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9讲文化对人的影响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16880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9讲文化对人的影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9讲文化对人的影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9讲文化对人的影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必 修 3,第29讲 文化与社会,栏目导航,1文化的内涵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_及其_。 (2)内容: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_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_的部分。,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精神活动,产品,意识形态性质,非意识形态,人类社会,社会实践,社会生活,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物质活动,物质载体,文化活动,怎样判断一种现象是否是文化现象 (1)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 (2)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加选举活动等。 (3)纯自然的山水、景观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4)文化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和动态的文化活动。,1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 解析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 2珍贵老照片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是特定时代文化的基本载体。( ) 解析 珍贵老照片是特定时代文化的物质载体,但不是基本载体。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3中共十九大圆满召开、电影上映、庆祝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成功举办都属于文化现象。( ) 解析 召开中共十九大属于政治现象。,1本质上: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范围上:文化属于精神范畴。,一 文化的内涵,例1 (江苏卷)“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解析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说明从“火伴”到“伙伴”的演变是由社会实践的变化决定的,A项当选;B、C两项与题意无关;材料内容讲的是从“火伴”到“伙伴”的演变过程,没有反映“伙伴”与现实生活的关系,D项不选。,A,二 文化的特点,例2 (2018四川成都实验中学月考)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重要地位。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如何与宴会主人及同桌的客人交谈、敬酒,正确地入座和离席,等等。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是家庭教育的重点。可见( ) 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 B C D,A,解析 餐桌礼仪一直是西方家庭教育的重点,说明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正确;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不是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不选;餐桌礼仪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项。,1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纯粹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 艺术作品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 B C D 解析 康德的话说明艺术作品是人创造的,与自然界的物品是不同的,当选;题干未体现精神产品与物质载体的关系,排除;艺术作品是人的创造物,而非仅是审美意象,错误。故选D项。,D,2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音乐家创作了富强之路民主之风文明之花等13首歌曲,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故事中、在诗歌中、在音乐中,将24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充分说明( ) 人的文化素养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出来 适当的载体是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之根本 不同形式的文化是人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 文化对人的影响常发生于潜移默化之中 A B C D 解析 夸大了载体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优秀文化是人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表述片面。故选A项。,A,3(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某市区在对城市广场进行升级改造时,遵循“法治、平安、和谐”的理念,在广场原有景观中注入大量的法治文化元素,着力打造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法治文化广场,弘扬法治精神。市民在广场休闲健身的同时,深切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由此可见( ) 法治文化广场为弘扬法治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 法治文化广场全面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法治文化促进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和经济的发展 A B C D 解析 不符合事实;材料未涉及法治文化对依法治国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排除。故选C项。,C,1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_,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_,对_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_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_和_的历史中。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考点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精神力量,物质力量,社会发展,个人,民族,国家,基础,集中表现,反作用,促进,阻碍,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劳动者素质,文化生产力,文化素养,文化霸权主义,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重要支撑,综合国力,文化建设,文化创造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1(北京卷)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 解析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理性思考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 解析 理性思考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3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 解析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能决定经济、政治。,4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解析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不是决定因素。 5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 解析 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才起推动作用。 6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解析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7(2016江苏卷)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 解析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但文化并不是经济的派生物,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一 文化的社会作用,例1 (2016江苏卷)“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解析 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征服全世界”说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材料未涉及文化的交流和传播,A项不选;优秀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B,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同。,二 正确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是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也不能把文化看作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用标志词快速判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常用到“决定”“反作用”“基础”“重大影响”“促进”等标志词。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常用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等标志词。,例2 (2016江苏卷)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解析 “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充分体现了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A项当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B项错误;文化的发展并非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C项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能一概说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D项错误。,A,三 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并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不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也不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综合国力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例3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信息网络、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加速了生产方式变革,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不竭动力。材料表明( )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 B C D 解析 夸大了科学技术的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排除。故选A项。,A,1中国在向西方高度开放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国家安全。中国的网络安全以及意识形态安全,都是我们同西方IT公司打交道时回避不了的考虑。这启示我们( ) 新兴传媒是某些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主要途径 加强文化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新体制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我国需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国民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B C D 解析 以偏概全,应排除;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错误。故选B项。,B,2关于大国崛起与文化复兴,有专家认为:“崛起包含复兴,复兴才能崛起。物质丰富称之为富,精神丰富才称之为强,国家要想富而强、实现崛起,文化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动力。”这一观点反映出( ) A综合国力竞争中经济和政治的作用在不断下降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文化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解析 题中观点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B项当选;A项中“不断下降”的说法错误;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C项错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D项错误。,B,3(2017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楷模李保国教授把科技扶贫视为自己的理想,为山区发展奉献毕生心血和智慧,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保国把农民急需的技术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山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他扎根太行致力于绿山和富民。针对山区土薄水少等特点,他推出了控制爆破松土蓄水等工程技术,“聚集土壤,聚集径流”,使太行山区土厚了、水多了、山绿了。他找准科技脱贫的路径,创新推广苹果先进栽培等36项农业实用技术,使科技成为脱贫致富的“利器”。他举办培训班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永久牌”土专家。35年来,李保国起早贪黑,埋头苦干,每年在山区“务农”200多天,帮助农民增收285亿元,带领10万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李保国的言行让大山怀念,令人们动容,他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 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知识,分析科技对于李保国成功扶贫的作用。 解析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李保国成功扶贫,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体现了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结合材料信息,科技对扶贫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发展农业生产和用科技文化培训农民等方面。本题答案构建采用了“理论依据演绎分析”范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其中,要点(一级关键词)、要点(二级关键词)为理论依据,要点是运用要点对材料信息的“演绎分析”。,答案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研发新技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用科技文化培训农民,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例 (2018浙江三市联考)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提出:以农为本的华夏文明,形成了“经验管理”模式;基于贸易的西方文明体系,探索出了一套精于计算的“数目字管理”模式。这揭示了( ) A文化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B文化深刻地推动社会发展 C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D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解析:黄仁宇的观点说明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C项当选;文化影响社会发展进程,A项错误;文化具有两面性,优秀文化推动社会发展,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排除D项。 规范答题 C,(2018四川五校高三联考)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希望学习中国文化,全方位了解中国。中国也更加重视海外的中华文化传播,鼓励建立海外中华文化传播机构,并加以扶持引导,使中华文化“走出去”取得更大进展。这说明( )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能为我国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A B C D,B,解析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错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等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错误。故选B项。,提高文化软实力 (1)为什么要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思路提示:文化与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2)怎样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思路提示:经济综合国力传统文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文化发展道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奠定物质基础。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