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90131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5 页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1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向承担评价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提供以下资料:a.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b.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c.其它有关资料。2评价机构按照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见附件1。3准备准备阶段完成以下工作:a.对建设单位的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进行初步工程分析;b.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c.编制预评价方案。预评价方案包括以下内容:a)建设项目概况。b)预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c)建设项目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和方法;d)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4评价评价阶段完成以下工作:a.工程分析;b.职业卫生调查;c.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4.1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建设项目基本,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b.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c.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d.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e.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f.拟设置的卫生设施;g.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4.2职业卫生调查。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技术资料不能满足评价需求时,应当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类比调查。4.2.1收集资料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应收集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前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资料。4.2.2类比调查对新建建设项目,应选择同类生产企业进行类比调查,内容如下:a.选址同类建设单位自投入使用以来、其选址与国家现行卫生法律、法规的协调情况。b.总平面布置同类建设单位工作区、生活区,居住区、废弃物处理、辅助用地的分布,尤真是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布置、运行、相互之间的影响情况。c.职业病危害现状同类建设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近年来工作场所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平均浓度(强度)。d.职业病防护设备同类建设单位防毒、防尘、防高温、防寒、防湿、防噪声、防振动、防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各类防护设施配置和运行效果。护耳用品、防护口罩、防护服、急救箱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情况。休息室、卫生间、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卫生设施的配置、使用情况。e.职业病发病情况同类建设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生的情况,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案例(包括原因、过程、抢救、整改措施)。f.组织管理同类建设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人员设置。g.专项经费同类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护设备建设和运行经费投人情况。4.3分析和评价4.3.1评价依据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主要评价标准见附件2。采用评价标准时应注意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4.3.2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a.检查表法依据评价标准、规范,编制检查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有关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符合情况。b.类比法利用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监测、统计数据,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c.定量分级法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劳动者接触时间进行综合考虑,计算危害指数,确定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等级。依据有关标准,新建建设项目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和同类企业类比调查、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根据己有测定资料,分别取得劳动者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时间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等数据,计算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指数。计算方法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对目前尚无分级标准的或无类比调查数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依据国家、行业、地方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等,结合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配置方案,预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是否符合有关卫生标准。4.3.3评价内容和指标4.3.3.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根据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资料,确定建设项目各评价单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描述其理化特性、毒性、对人体危害、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接触人数、接触方式,评价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4.3.3.2选址、总平面布置按国家有关叭亚卫生标准。4.3.3.3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a.采用无毒、低毒或避免劳动者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b.在生产许可的条件下,隔离含有害作业的区域,使其避免对无害区域或相互之间的污染和干扰:c.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布置在工作地点机械或自然通风的下侧;d.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热作业应设在建筑物的最上层;热源应尽可能设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有天窗下方。4.3.3.4建筑物卫生学要求a.建筑物容积应保证劳动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量,设计要求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b.建筑物的构造应使产生粉尘、毒物的车间结构表面不易积尘沾毒,并易于清除;热发散车间应利于通风散热;高湿车间应设置防湿排水设施,防止顶棚滴水和地面积水;c.建筑物采光、照明符合现行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等。4.3.3.5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主要包括:a.除尘设施b.排毒净化设施c.通风换气设施d.事故应急设施e.噪声控制设施f.防暑设施g.防寒设施h.防湿设施i.振动控制设施j.非电离辐射防护设施k.电离辐射防护设施4.3.3.6应急救援设施4.3.3.7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4.3.3.8卫生设施4.3.3.9职业卫生管理4.3.3.10职业卫生经费概算5预评价报告编制预评价报告编制阶段完成以下工作:a.汇总、分析各类资料、数据;b.做出评价结论,完成预评价报告。6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按规定格式编写(格式见附件3),其主要内容包括:a.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月的、依据、范围、内容和方法;b.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c.对建设项目选址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主要产生环节、对人体的主要职业危害、可能产生的浓度(强度)及其职业危害程度预测等;d.对拟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技术分析及评价,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e.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f.评价结论:对评价内容进行归纳,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的建议,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建设项目是否可行。第 8 页 共 15 页职业病定义与范畴职业病是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疾病。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创造财富,而且是使人类能够过上高质量的生活,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作为代价。因此,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改善劳动者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健康素质,防止发生职业病,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一、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人类自开始生产活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有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追溯国内外历史,最早发现的职业病都与采石开矿和冶炼生产有关。随着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生产或工作环境中使人类产生疾病的有害因素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职业病的发生,常与社会经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各种形式的职业危害日趋严重,因而职业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二、有哪些职业危害因素工作场所中存在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对人体产生健康损害的因素称之为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1)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水泥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2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3)噪声、振动。(4)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5)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2劳动过度精神(心理)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能合理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相适应的作业。4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用不良体位和姿势劳动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与无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3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三、法定职业病所谓法定职业病,是指由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公布的。我国卫生部于1957年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中,确定了14种法定职业病。xx年该规定经过修订并由卫生部、劳动部、财政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在修订的职业病名单中共规定了9大类99种职业病,其中职业中毒51种,尘肺12种,职业性物理因素疾病6种,职业性传染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7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疾病2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7种。同时,还规定了这类疾病需由国家认定的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诊断。被确诊认为职业病的患者,可依据国家社会保险法规的规定,享有相应的劳保待遇。四、职业病防治及其管理(一)严格执行职业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截止目前,国家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劳动保护法规和数百个职业卫生标准,这些法规和标准都是实践和科学实验的经验总结,是搞好职业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依据。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对建设项目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对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和引进的建设项目中有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要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在其设计、施工、验收过程中进行卫生学监督审查,使其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使用。保证在其运行使用后能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三)对工作环境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经常和定期监测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强)度、及时了解有害因素产生、扩散、变化规律,鉴定防护设施的效果,以及对接触化学物质劳动者的血、尿等生物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或其他代谢产物及一些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发现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浓(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或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值范围时,要查明原因,为采取措施提供依据。(四)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应当对劳动者进行就业前、定期和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在就业前的检查中如发现有不宜从事某一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职业禁忌征者,不得安排其从事所禁忌的作业。定期健康检查便于早期发现病人,及时处理,防止职业危害的发展、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五)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企业建立职业卫生和劳动者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是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的要求。职业卫生档案主要包括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运转和效果,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监测结果与分析,职业性健康检查的组织和检查结果及评价。劳动者个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职业病的诊断、处理、治疗和疗养,职业危害事故的抢救情况等。(六)消除职业危害,改善劳动条件1禁止生产、进口和使用国际上禁止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如联苯胺、萘胺等强致癌物和有机汞农药等。2改善作业方式,减少有害因素散发。3加强设备的维护检修和管理,减少有毒物质的跑、冒、滴、漏。4搞好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消除有害物质的2次污染。(七)合理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强)度高于国家卫生标准,或因进行设备检修而不得不接触高浓(强)度有害物质时,必须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八)注意个人卫生,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注意劳逸结合。(九)对青少年和女工要给以特殊保护。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工作。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其本人和胎儿有危害的工作。(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防护知识,制订职业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用人单位领导和劳动者要通过培训,学习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政策和法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知识。提高对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危害重要性的认识,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十一)职业病的诊断职业病的诊断应根据以下原则:1有明确的职业史、工作环境有害因素的监测资料和生物监测资料等。2症状、体征和常规实验室检查、物理学检查、生化检查、其他辅助检查等的结果与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十二)职业病患者的治疗职业病确诊后,根据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按以下原则进行治疗:1防止危害因素继续侵入人体。2促使已被吸收的危害因素排出体外。3消除病因。4特效拮抗治疗。(十三)职业病患者的处理和劳动能力鉴定职业病患者在治疗或疗养后被确认不宜继续从事原有害工作的,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另行安排工作。劳动能力受损程度应按照已颁布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xx)进行鉴定,并按劳动保险条例,给以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十四)职业病的报告和统计职业病的报告和统计,是为制订职业病防治规划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成效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如果某企业或单位发现职业病患者,企业或单位有责任和义务按照职业病报告办法的要求,向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第 14 页 共 15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