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153571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考纲考情 确目标 明考向,第1课时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考点深化,素能提升,演练提能,梳理整合,梳理整合 梳主干 理脉络,一、农业生产 1.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 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 的物质生产部门。 2.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 性。 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动植物,产品,周期,4.发展变化:古代, 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随着社会进步, 条件和 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二、农业地域类型 1.基础知识 (1)形成:世界各地 和 差异很大,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2)概念: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 农业生产类型。 2.水稻种植业 (1)分布: 亚和 亚、 亚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社会经济,农业技术,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区域性,东,东南,南,(2)特点:投入大量劳动力,机械化水平较低,单位面积产量 ,商品率较低,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高,(3)区位条件,3.商品谷物农业 (1)主要作物: 、玉米。 (2)主要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和西北的国有农场。 (3)主要特点:生产 、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4.混合农业 (1)概念: 和 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农业也属于混合农业的范畴。,东北,规模大,种植业,畜牧业,基塘,小麦,(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强烈 改变地理环境,2.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以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发生改变。 3.不合理的 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4. 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技术,考点深化 解疑难 提知能,图解考点,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其发展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3.农业技术因素 人类可通过技术改革或对自然条件的改造而突破自然因素限制,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拓展延伸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技术因素。 (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小试牛刀,(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思路点拨】 第(1)题,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之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环境质量好。第(2)题,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通常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虫害少;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地区虫害少。因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第(3)题,由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因此使用的化肥少。第(4)题,绿色代表无污染或者污染程度很低。由材料和前面三问可知,建三江环境质量好;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纬度高,气温低,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因而三江平原的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建三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尝试作答】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表解考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对比,拓展延伸 其他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小试牛刀,(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回答下题:,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 【思路点拨】 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该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潮湿,热量条件较差,不适合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加之该岛多山地,因而最适宜发展畜牧业(或乳畜业),故选D。 【尝试作答】 D,素能提升 析图表 强应用,农业区位图的判读,典图示例,A地发展渔业 B地种植果树 C地饲养乳牛 D地种植蔬菜 E地发展粮食种植,判读方法,分析农业区位图的目的就是做好农业区位选择,而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分析农业区位图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有两个: (1)大范围地区区位选择原则 在进行大范围地区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 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2)小范围地区区位分析和选择 地域空间越小,农业生产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明显。,迁移应用,1.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源,一般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分析。 2.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分析这些条件的变化。 3.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强化训练,(2014年江苏地理改编)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图1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图2是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读图,回答(1)(2)题:,(1)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 ) 洪泽湖周边地区 太湖周边地区 沿江地区 沿海地区 A. B. C. D. (2)“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是( ) 山地易排水 山地日照充足 山地风力大 山地云雾多 A. B. C. D.,解题思路: 第(1)题,图1显示茶树生长适宜的年降水量为 1 0002 000 mm,年均温为1525,结合图2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情况可知,太湖周边和沿长江两岸地区,符合该条件。第(2)题,山地相对平地而言,有一定坡度,排水条件好,不易涝;山地云雾多,云雾阻挡了大部分的长波光,更多的短波光穿过云雾使茶树合成了丰富的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使茶叶的质量更好。 参考答案: (1)B (2)D,当堂演练,演练提能 练速度 提能力,测控导航,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015湖南师大附中模拟) “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如图中1楼养鱼,2楼养猪,3楼种植西红柿。读图,回答12题:,1.“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践的关键因素是( ) A.粮食需求 B.气候变化 C.技术水平 D.劳动力数量 2.“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 B. C. D.,解析:1.C 2.D 第1题,科技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减弱,“垂直农业”才会由概念走向实践。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垂直农业”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新鲜食物,对谷物生产影响很小,错误;“垂直农业”是在建筑物里进行的,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错误;在建筑物内进行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小,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正确;“垂直农业”可以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正确。故选D项。,(2015百所名校模拟)林下经济是近几年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模式。据此回答34题: 3.林下经济多采用林菌、林药、林禽、林草牧等模式,很少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主要原因是( ) A.粮食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B.种植粮食劳动强度大,农民积极性低 C.林下光热不足,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D.林下水源紧张,粮食作物生长需水量大 4.林下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 ) A.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增加 B.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 C.环境污染程度下降 D.环境承载力有所上升,解析:3.C 4.D 第3题,受树冠遮阴影响,林下光热条件差,不利于小麦、玉米等喜光作物生长,故选C项。第4题,林下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大了产出,环境承载力上升,故选D项。,(2015中山五校联考)甲图中阴影表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范围,乙图表示甲图中相应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读图,回答56题:,5.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西亚和中亚 B.主要生产玉米、小麦等谷物 C.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低,商品率高 D.是精耕细作的农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 6.乙图所表示的甲图中相应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 解析:5.D 6.C 第5题,直接根据图示判断,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主要农作物为水稻;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高,商品率低;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故D项正确。第6题,乙图中的农业生产为“基塘农业”,属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并重的混合农业。,二、非选择题 7.(2014西安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进一步发挥兰州对西部发展的带动作用,2012年8月兰州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新区位于距兰州市区北部38.5千米的秦王川盆地,该盆地是兰州周边地区最大的一块高原盆地,盆地内整体地势平坦,引大(大通河)入秦工程初步解决了新区的用水问题。下图为兰州在我国西部地区示意图。,说出图中甲、乙两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针对某一地区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乙地区位于祁连山北坡,因此一个是发展高寒畜牧业或河谷农业,另一个是发展灌溉农业。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分析可得出答案。 答案:甲地区:河谷农业 乙地区:灌溉农业 答案一: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且地形相对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称为河谷农业。 答案二:乙地形区是河西走廊,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该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分布在山麓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