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更有说服力,也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栏目要求学生选择自己面对挫折时的感受,谈谈自己面对挫折时采取的行动。在这一探究与分享中,使学生体会和感悟到挫折的影响和我们应该选择的正确态度: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第三个“探究与分享”又以爱迪生面对挫折的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我们要从容面对。,“阅读与感悟”栏目,“阅读与感悟”栏目,“阅读与感悟”栏目的内容主要是对探究话题的经验扩展,让学生能从他人的生活经验中进一步感悟到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价值引导。本目“阅读与感悟”的内容是一对父子在生活中的对话。通过阅读这段生活中的朴实对话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感悟到:每个人都可以应对挫折。,“方法与技能”栏目,“方法与技能”栏目,“方法与技能”栏目主要提供本次探究话题的行动策略、方法指导等,主要导向实践层面。本目“方法与技能”栏目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一些“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为学生面对挫折提供行动指南,非常实用有效。 后续的教材正文提醒学生发掘自身力量战胜挫折并不排斥借助外力,引导学生争取他人帮助,使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拓展空间”栏目,“拓展空间”栏目,“拓展空间”栏目设置在每一框题的最后,主要是实践性的活动设计,通过这些活动,鼓励、指导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延伸学习和探索。本框的“拓展空间”主要安排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搜集整理应对挫折的方法,与同学分享历史上面对挫折而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与收获,使挫折教育能够进一步延续发酵,浸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不仅仅是课堂。,在这一框的教材编排中,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栏目引入探究话题,又采用多个“探究与分享”栏目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对话中思考,在对话中体会和感悟。同时辅以“相关链接”“阅读与感悟”栏目,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进感悟。教材正文适时出现,进行观点概括和价值引导,使学生思想认识的形成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和说教,教学效果良好。,道德与法治教材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和“相关链接”“阅读与感悟”“方法与技能”等栏目,与教材正文合理配置,为师生、生生进行平等开放双向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实现价值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搭建了科学、有效的“脚手架”。依据这些栏目开展教学活动就能充分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理念,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6.新教材有很多留白的地方,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新教材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也为了引导老师们用好教材,在教材中多处留白,甚至在一个地方留了多处空白。教材留白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切入,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从而呈现出教材的开放性、生成性。 教材中的留白留下了学生思考的痕迹、成长的足迹,为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提供了示范,因此留白是教材与学生的对语,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在操作层面上,既可以将教材留白之处随着教学过程完成,也可以将它作为作业课前或课后完成;在运用层面上,既可以把留白的成果作为教与学的资源用,也可以将它作为学生过程评价的成果。 总之,教材留白的使用要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推进,要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7.运好教师教学用书,五、对教师几点疑惑的思考,1.教材小栏目重要还是正文重要?只抓正文行不行? 2.我多年来,都是抓住了正文,并且重视让学生背,学生成绩照样很高! 3.充分利用各栏目要求开展相应活动,学生考试成绩会受影响吗? 建议大家研究下高考和中考试题! 思考学生未来与学校未来的关系。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4.这么多的栏目,课堂时间够用吗? 教材最大量上提供了栏目和活动内容,在没有其他跟进和补充资源的前提下,老师们利用教材就能满足教学所需。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和老师,可以对教材中提供的栏目及其活动进行取舍和整合。取舍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地域特色性资源、学生情况,可以针对观点的形成过程,将一个版块内容做深做透;可以用当地特色的资源开展教学,总之,教材内容可取舍,关键是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对栏目使用的总体建议,取舍,整合,借力,* 对教学的有效性 * 对学生思考的价值 * 教学时间安排,* 相近内容的栏目使用可以相互整合,精选一个栏目的活动,做实做深,* 有些栏目的内容,在课堂上不好处理时,要有借力的思想。借助其他学科,如语文的作文;借助学校的德育活动,如抗震防灾演习等,谢 谢,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