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16263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抓住4个基础知识点,掌握2个核心考点,高效训练5个题,时政研修室,课时限时检测,现实生活,相对,稳定,习俗,思想,稳定性,民族性,积极,消极,精华,糟粕,必要前提,必然要求,继承,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思想运动,创造,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知识点一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形式 (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于人们的 _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2)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建筑被称为_的艺术。,物质,凝固,(3)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_、生活方式和中国的_具有深刻影响。 3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_。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传统文化具有_。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_又能够因时而变。,价值观念,社会发展,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_。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_。 4影响 (1)如果传统文化能_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_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民族性,精神纽带,顺应,阻碍,知识点二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_。 2正确做法 (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_和_。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_或_。,古为今用,保持,发扬,改造,剔除,知识点三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关系:_是发展的必要前提,_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_过程的两个方面。 2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_,革故鼎新,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_者。,继承,发展,同一个,推陈出新,享用,知识点四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_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_。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_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_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_,促进文化发展。 4_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_、_、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制度,发展方向,经济,文化,社会变革,教育,选择,传递,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传统习俗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 (有这种影响的应是传统思想。)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 () (基本特征不变,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4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保留在现实中,是因为它顺应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 (现实中也存在不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从而阻碍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 5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6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7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 ()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8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12013年位于广东省梅州兴宁市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孝亲”文化的“华夏宗祠文化基地”在万众瞩目中隆重落成。寻根问祖、认祖归宗,是维系民族与国家团结发展的根本所在。“孝亲”文化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国人。这是因为(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孝亲”思想适应时代的发展 C后人特别是儒家弟子的传播 D“孝亲”思想是先进的,一直为人们所推崇 【解析】 B、D说法本身不正确。C项不符合事实。 【答案】 A,2漫画羲之不再练书法 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启示是( ) 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完全继承 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加以继承和发展 C中国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现代文化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 【解析】 漫画主要强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B符合题意。 【答案】 B,3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 D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解析】 传统文化中“为政贵在行”的思想在现在形成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新风,体现了B。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B,4某地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成果和手段,对丰富的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和再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传统文化,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成果和手段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 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A B C D,【解析】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故表述错误;不是材料所要说明的问题;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 B,5(2011北京)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B C D,【解析】 材料强调了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颠倒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错误。强调了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答案】 D,6(2013北京)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解析】 注意题目的关键信息:为了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把它们纳入学校教育的内容,同样强调的是教育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B符合题意;教育功能没有发生改变,A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C错误;D与题意无关。 【答案】 B,考点一 050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问题的知识整合 (1)是什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为什么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采取该态度的原因,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 传统文化活跃在人民群众中,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传统文化既有民族的精华,也有民族的积垢,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国家兴旺、个人发展;是否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也决定着文化能否满足人民的需求,决定着其是成为社会的推动力量还是阻碍力量,因此,必须正视传统文化。,(3)怎么办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在文化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2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1)是什么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所以,必须对传统文化有所继承,更要有所发展。 (3)怎么办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3.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文化发展的过程即文化传承的过程,包括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两个方面。 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是先后两个过程。,(2013山东)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解析】 本题以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范围为文化生活,考查知识点为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题目类型属认识类。 【答案】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1从文化生活看,漫画给 我们的启示是( ) 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 富,应不断发扬光大 传 统文化是维系民族认同感的精神根基 继承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落后文化应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A B C D,【解析】 祭奠先人作为传统习俗,属于传统文化,漫画中该“孝子”给亡父找“小妾”,搞的是封建迷信活动,属于落后文化。指出了对待传统文化和落后文化的正确态度,故答案选D。干肢不符,应舍去。 【答案】 D,考点二 051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2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正在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包括文化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3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1)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看: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看: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3)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看: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4)从教育对人的作用看: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13全国)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结合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解析】 本问考查科技创新的作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等相关知识。要注意联系教材中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答案】 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科技创新带来更快捷、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网游正在世界各地唱响“中国好声音”。对网游企业而言,应该深入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把中国元素用更加丰富的技术表达出来,让中国文化借着这个新载体传播得更远。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科技进步使文化民族性加强 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科技进步引领文化发展走向 科技进步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A B C D,【解析】 材料强调,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故符合题意。科技进步并不一定会使文化的民族性加强,故表述有误;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但不能引领文化发展走向,说法错误。 【答案】 D,继承儒学优秀传统 服务当代社会建设 2013年9月28日上午,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暨2013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大会秉承以往各届大会的一贯宗旨,围绕“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建设”的主题,既关注儒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更将儒学研究与当今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探讨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建设中的意义。,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与道德、价值与信念,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历史上,它对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面对新的时代潮流,儒学如何进一步探索创新,如何更好地与当下社会融合,是摆在儒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命题。 世界儒学大会把外国著名专家“请进来”和国内学者共同研讨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创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形式,不仅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也促进了多元文明包容互鉴、和谐共生,为世界人民的相知互赏和国际社会的友好往来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上述材料中划线部分的时政信息,结合教材进行解读。 信息点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信息点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信息点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儒学优秀思想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进一步促进文化繁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 信息点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繁荣发展。,1.举办世界儒学大会和国际孔子文化节,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要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因为( ),本民族传统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也就不能丰富发展 传统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B C D 【答案】 D,2在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上,围绕“儒学与生态文明”进行研讨。儒学不仅特别重视道德,而且很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产生了许多生态伦理思想。在全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这些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前,国家应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生态文明建设也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参与。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答案】 国家应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观念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公民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自觉投身精神文明创建的伟大实践。立足当前社会实践,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为其注入时代精神,推动文化创新,服务于当代社会发展。,必背答题术语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对待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5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6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7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2013潍坊模拟)于2013年10月在山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发挥山东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十艺节”之所以强调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 ) 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 因时而进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解析】 表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关系错误;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而落后的传统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故该题选B。 【答案】 B,2在春节时,拜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习俗。但现阶段人们拜年已经不再采用磕头施礼的方式,而代之以更加文明的握手、拥抱等形式,一些人则采用手机短信等更加便捷的拜年方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传统礼仪道德应该得到保护和继承 B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C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D文化的流行和传播是借助科技手段进行的,【解析】 材料反映拜年习俗因时而变,革除了磕头施礼等封建等级方式,代之以更加文明、便捷的方式,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故答案选B。A错误,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C观点不符合题意。D错误,文化流行和传播具有多种手段和途径。 【答案】 B,3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材料中扬州人“古城复兴”“改善人居”的做法,使“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相辉映”,体现了继承传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A符合题意。B的传统文化没有具体区分优秀文化与落后文化,表述不准确。C、D与题意无关。 【答案】 A,4(2013唐山三模)孟浩然与诸子登砚山诗歌:“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句诗可以体现( ) 文化前后相继 文化源自古人 胜迹创新文化 胜迹承载文化 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说法错误,文化源自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说法错误,胜迹是指名胜古迹,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不能创新文化。排除,本题选C。 【答案】 C,5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1)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在今天,传统文化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较为简单,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包括两个小问,第一个小问要注意从动态(文化的发展)、静态(不同性质文化)两个方面组织答案。第二个小问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答案】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 (2)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容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