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职业危害预防管理.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8881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职业危害预防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矿山职业危害预防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矿山职业危害预防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矿山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8 页矿山职业危害预防管理一、矿尘的危害生产环境中的粉尘危害极大,它的存在不但会导致生产环境恶化加剧机械设备磨损,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各种职业病。人体长期吸入矿尘,轻者会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会引起尘肺病。根据致病粉尘的不同,尘肺病分为矽肺病、石棉肺病、铁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等。有些粉尘会引起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肺炎,甚至呼吸系统肿瘤。矿尘还可以直接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炎症;刺激眼睛,引起角膜炎;进入耳内使听觉减弱,有时也会导致炎症。二、矿尘防治措施1、通风防尘。通风除尘的作用是稀释和排除进入矿区内的空气中的粉尘。2、喷雾洒水(1)用水湿润沉积的粉尘。A、洒水B、湿式凿岩3、个体防护。如配置防尘口罩。生产性毒物及预防一、生产性毒物及危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矿山大量产生的生产性毒物主要有爆破产生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铁矿氧化自燃产生的二氧化碳。二、预防措施1、矿山生产过程中每天者要接触到上述有毒物质,排除上述有毒物质的最好办法是通风排毒,特别是爆破后要加强机械通风,30分钟以后才能进入爆破现场。进入长期无人进入的井巷时,一定要检查巷道中氧气及有毒气体的浓度,采取安全措施才能。2、当发现有人员中毒时,要及时报告矿山主要负责人,矿山主权负责人派遣救护队员进入矿井抢救。3、建立健全卫生设施。4、做好健康检查与环境监测。5、教育职工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噪音与振动控制一、噪声及其危害噪声是指不同强度、不同频率、无规律地交织在一起的声音。噪声一般声强或声压大小的变化程度来衡量,单位为分贝。矿山的空压机、凿岩机易产生噪声。噪声的危害如下:1、损伤听力,危害健康。2、影响生产过程中的语言交流。3、人员在强噪声下工作,会对人的心理心理造成强烈刺激,易烦躁,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二、噪声、振动的控制措施工矿企业噪声设计标准规定:8小时工作情况下,作业场所的噪声不超过滤90分贝,局部振动卫生标准为:使用振动工具或工件的作业,工具手柄或工件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不得超过5m/s。1、消除或降低声源噪声。应逐步淘汰噪声、振动超标的工艺设备;严格控制制造和安装质量,防止振动;保持表态和动态平衡;加强润滑,降低磨擦噪声等。2、降低传递途径中的噪声。可以采取隔音、吸声、消声等措施,如建造隔音操作室,将噪声源密闭,采取吸声材料等。3、加强个体防护。在噪声超标的作业场所环境中,应佩戴防声耳塞、耳罩和防声帽盔等防护用品。防暑降温与防寒一、高温作业及其危害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车间等作业场所,遇到高温或存在生产性热源,其工作地点的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C以上的作业。夏季矿山地面作业以及有地热的井下工作面,都属高温作业场所。高温作业很容易使人体内热量积聚,出现中署;由于出汗而大量丧失水分和无盐等,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造成体内严重脱水和水盐平衡失调,引起神经肌肉兴奋下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事故率升高;此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肠胃疾病,有时发行肾功能不全等。中署是指在高温作业中发生的体温调节障碍为主要的急性疾病。其原因是由于通风散热不良,使人体的热量得不到散发或人体损耗大量的钠盐和水分而引起中署。一般分为先兆中署、轻症中署和重中署三种。发现是中署要及时急救治疗。二、中署救护(一)先兆中署治疗:首先应将患者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擦去汗液,给予适量的凉饮料,淡盐水或浓茶、人丹、十滴水饮服。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一定时间内症状可消除。(二)轻度中署治疗:除按先兆中署处理外,如有循环衰竭的预兆时,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补充不和盐的损失,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三)重症中署: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施救。对高热昏迷者对症治疗。应以最快速度进行降温为主;对循环衰竭者和热痉者的治疗,应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防治休克为主。(四)防暑降温措施1、加强作业现场通风换气,疏散热源;2、隔热降温:下得从事相应的作业;3、接触粉尘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应按照职业病范围和诊断标准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病鉴定和复查,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体检鉴定患有职业病或职业禁忌症者,应按国家规定及时给予治疗、疗养,确诊不适合原工作的,应及时调离。为了更好的贯彻职业危害制度,做好入矿工人的体检工作,发现有下列症状者,不得从事接尘作业或井下作业;(1)各种活动性肺外结核;(2)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严重,如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气管喘息及支气管扩张;(3)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肺脏或胸膜肥厚与粘连;(4)心、直管器质疾病,如动脉硬化症,、期高血压症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5)经医疗鉴定,不适合接尘作业的其他疾病。第 6 页 共 8 页矿山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工业防毒一、职业性危害因素职业性危害因素是指对劳动者健康与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1)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噪声与振动等。(2)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汞、苯、砷、酚、氮氧化物等),生产性粉尘(如矿尘、煤尘、金属粉尘、有机尘等)。(3)生物因素:生产场所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等。我国矿山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是矿尘,其次是炮烟及二氧化碳,另外噪声与振动危害也很严重。随着井下机械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柴油设备广泛应用,这种设备产生的废气对井下空气污染严重。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侵人人体的途径有:一是呼吸道,它是毒物侵人人体的主要途径;二是皮肤;三是消化道。1职业中毒人体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按其发病程度可分为:(1)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期地大量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2)慢性中毒: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2生产性毒物对人体不同系统或部位产生的危害(1)神经系统:中毒性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炎、脑病变、精神症状等。(2)血液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可以出现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贫血、出血等。(3)呼吸系统:中毒性肺水肿、支气管炎、哮喘、中毒性肺炎等。(4)消化系统:口腔炎、胃肠炎。(5)泌尿系统:肾脏损害、尿频、尿痛等。(6)皮肤:皮炎、湿疹等。三、职业中毒预防措施(1)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2)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3)使用低毒或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4)做好个体防护。(5)设置合适的卫生设施。(6)做好环境监测和健康检查。(7)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卫生制度。(8)不断改善生产条件。第 7 页 共 8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