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6课时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13906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6课时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6课时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6课时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五代宋元时期(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哀 帝公元1368年 元朝灭亡)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由民族政权对峙到国家统一和科技文化繁荣时期。,总体上,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 (1)宋代积贫积弱,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最终元朝实现了大统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另一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宋朝中央设立“二府”、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削弱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2)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3)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 (4)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空前水平,(1)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 (2)宋代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 (3)宋词、元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4)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第6课时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考纲要求 1.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3.宋明时 期儒 学的发展;科技成就;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文学成就,考点一 宋元时期的政治,考点二 宋元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宋元时期的政治,1中央 (1)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二府即中书门下和枢密院,长官分别为“同平章事”(后曾设参知政事)和枢密使,分掌_和军事;三司即管理财政的三个部门,长官为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元代:中央设_和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行政,中书省,2地方 (1)宋代:实行路、州、县三级制;派文臣做地方官,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同时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地 方权力大大削弱。地方设置知州、通判、_分割地方行政权、财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元代:创立行省制度,全国设_个 行 省,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腹里”和 宣政院辖区;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四级。,转运使,十,图解历史 二府三司制,误区警示 不能认为行省制度只是地方上的行政制度。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后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掌管辖内军政要务。,主题一 从汉至元皇权与相权之争 史料研读 史料 (宋代)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 任三省 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 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元)脱脱等宋史 问题 史料反映了宋代是怎样分割相权的?有何特点?,解读,史论拓展 宋元时期对中央“三省制”的发展 三省制,不同时期的统治者都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宋代三省六部之外另设“中书门下”、枢密使、三司使;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主题二 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与影响 要点拓展 1特点 (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中书省制)。,2影响 (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 及维护地 方的治安 秩 序方面发挥了良好 的作用。 (2)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3)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也难以发挥管理的实效。,史料探究 汉到元地方制度的演变 解读 史料一 (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 (1)史料信息表 明 汉武帝 针对汉初郡国并存,王国逐渐威胁中央集权现象,颁布了“推恩令”,分割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史料二 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 通判建隆四年(963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职掌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元)脱脱等宋史 (2)史料信息说明宋代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但 受通判监督、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连署才有效;宋 代通过分割地方权力而强化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唐末以来 的藩镇割据问题。,史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 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 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明)宋濂元史百官志 (3)史料信息说明元统一后地方上设行中书省,地方行政区划实行行省、路(州、府)、属州(属府)、属县四级制或省、州(路、府)、县三级制。 (4)史料信息说 明行中 书省 类似 于中央的中书省派出机 构,负责地方政治、经济、军事 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史观连线 以唯物史观看待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史观理论】 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 学的社 会历史观 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 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主要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史观运用】 以唯物史观看待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唯物史观要求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应辩证地分析和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应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审视,对古代监察制度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看待。 (1)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2)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实际中的监察工作往往因君主的重视程度不同,监察官员只对君主负责而忽视民意、君主难以直接统驭地方官员而监察不力等因素,导致其监察作用非常有限。,对点训练 (2015湖北浠水联考)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 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 参知政事 都察院 御史台 刺史 A B C D,B,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提刑官”掌管刑狱,具有监察职 能。四个小项中,都察院、御史台和刺史都具有该职能,参知政事掌管行政,与此无关,故答案应为,选B项。,一、北宋二府三司制度和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1(2014高考北京卷)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 宋初 加强中央集 权的举 措。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主要有收精兵、削实权和制钱谷,故首先排除D项,施行将兵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一项措施。设三司使和枢密院是北宋为制约宰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故排除B、C两项。宋初派文臣任知州,以防止地方武将专权,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项。,2(2013高考山东卷)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A,解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趋势是中央政府的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政府的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以至最终被废除,故A项正确;从秦汉至宋元,除分裂时期外,国家行政大权一直掌握在君主手中,故B项错误;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是在明朝,故C项错误;秦朝的郡县制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3(2012高考海南卷)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 的御史 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 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C,解析:题干主要反映宋代御史与宰相的关系变化 , 以此说明 相权的削弱,皇权的加强,说明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御史掌握的是监察权,A项题干无从反映, D项不符 合史实; 宋代以前的历代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致力于削弱相权,如 汉代的“中朝”和“外朝”制度、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排除 B项。,二、元朝行省制度 4(2012高考北京卷)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注意图片中的关键词。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所以答案选择C项。A、 B、D三项与题意不符。,5(2011高考海南卷)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 “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 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 解析:契丹,是活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辽阳行省辖地包括今库页岛、外东北、西伯利亚东部、中国的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据此可以判断契丹省应为辽阳行省,故选B项。,B,1宋元时期的经济 (1)农业:宋代水转_巧妙地利用水力为动力,将灌溉用水提升到高田。 (2)手工业 宋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福建、广东等地,丝织工艺水平也有新的提高。 元代:棉纺织家_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宋元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翻车,黄道婆,(3)商业 宋元_商运发展迅速。 宋朝“市”突破了_和_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宋代都市商业繁盛,_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2宋元时期的思想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内涵: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 “_”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海外,空间,时间,汴京,天理,(2)创立:“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理学由此产生。 (3)成熟朱熹的学说 主张:理比气更根本;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贡献:将大学、中庸、_、 _集为四书,地位高于五经,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影响: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 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_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论语,孟子,官方正统,(4)理学的新发展心学的产生 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其核心命题是“_”,其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心学出现的影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 完成。 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1)科技:宋代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北宋_ 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心即理也,毕升,(2)文学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可合乐歌唱,有 词牌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北宋有婉约派词人_和豪放 派词人_,南宋有婉约派词人_和豪放派词人_。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包括元代_和 元 代_两大类,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 泼辣,形式活泼。代表作是关汉卿的_。,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杂剧,散曲,感天动地窦娥冤,(3)艺术 宋代书法艺术的代表是“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 米芾、蔡襄。 _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主要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人画,误区警示 “夜市”在唐代即已出现,而不是 北宋开始出现 的,到北宋时期,夜市已经十分发达,以至于“通晓不绝”。 知识拓展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南移情况,奠定基础,开始南移 (安史之乱),完全南移(南宋),误区警示 理学和心学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与之并列对应的是程朱理学。 图解历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易错易混 毕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并在 隋唐 时期就开始西 传到阿拉 伯,毕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 名师点拨 从汉赋、唐诗到宋词,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为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主题一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要点拓展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 城市 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南 宋完成 经济重 心南移后的元明清 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进了北 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 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育科举的发展,也 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民族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 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 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史料探究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解读 史料一 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1)史料一信息表明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说明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史料二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 (2)由史料二表格信息可以看出,随着经 济重心的南移,北宋后期南方地区入朝做官的人数逐渐增多,客观 反映了经济重心转移对文化的影响,实质说明文化重心随经济 重心转移而变化。,主题二 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变化、特点 史料研读 史料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问题 史料反映的宋代商业发展相比于唐代有何重大 变化?,解读,史论拓展 宋代的“商业革命” 宋代我国出现“商业革命”,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 制,在空间方面打破了市与 坊界限,在 时间方面 出现了晓 市,夜市繁荣,这一时期四川出现了世界 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主题三 宋明理学的主张、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史料二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史料三 言敬,无如圣人之言。易所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须是直内,乃是主一之义。但存此涵养,久之自然天理明。 二程遗书,史料四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象山先生全集 史料五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 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问题 据史料一、二指出程朱对“天理”是如何 认识的?据史料三、四、五分析,三则史料对获得“天理”的途径是如何认识的?,解读,史论拓展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是继承了孔孟“仁”“礼”的儒学发展的新形式,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主题四 古代中国科技的地位、特点及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 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说:“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 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 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史料二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 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 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 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史料三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 问题 史料一认为中 国的 科技在 15世纪之 前处于 什么 地 位?史料二中李约瑟指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哪些不足?你如何理解史料三中美国学者的评价?实质反映了什么?,解读,史论拓展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地位与影响 1特点 (1)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2)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4)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2地位:中国古代科技13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是世界科技的辉煌时代,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 3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了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四大发明推动了西方社会向近代的社会转型。,史学新论 史学界对宋代商业发展的论述 【史界观点】 观点一 “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赵宝珠,观点二 费正清和赖肖尔合著的中国:传统与变革,关于宋朝的第六章第四节的标题就是“商业革命”四个字。他们写道,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发展使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观点三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感悟】 观点一主要描述了宋史专家赵宝珠对中国宋代商业发展的评论。作者认为乡村集市是新事物,是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乡村集市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城市规模,另一方面在集市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城市。 观点二、三是西方汉学家或史学家的看法,他们把宋朝的转折点称为一次“商业革命”。这种对历史的解读方式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是言之有据的。,对点训练 (2015河南三市调研)有学者认为,从整个都城制度发展历史来看,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一阶段从先秦到唐代,是封闭式都城制度时期;后一阶段从北宋到明清,是开放式都城制度时期,该学者将后一阶段开端定于北宋,其依据是 ( ) A娱乐场所“瓦肆”和纸币交子出现 B居民“坊里”制度和集中贸易的“市”的制度的完善 C以街巷结构为基础的街市制度的形成 D都城规模远超过汉唐,人口突破百万,C,解析:材料中以北宋为开放式都城制度时 期的开端,是因为在北宋时期市坊界限被打破,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属于先秦到唐代时期,D项规模扩大不能证明题干观点。,一、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 民十六户主之。其 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中 “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可 知B项的结论错 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2013高考重庆卷)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 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 祖 开 宝 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劵,于诸州 便换。”文中“便钱”是( )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材料的大体意思是:宋真宗时,允许民间资金进入都城,进行金融兑换业务。商旅携带便钱到诸州可以兑换成货币,以便进行交易。因此,这里的“便钱”显然不是自由流通的支票,也不是国家发行的债券,而是宋代商人兑换货币的凭证。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真宗时还未流通。故答案为D项。,3(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 此可知宋 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与宋代有关的政治经济知识及理解“不抑兼并”及其产生的影响。宋初 中央集 权高 度加 强,A项的说法不正确;由材料中的“不抑兼并”可知宋代土地兼并缓和的说法 错误,C 项不正确;宋 代土地兼 并严 重,使得租佃经营有较大的发展,大量失去土地的自耕农租种地主的土地,使得自耕小农衰退,也使得流民问题得到缓解,因此,B项的说法也不正确,应选D项。,二、理学和心学 4(2013高考广东卷)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 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解析:根据材料“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 来明理”,可以确定与宋明理学有关,据此可排除A、B两项。朱熹的理学主张是通过格物致知来贯通明理的,而题干材料主张人性存在于人心之中,即心外无物,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故选D项。,D,5(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 (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 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的时间变化。宋 代,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想,朱熹编著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成为理学的经 典。A项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故排除;B项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在汉代大一统时期就已出现,故 排除;D项陆王心学主张内心的自我反省,而且心学的集大 成者王守仁生活在明代,故排除。,三、科技和文学艺术 6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 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 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 解析:题干信息强调“科举中止,使 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戏曲这种文娱形式上下功夫”,这 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促进了元曲的兴盛,故A项正确;B、C、D三 项 与题干信息不符。,A,7(2011高考江苏卷)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 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 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为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解析:战国时期出现司南;中国古代炼丹家在 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造纸术 的发明是在汉代;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D项正确。,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