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14927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导航适用于全国卷,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体系构建,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速填: _ _ _ _,大气,物质,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切脉高考 纵观近五年全国课标卷考试命题可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均考过,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1.以区域图或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原因,选择题和综合题均出现过。 2.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预测2016年高考仍以区域图或示意图为载体,重点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和差异性的分析。,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物质循环)整体性(主要表现、产生新功能)。 2某种或某个地区的地理现象运用整体性的原理解释。,(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D,B,思路分析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题干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 “水深_的位置”“监测起始点”“固定点”等。 (2)第(1)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海底侵蚀、淤积的_”等。 (3)第(2)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_年期 间”等。,2米,变化趋势,19921997,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淤积,侵蚀,减少,(1)在19751979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 离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平面上升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C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D黄河大量修建水库 (2)从1979年开始,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在变小,这说明( ) 该时段黄河流域降水增多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加强 沿黄地区大量引黄灌溉 黄河中游水库拦沙蓄水 A B C D,B,B,解析:(1)在19751979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迅速扩大,说明该海域泥沙淤积严重,由此可知 该时间段黄河含沙量增加,故选B。(2)从1979年开始,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在变小,说明该海域水在变深,即泥沙淤积减少,说明黄河携带来的泥沙减少,结合 选项可知B选项正确。一般地,流域内降水量越大,河流含沙量越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 1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 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 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某一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2015江西重点中学联考)澳大利亚 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澳 大利亚有植物12 000种,有9 000种 是其他国家没有的;有鸟类650种, 450种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全球的有 袋类动物,除南美洲外,大部分都 分布在澳大利亚。读图完成12题。,经纬网的应用,1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地区( ) A远离其他大陆 B有独特多样的气候 C开发较晚 D地形复杂,A,2树袋熊,又称考拉。其性情温驯,行动迟缓,食物主要是需水量大的桉树树叶。某地理学习小组计划实地考察研究考拉的生活习性,他们最好前往( ) A珀斯 B布里斯班 C阿德莱德 D墨尔本 解析:第1题,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长期隔离,因此与其他大陆物种交流少,生物进化较慢,从而导致其特有 动物种属比例较大。第2题,根据考拉的食物主要是需水量大的桉树树叶可知,桉树对水分条件要求高,应生长在降水丰 富的地区。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只有布里斯班位于亚热带季风 性湿润气候区,这里降水量大,适宜桉树生长;珀斯和阿德 莱德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墨尔本为温带海洋 性气候,降水较布里斯班少。,B,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延伸方向、更替方向)影响因素基础分布地区。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延伸方向、更替方向)影响因素基础分布地区。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判断阴坡、阳坡和迎风坡、背风坡。,(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C,B,思路分析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总题干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我国某山地” “_”“海拔”等。 (2)第(2)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差异” “_” 等。,北坡,主导因素,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暖温荒漠带,(1)据图分析,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较乙、丙两地低 B甲地总体水分条件比乙、丙两地差 C乙、丙两地缺少山地森林草原带的原因是热量不足 D三地中甲地的海拔最高 (2)甲、乙、丙三地中,甲地的雪线最低,其原因可能是 ( ) A降水较多 B位于阳坡 C光照充足 D坡度较缓,A,A,解析:(1)从图中可知相对于乙、丙两地,甲地各自然带分 布的海拔较低,A正确;甲地有森林分布,说明其水分条件较好,B错;乙、丙两地缺少山地森林草原带的原因是水分不足,C错;从冰雪带的分布高度上可知甲地海拔最低,D错。(2)甲地雪线最低的原因可能是降水较多,其他三个选项均会使雪线的高度升高,故选A。,1北半球气候类型与自然带,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若试题中不涉及山体、海拔等,一般体现的是陆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 看延伸方向:东西方向。 看主导因素:热量。 看植被变化: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 看热量带变化: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 注:南北美洲西海岸由于受地形阻挡,自然带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但仍表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 看延伸方向:南北方向。 看主导因素:水分。 看植被变化: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看水分变化:降水由多到少或由少到多。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看更替方向:海拔高低。 看延伸方向:大致沿等高线方向。 看主导因素:水热状况。 看海拔高低:海拔差异大或等高线数值差异大。,看植被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3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下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2)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上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 (3)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 (4)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从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从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2图中E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C,D,解析:第1题,从ABCD自然带干燥指数不变,热量收入越来越少,其更替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CFGH自然带热量收入不变而干燥指数越来越大,其更替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第2题,E自然带热量较高,干燥指数中等,应该为热带草原带,D正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4两地位于( ) A阳坡和迎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 D阳坡和背风坡 5图中等温线可能出现在( ) A1月 B3月 C9月 D7月,A,D,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地气温高于3 ,两地气温等于3 ;地位于雪线上,气温约为0 ,故B选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两地海拔相等,但地气温高于 地,因此地位于阳坡;两地位于阳坡,雪线却低于阴坡,说明阳坡的降水量大于阴坡,即阳坡同时为迎风坡,故A选项正确。第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地位于阳坡且又位于南坡,由此可判断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计算可得,海平面的理论气温约为32 ,应为北半球夏季,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