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12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14444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12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12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12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第12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1)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 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提示: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1)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 (2)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 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特别提醒:人民民主专政包括民主和专政两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3.人民民主的特点 (1)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 民主主体 的广泛性。 (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 法律 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1)地位: 四项基本原则 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 (2)作用:坚持 人民民主专政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扩大 社会主义民主 ;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维护社会 公平正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二、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性义务 (1)地位:公民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 政治性义务 为基础和准则的。 (2)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3)政治性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 宪法和法律 。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特别提醒:公民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公民权利可以放弃,但是义务必须履行。,2.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基本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 的原则。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主要内容: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参与 社会公共管理 活动。 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一 我国的国家性质 要点归纳 1.国家性质,考点二,考点一,2.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相比较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必然具有专政的职能。我国的专政职能与以往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的专政职能有着本质的区别,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的专政是极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专政,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则是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考点二,考点一,专制也是一种国家制度,是与民主相对应的,其突出特征是,在统治阶级的内部,权力高度集中在个别人手中,实行个人专断,专政不等于专制,民主是对专制的否定,但民主总是离不开专政。,考点二,考点一,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人,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注意从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理解),考点二,考点一,易错辨析 1.国家是为全社会谋福利的 【辨析】 这个说法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了国家的阶级性,没有看到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全民的”“超阶级的”国家是不存在的。当然,任何国家都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都具有社会管理的属性。 2.人民与公民 【辨析】 (1)“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拥有一国国籍的人。“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大。 (2)中国公民是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包括人民和敌人。现阶段,敌人是指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3)人民当家作主不能说成公民当家作主。,考点二,考点一,3.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民主 【辨析】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只属于统治阶级,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不是全民民主。 4.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人民民主 【辨析】 人民民主专政包含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人民民主是其中的一方面。,考点二,考点一,命题探究 命题点1:我国的国家性质 典例1 (2016江苏淮安一模)2015年7月初,中国人大网在其网站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等三部法律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截至7月8日,三部法律草案已有不少公众发表意见,其中网络安全法(草案)意见和建议已有1000多条。我国立法之所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本原因在于 ( ) A.我国的立法机关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 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在我国,公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D.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真实的政治权利,考点二,考点一,【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国家性质的理解。设问中的关键词是“根本原因”,我国立法向社会征求意见、尊重民意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国家性质,这决定了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B项正确。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C项错误;A、D两项不是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B,考点二,考点一,命题点2:人民民主的特点 典例2 (2013福建高考)截至2012年,福建省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省定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 800元。上述改善民生的做法,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 ) A.政治保障 D.物质保障 C.法律保障 D.制度保障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低保标准的提高,说明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国家为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提供了物质保障,故选B项。A项与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无关;C项法律保障体现在立法和司法活动上,与材料不符;D项制度保障表现在国家制度的完善,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参考答案】 B,考点二,考点一,1.2016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特别行政区、归国华侨、农民工等各方面的多名人大代表集聚一堂,共商国是。这充分体现了在我国 ( ) 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公民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 人民民主具有制度保障 人民民主具有物质保障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民主的特点。从材料中人大代表的构成看,我国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入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大代表集聚一堂、共商国是提供了制度保障,入选。中“公民的主体地位”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C,考点二,考点一,2.为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指出:严厉打击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等添加罂粟壳、罂粟粉、苏丹红、抗生素等非食用物质的违法行为。这说明 ( ) 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只有加强专制,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民主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民主专政。材料表明国家打击违法行为,保障人民民主,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是其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错误;将专制理解为专政,是错误的。,D,考点二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要点归纳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权利权力。前者属于法律概念,后者属于政治概念。两者的区别:第一,权利的主体不是特定的,而权力的主体是特定的;第二,权利的内容比权力的内容广泛;第三,权利可以放弃,权力不能放弃。,考点二,考点一,2.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考点二,考点一,权利、义务政治权利、政治义务。权利与义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政治权利与义务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与义务。,考点二,考点一,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具体要求,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易错辨析 1.参加选举活动就是行使公民选举权 【辨析】 一般意义的选举,如选班长、村主任、国务院总理等,不同于我们这里讲的公民的选举权。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或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的权利,这里的国家权力机关特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自由就是不受任何约束 【辨析】 自由与法律并不矛盾。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公民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公民在行使自由时,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3.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不存在任何矛盾 【辨析】 在我国,公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某些具体利益上也会产生一些矛盾。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也是个人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是爱国的体现。,考点二,考点一,命题探究 命题点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典例1 (2013新课标全国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 ) 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 ) A. B. C. 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等知识。“规定在居民身份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等信息表明符合题意,都入选。中“扩大了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的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中的“必要保证”夸大了相关规定的作用,不选。故选C项。 【参考答案】 C,考点二,考点一,命题点2:公民的权利 典例2 (2014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材料 2009年,我国将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2年上半年,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抓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个人信息管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要遵循安全保障等原则,在收集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指纹等个人敏感信息之前,要得到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确授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明为什么要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并分别说明人大和政府应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考点二,考点一,【解题思路】本题以“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背景,突出了鲜活的时代气息,考查考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知识,可从公民权利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就要从人大、政府行使职能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阐述。 【参考答案】 原因:公民个人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不仅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也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措施:人大要制定和完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监督法律的实施。政府要履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职责,健全保护机制,依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考点二,考点一,1.2015年4月22日,按照“天网”行动统一部署,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集中公布了针对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人员的红色通缉令,加大全球追缉力度。这体现了 ( ) 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维护法治权威,坚持捍卫人民的利益 政府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义务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等。“天网”行动统一部署属于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不选;中行为主体是“公民”,不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A,考点二,考点一,2.(2015山西山大附中模拟)“微博大V”指的是在微博上十分活跃、“粉丝”数超过10万的“公众人物”,是一群“力量强、能力大”的特殊网民。对于“微博大V”们来说,传播网络舆情尤其要注意守好法律法规、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底线,维护社会秩序,传播正能量。这一要求的政治生活依据有( ) 国家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公民享受权利是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相对应而存在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错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是宪法和法律,错误。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不断推进人权事业 热点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材料二 2015年9月16日,“2015北京人权论坛”在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强调实现人民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奋斗目标。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障人权。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全面协调发展,显著提高了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的保障水平,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热点分析 【问题1】 结合材料一,回答我国为什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扬人民民主。 【分析】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 【问题2】 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人权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哪些特点。 【分析】 (1)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有效保障,享有言论自由等各项民主权利,充分反映了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角度看,其政治保证作用主要体现在( ) 确保公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尊重和保障人权 打击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A. B. C. D. 【解析】注意题干的规定性“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角度看”,符合题意。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而不是公民,错误;是从专政角度说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2.建国六十多年来,中国人权事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发展成绩显著。中国政府全方位有效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充分保障人民的言论自由等各项民主权利。这反映了 ( ) A.人民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B.人民民主是我国的国体 C.人民民主是对敌人专政的保障 D.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解析】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各项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故选D项。人民民主具有阶级性,A项错误;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B项错误;对敌人专政是人民民主的保障,C项错误。,D,1.(2015福建高考)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公开征求意见“二审”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最后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三审”。此过程表明 ( ) 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 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民主的特征和民主集中制等知识。题干中“公开征求意见”到“再次公开征求意见”等,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正确;全国人大常委会由“一审”到“二审”,再到接受“三审”,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正确。题干中行为主体是人大,而不是政府,不选;全国人大具有最高决定权,错误。,D,2.(2015浙江高考)从2014年10月1日起,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传统养老制度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做法。这说明 (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 改革有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经济权益 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 公民在政治权利方面平等地享有基本的民主权利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知识。说法绝对,我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中的“基本的民主权利”在材料中没有涉及,不选。“改变传统养老制度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做法”等信息表明符合题意,都入选。,A,3.(2014安徽高考)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这说明我国公民 ( ) 应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合法权利受到保障 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本题是道四选三题,可以运用排除法。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而题干中探亲休假的权利不属于政治权利,排除,符合题意且说法正确。,B,4.(2013广东高考)李某是广东省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因其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该村村民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定,提议罢免其职务。按照公民政治参与的类型划分,与本案例同类的是 ( ) A.市人大代表联名向环境保护主管单位负责人提出质询 B.村民依法选举王某为县人大代表 C.市民向信访部门举报政府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D.市民应邀参加市政府调整水价的听证会并发表意见 【解析】本题考查对民主监督的认识。材料中村民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定,提议罢免村民委员会主任的职务,是村民在民主管理中行使监督权的具体体现,C项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体现,B项是公民行使选举权的体现,A项是人大代表行使质询权的体现,D项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具体体现,因此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不选。故选C项。,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