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跨考点综合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13714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跨考点综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跨考点综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跨考点综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第一册,跨考点综合,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空定位,1 归纳主要线索,2 理解综合问题,内容索引,3 押题热考视角,归纳主要线索,线索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与结局,理解综合问题,1.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对中国的影响,2.20世纪日本侵华的阶段性特征 (1)第一阶段:20世纪初期,为与其他列强争夺在华利益,日本加紧侵华的步骤,由一个又一个紧密衔接的侵略行动构成。如日俄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二十一条”、制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等。 (2)第二阶段: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期间,在经济危机的刺激下,日本开始挑起事端,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3)第三阶段: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日本与其他法西斯国家的联合,以及英法等大国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导致其称霸野心得到急速膨胀,进入了全面侵华阶段。,押题热考视角,1.命题点 史学素养历史认识立场与方法 (加试题)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 A.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 B.清史鸦片战争观是错误的 C.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D.不同史观必得出不同结论,答案,解析,1,2,3,4,5,6,7,1,2,3,4,5,6,7,解析 材料讨论鸦片战争是属于近代史,还是清史,都言之有据。材料只是提出了认识角度的问题,并未体现不同史观,也未涉及对战争本身的观点。,2.命题点 历史理解列强侵华的理解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故选C项。 A、B、D三项都不能体现“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均排除。,3.命题点 家国情怀为国奉献、为国尽责的永恒主题 假如左宗棠、邓世昌、邱逢甲、张自忠等名人共坐一起回顾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 A.推翻清政府 B.建立民主政体 C.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 D.驱逐日本侵略者,1,2,3,4,5,6,7,答案,解析,解析 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政体,左宗棠不会认可,驱逐日本侵略者左宗棠也未经历,唯有C项是几个人的共同经历。,4.命题点 家国情怀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战东战场”这首曾经激励国人抗战的八百壮士歌创作的背景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1,2,3,4,5,6,7,答案,解析,解析 民族英雄谢团长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故A项正确。,5.命题点 世界意识全民族抗战凸显中国影响力 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门内下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这一场景应出现在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 B.日本无条件投降后 C.改订新约运动中 D.渡江战役胜利后,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 “和平永奠”“大红V字”“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等信息反映出,这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南京战区中国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情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这一情景应该出现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故B项正确; 改订新约运动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 1949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与题意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2,3,4,5,6,7,6.命题点 民族认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中国的近代化:“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 据“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可知材料所指为抗日战争时期,据“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可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故D项正确。,1,2,3,4,5,6,7,7.命题点 历史理解近现代中日关系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自身有着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没有的一些特点:(1)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弱势文明,因而它善于模仿和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但却又毫无感恩报答之心;(2)日本文化中没有“绝对正义感”,更多的是功利主义,一切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3)日本文化中还有一种非理性的鄙外主义心态日本的鄙外主义其矛头往往首指中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2,3,4,5,6,7,材料二 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1,2,3,4,5,6,7,(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及由此给中国领土主权带来的影响。,答案,1,2,3,4,5,6,7,答案 事件: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影响: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中国被迫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答案,1,2,3,4,5,6,7,(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答案 背景:第一次“换位”,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确立,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第二次“换位”,世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中国: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