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4讲 区域经济发展,专题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评价农业布局特点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和措施。,(2014高考全国卷,T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 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 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 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 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 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 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思路分析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题干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1957年开始垦荒”“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_”“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中国绿色米都”“现代技术科学生产”“精准施肥”等。 (2)第(1)题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分析”“环境质量优良”“原因”等。 (3)第(2)题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分析”“农作物虫害较少”“_原因”等。,20多万,气候,(4)第(3)题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简述”“化肥施用量较少”“原因”等。 (5)第(4)题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理由”等。,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大,短,高,标准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 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变式训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 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 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 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 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 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 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解析:(1)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四方面分析其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2)可以从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分析沼泽广布的原因。 答案:(1)有利条件: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不利条件:热量不足,降水变率大,易发生冻害和水旱灾害。 (2)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壤下层有永久冻土层,阻滞水分下渗;有春汛、夏汛和凌汛现象,导致河水泛滥等。,1农业生产条件分析思路 首先,分析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灌溉水源等,主要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比如不同的农作物对光照、水源、土壤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其次,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在社会经济条件中,种植历史、劳动力往往成为传统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条件,对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往往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条件,在某些区域有时还起到主导性作用。,最后,区别农业生产的优势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优势因素也就是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 说,没有这种因素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限 制性因素往往是一个区域自然条件中存在的不利方面,比如 西北地区的干旱,黄淮海平原的风沙、盐碱、旱涝等都是农 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当然,在一些偏远地区农业自然区位优 势比较明显,特别是某些特色农产品更是优质产品,其限制性 因素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比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等。,2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分析思路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或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 (2)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4)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5)推进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6)积极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 (7)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读我国局部地区地形示意图,完成13题。,区域农业发展,1关于图中四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为高原地形,地势起伏小 B地附近河流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C地垂直地带性显著,基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D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小,A,2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是( ) A地 B地 C地 D地 3近年来,地区大豆的种植面积明显萎缩,主要原因是( ) A水旱灾害频发 B大豆的市场需求减小 C耕地面积减少 D进口大豆的冲击,B,D,解析:第1题,地位于呼伦贝尔高原,地势起伏小;地附近河流封冻期长,河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没有凌汛现象;地垂直地带性显著,西坡基带为温带草原带,东坡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大。第2题,地位于松嫩平原,该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且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第3题,地区位于松嫩平原,水旱灾害会导致农作物减产,但种植任何农作物均会受到水旱等灾害的威胁,不仅仅是大豆;大豆的主要用途是榨取食用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总量的增加,大豆的市场需求量在增大;,受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松嫩平原的耕地面积在减少,但这并不是导致大豆种植面积明显萎缩的主要原因;进口大豆相比于国产大豆,出油率高、价格低,对国产大豆形成了明显冲击,使东北大豆的市场份额减小,人们转而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故选D。,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区域工业化区域工业发展区位条件存在问题解决措 施。 2区域城市化区域城市化特点存在问题解决措施。,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1)(3)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B,(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D,(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A,思路分析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题干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就业结构”“城镇人口比重”等。 (2)第(1)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2005年以来”“城市化”等。 (3)第(2)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_调整”“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等。 (4)第(3)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增强”“带动作用”“近期”“中小城市”“着力发展”等。,产业结构,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上升,中期,劳动 力,变式训练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 化。据此完成(1)(2)题。,(1)在19952010年期间,安徽省城镇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 交通拥堵 住房紧张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A B C D,D,(2)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可能有( )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的完善 A B C D 解析:(1)从图中可知在19952010年期间,安徽省城镇人口比重迅速上升,意味着城市人口规模迅速扩大,会导致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2)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等有关。,B,1区域工业化分析思路 (1)三大产业变化统计图或资料的分析: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直接反映区域工业化状况。工业生产数据的变化直接显示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特别是通过一些产业部门的数据统计,也可以反映区域内工业发展特点。,(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数据变化分析区域工业化特点: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务工人员的素质可以反映出一个区域内的工业类型,如务工人员以低文化为主的工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务工人员以高学历为主的产业多是高新技术产业。 (3)根据区域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一个资源丰富的区域其工业类型应主要是采掘工业或资源加工产业,因此多形成一些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2区域城市化分析思路 根据考查方式,应主要分析以下内容: (1)从城市数量的变化和城市规模的变化,分析城市化发展特 点。 (2)从区域内城市人口的比重上升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增 加,分析城市化的发展。 (3)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城市化,一般边界外贸集散地或大城市的郊区往往是城市化发展和扩散的地区。,3解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工业化、城市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等,因此各区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积极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美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促使该区域的工业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015皖北协作区联考)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和几亿人生活改善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珠三角的城镇化三十年,遵循经济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从低成本的发展路径,向创新和结构调整转型,为全国城镇化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探索和经验借鉴。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城市化对区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用地生产活动密度减少 B城市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C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 D生态环境容量加大,B,2目前下列产业能更好地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的是(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A B C D,C,解析:第1题,由于该区域城市化的大力发展,农业朝着集约化的城郊农业发展,所以生产活动密度会增加,A错。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雾霾、尘埃等大气污染现象会加剧,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会减少,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弱,B对。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地表对降水的滞留和涵养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变化幅度会加大,C错。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生态环境容量应该减小,D错。第2题,目前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所以选项C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