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13288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铁犁牛耕;小农经济;井田制; 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青铜器;铁器出现;商人出现;城市商业; 重农抑商政策,考纲要求,考点1 先秦时期的农业,本讲考点,考点2 先秦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考点1 先秦时期的农业,1.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 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 牛耕 开始出现并推广。 思维启迪 淮南子主术训中写道: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牵 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 海者,顺也。根据材料指出农业动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其作用。 提示:使用牛耕。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图解历史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2.耕作技术 (1)商周时期: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 (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 垄作法 。 3.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 都江堰 和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4.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A.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 土地 私有制 确立。 B.特点 a.生产方式:以 家庭 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b.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 c.生产结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D.评价 a.积极方面: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 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 精耕细作 作出了重要贡献。 b.消极方面: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 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误区警示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是三个不相同的概念,但 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 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 营,经营规模小,它是自然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5.先秦时期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井田制。 A.内容:土地属于国家,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要向 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剥削和奴役。 B.实质:是奴隶社会的 土地国有 制度。 (3)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A.原因:随着 生产力 的不断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B.确立: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实际上 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 确立了 封建土地私有 制。 C.问题:土地兼并和集中,政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误区警示 封建土地私有制与地主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 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 系的基础。农民土地所有制广泛而分散地存在,但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 弱,土地往往被兼并。,术语必背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2)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断兴 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中国形成并日臻成熟。 (3)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 基本模式,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 主要来源。 (4)从春秋战国起,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的基本形态。,史料2 宗法制的封闭性是为了家族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在沉 重的赋税负担和激烈的土地兼并下,宗法制则具有强化、自保家族生存 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依靠男耕女织,实现自给自足,更具有抵御破产,主题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史料呈现 史料1,风险,维护家族利益的作用。所以自给自足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也成为 农民狭隘的生产目的,客观上也割裂了小农经济与社会的联系,将自己 封闭在一个与世无争的狭小空间里。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使自己所需要的两种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衣、食)得以自给自足,从 而大大地减轻了对社会和外界的依赖,避免与社会过多联系。 摘编自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史料3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 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 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 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 之息。于是有卖田宅与鬻子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读史指导 (1)史料1是有关先秦农业的示意图。通过示意图的构成可知,该示意图 体现的是我国古代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2)史料2属于现代评论史料。史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特点及作用。 (3)史料3属于古文献史料。通过阅读史料可知晁错论述的主题:一是小 农经济下农民非常辛苦,二是威胁小农经济破产的主要因素。通过 可以归纳出威胁小农经济的因素。是卖的意思。 史料应用 (1)史料1反映了随着我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推广,我国古 代农业耕作方式由集体耕作制向以 为单位的个体耕作制过渡, 从而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提示 家庭,(2)依据史料2、3,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 提示 特点:分散、孤立、封闭;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生产目的狭隘;占有小块土地、规模小;脆弱性;等。 影响:凝聚宗族,维护家族利益;割裂了与社会的联系;减轻了对社会和外 界的依赖。 (3)依据史料3,归纳威胁小农经济稳定的非自然因素。 提示 赋税徭役、人情往来、养家糊口的负担、高利贷的盘剥。,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 (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4)脆弱性:是一种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 力差等特点的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 2.多元视角认识小农经济的影响 (1)政治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经济基础。,(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 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 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3)科技文化上: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造就了 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 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多是反 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 (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上: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 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保守性的不足;小 农经济条件下,导致重男轻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形成 了中国古代人们注重孝道、重视加强邻里关系及家庭和睦的观念。,典例 “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历程”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 果时,附了一幅图片,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 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应包括 ( ) “僇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A. B. C. D.,C,解题关键 明确图片的含义,建立图片与选项的关系。 答案 C 的大意是“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 奴”,强调重农抑商;的大意是“开放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渔业、盐业 优势”,强调发展工商业。强调的是自给自足。的大意是“只有实 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老百姓才能富裕”,强调重农抑商。图片显 示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 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结合选项构成可知,A、B、D 三项错误,C项正确。,1.(2017北京朝阳期中)周易中有“断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 教天下”的记载,这些内容 ( ) A.是远古人们蒙昧无知的想象 B.呈现了刀耕火种的实证资料 C.提供着农业萌芽时期的信息 D.记载着以农立国的大政方针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先秦古代农业。周易记载的是当时的 实际状况,不是愚昧无知的想象,故A项错误;耒耜属于耜耕时期的松土 工具,不是刀耕火种时期的生产工具,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现象是中 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故C项正确;以农立国是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C,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此语赞美 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 ( ) A.芍陂 B.都江堰 C.郑国渠 D.西门豹渠 答案 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依据题干中 “天下谓之天府也”,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都江堰水利工程的 修建使得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A项是春秋时 期中原地区的水利工程,排除。C项是关中平原的水利工程,排除。西门 豹渠在河南境内,D项排除。,B,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 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 农业收益的增加 ( )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可以养活更多的 人,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小农的生活压力,有利于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故C项正确。畜力和铁制农具的使用有利于农业收益的增加,A项因果 倒置;农业收益增加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项错误;农业 收益的增加也会使地主实力上升,有利于土地兼并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 展,故D项错误。,C,4.(2017北师大附中月考)西周井田制是土地公有制,所有阡陌纵横并井 井有条,而在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下,不仅爆发了争夺土地及其附属资 源的惨烈战争,也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造成对经济具有巨大破 坏性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材料表明 ( ) A.土地私有制阻碍社会进步 B.土地公有制优于土地私有制 C.土地公有制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中国农业进步的阻力比较大 答案 D 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社会的土地公有制是历 史的进步,故A、B两项错误;C项错在“消除”;材料提及私有制的消极 性,说明中国农业进步的阻力比较大,故选D项。,D,考点2 先秦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先秦时期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1)发展概况 A.官营手工业发展 a.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夏商周时期以 青铜铸造 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c.春秋战国以后,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B.民间手工业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民间手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2)成就 A.青铜铸造: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B.冶铁业: 西周 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 钢的技术。 C.瓷器: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D.丝织业: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 斜纹提花织物 。 巧思妙记 古代手工业可归纳为“三个三”,2.商业的发展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A.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商人”的称呼由此而来。 B.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出现了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重农抑商”政策 A.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 统治。 B.表现: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 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 展。,C.评价 a.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巩固了新兴 地主阶级政权。 b.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的落后。 思维启迪 吕氏春秋上农写道:“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 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材料主要阐 明了什么观点? 提示:倡导重农抑商,来巩固国家统治。,术语必背 (1)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2)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民间手工业艰难发展,私营手工业后来居 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商朝出现职业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 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4)西周时期采取“工商食官”的政策;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 局面被打破。,主题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和特点 史料呈现 史料1 是月也,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无或作为淫巧,以荡 上心,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吕氏春秋孟冬 史料2 鲁人身善织屦(麻、葛等制成的鞋子),妻善织缟,而欲徙于 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 越人跣(赤脚)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 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韩非子说林上,史料3 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 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 礼记王制 读史指导 (1)史料1属于古文献史料,解读史料的关键是把握管理手工业的机构及 对手工业者的要求。指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强调器物制作不得过 于奇巧。 (2)理解史料2的关键是把握史料中所体现的有关手工业的信息,史料 强调私人生产和投放市场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史料3的关键是解读的信息,史料强调对手工业者的限制。,史料应用 (1)史料1体现了先秦时期,在 手工业里,政府管理非常的严格, 尤其强调器物制作不得过于奇巧,对违反规定的手工业者要进行处罚。 提示 官营 (2)史料2体现了私营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到外地谋生。私营手工业 的主要特点是民间商人自由经营,产品可以投放 。 提示 市场 (3)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 官府控制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虽有所发展,但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地位;手工业者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地位低下。,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典例 (2017北京东城期末)2016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40周年,首都 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 十周年特展展览。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 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由此可以推论出殷 商时期 ( ) A.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 B.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 C.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 D.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B,解题关键 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明确材料主旨。 答案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A项表述不符 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根据材料中“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 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可知,B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项表述“战争频繁”、D项表述“广泛使用” 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排除。,1.(2017北京朝阳期中)纹饰精致神秘、器形庄重华美的商代青铜器是 中国青铜文明繁盛时期的代表作。这类青铜器属于 ( ) A.农具 B.炊具 C.兵器 D.礼器 答案 D 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种类繁多,包括礼器、兵器、乐 器、饮食器和生产工具等,而“纹饰精致神秘、器形庄重华美”的青铜 器属于各级贵族使用的礼器,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中青铜 器的特点不符,故排除。,D,2.国语齐语记载“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 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答案 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由材料中“处工,就官府”可以看出,其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故A项正确。,A,3.(2017北京海淀零模)史记载,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封于山东半岛。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于是,“太公劝其女功(纺织业),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上述材料表明,姜太公 ( ) A.通过工商业开发齐国经济 B.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C.取消了官营工商业的制度 D.以工商业吸引人口成就霸业 答案 A 材料信息表明,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分封到山东半岛,姜太公 在当地发展工商业,改变了原来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的状况,使齐国的 文化影响到天下,因此A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此 时尚未实行,更谈不上放弃,排除B项;C项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 材料中“西周初年”不符;齐国成就霸业发生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在位 时,由此排除D项。,A,A.人工货币取代了自然货币 B.实现钱币重量与币值脱钩 C.彻底终结了地方的铸币权 D.由多样形状转向统一形制,4.(2017北京朝阳期中)下图显示的是我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中的重要 一步。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 ),答案 D 依据图片可知,各诸侯国的货币被秦国的半两钱取代,使样 式逐渐走向统一。故D项正确。,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