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文学作品阅读,目 录,第1课时 考点1 把握作者感情 考点2 写作手法 考点3 句段作用 考点4 人物形象分析 考点5 拓展探究,常考考点分课时讲解,目 录,第2课时 考点1 文意的理解与概括 考点2 词语赏析 考点3 句子理解与赏析 考点4 把握作者情感,第1课时,考点1 把握作者感情(6年3考),1. 面对阿宝将走出黄金时代,作者流露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这篇散文简单叙述了作者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与女儿发生的一些事情,全篇以抒情为主,第段末尾处就指出“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悲喜交集”,第段中写到“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一刹那间,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第段中写到“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黄金时 代的幸福儿”。从这些均可以看出作者面对阿宝即将 走出黄金时代,既悲又喜,喜的是女儿已经长大,可以为父母分担家庭的辛苦了,女儿懂事了;悲的是女儿将走向成人世界,少了天真、热情、好奇,“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抓住这些关键句子即可确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及评分】面对女儿的成长,作者既喜又悲(悲喜交集)。喜的是女儿已经长大,可以为父母分担家庭的辛苦,女儿懂事了;悲的是女儿将走向成人世界,少了天真、热情、好奇,“我家少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4分),【其他提问方式】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句话表现了作者对怎样的情感态度?,把握作者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文章开头或结尾的抒情句或议论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2)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作品的主旨是作品的灵魂,既是作者构思行文的重心,又是情感态度的凝聚点,因此可借助联系主旨来把握作者情感。,(3)依据词句色彩,推敲情感态度。词句的色彩主要指文中词句的感情色彩,这些具有感情色彩的词句往往能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运用这一方法推敲情感的语境和感情色彩相同的词,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4)根据人物、景物描写,分析情感态度。作者对人物、景物的描写,有时也能帮我们分析其情感态度,考点2 写作手法(6年4考),2. 文章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 作者写阿宝的变化,主要运用了的手法。(2分),【思路归纳】此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一是要通读全文,二要抓关键句子,然后进行整合。从第段的叙述“看着你呱呱坠地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生活的慰安者”“然而近年来我觉得悲喜交集”就可以判断,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答案及评分】对比(2分),【其他提问方式】分析和在写法上的相同(不同)之处。,分析文章写作手法,需从以下几点入手:,(1)理解各种写作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都讲究的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构思之妙。,(3)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全文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看是否有烘托铺垫、前后照应;看是否做到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等。,(4)从选材组材角度入手。看材料和文章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答题应按照“明写法述内容析效果”的格式组织答案,切忌停留在文章表面作浅层次的分析。,考点3 句段作用(6年1考),3. 试简要分析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思路归纳】题干要求从结构上分析,从结构上来看,画线句处于第段末尾,位于整篇文章中间,这句话先写自己对于女儿的长大充满怪怨,随后又破悲为笑,照应了第段中的“悲喜交集”,同时引出了第段中写阿宝长大了,懂事了,“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能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的内容。因此画线句子起过渡作用,领启了下文。,【答案及评分】过渡,领启下文。下文主要写阿宝长大了,懂事了,“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能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照应第段“悲喜交集”的“喜”,使文章衔接十分自然。(3分),【其他提问方式】第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1. 结构:(1)开头:开篇点题,统领全文;照应标题;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设置伏笔,照应后文;渲染气氛,奠定全文基调;开篇点明主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中间:注重分析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3)结尾:照应题目与前文;升华或深化主题;再次点明主,题;加强作者感情。 2. 内容:概括段意,联系主旨情感。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比如: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丰富文章内涵;照应前文;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方,法,指,导,注:除了通过位置判断句段作用外,还可以从句(段)表达方式入手:议论,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或画龙点睛的效果。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尤其要注意,景物描写具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的作用(白描具有简单传神的效果;心理描写能够深刻且真实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环,考点4 人物形象分析(6年2考),4. 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4分),【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做此类题,一定要通读原文,从文段的主要内容中归纳、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词语来表述。通读文章,第段“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第,段“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做游戏、吃东西”可知“我”在生活上对儿女们的关心无微不至。第段中“你态度行为的变化你已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则写出了“我”时时刻刻关注着儿女们的思想变化,关注他们的成长。从这些均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深爱儿女的父亲形象。,【答案及评分】“我”是一个对儿女充满着深爱,无私奉献的父亲形象。在生活上对儿女们的关心无微不至,同时又时时刻刻关注儿女们的思想变化,关注他们的成长。(4分),【其他提问方式】通读全文,试简要分析“”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形象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作家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4)品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描写(如人物做事时的动作、神情等方面)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答题格式】(1)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 分述性格特征类型: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2)是一个(性格、思想品质)的人物+作为什么人,表现怎么样。,考点5 拓展探究(6年3考),5. 读完本文,你有何感受?请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简要谈谈。(3分),【思路归纳】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审题,问题是“读完本文,你有何感受”,那么也就是谈感受的时候要围绕本文的主题来讲,即围绕父亲对子女的关爱来谈。其次,再看题目要求,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来谈,也就是说要以“情”动人。最后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表述即可。,【答案及评分】示例一:我们要珍惜青少年时期的美好时光。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所以我们要珍惜青少年时期的幸福,多保留些率真和纯洁。示例二: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对我们的疼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把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化作学习的动力,练好本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3分),【其他提问方式】结合全文主旨,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感受或启示。,记叙文拓展探究类题目常考查联系实际谈感受,作答此类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仔细审题。如“结合主题谈启示”一定要明确主题再进行谈论。“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要以“情”动人。又如“是否同意文章的说法”,不仅仅要回答是或者否,更重要的是要以“理”服人。,(2)善于提炼。如“联系文章表达的情感,谈谈感受”,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 抒情句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并能够提炼出自己的观点。,(3)合情合理。如“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一定的创意,并且要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若不能自圆其说,就会显得可笑和荒谬。,(4)表述流畅。如“结合主人公形象,谈看法或感受”,可使用“我觉得”“我认为”的句式,口吻谦和。语言一定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够做到有创意地表达。,注:启示、感悟类题一般用“总分”式结构进行回答。先用“我认为”,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分点说明,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实战链接】见精练版P39痴心石第5题;P39地铁客的风格第5题;P45二月兰第5题;P46报秋第5题。,第2课时,考点1 文意的理解与概括(6年5考),1.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夏”有哪些特点?(2分),【思路归纳】文章要求概括“夏”的特点,阅读全文可知文中详细写“夏”的特点为、段,由此可知此题的答题区域。文章第段段首表明“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通过与春、秋色彩的对比,表现出夏金黄的颜色。第段段首表明“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详细描绘农民辛苦劳作的场景,表现出夏季的紧张热烈,据此即可得出夏季的特点。,【答案及评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2分,每点1分),【其他提问方式】1.读完文章,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喜欢? 2.文章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方,法,指,导,解答此类题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确定答题区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快速抓住文章的“纲”(即主要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抓抒情、议论段。它们往往起着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抓中心句。它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石,常常是阐释文章大意的一个分支。 抓关键词。便于概括文段内容,弄清文段所要揭示的主旨。,题型1 概括记叙对象的特点2013(22题)、2011(21题),(2)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出重要信息。所以“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内容进行简要提炼,有三种处理方式: 摘录法:即提取原文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将其摘录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这种方法既适用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的题目,又适用于要求对内容、主旨进行概括类的题目。 拼接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来进行概括。,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组合的着眼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 自拟法: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适用于那些提炼文章中心、概括文章风格、作者观点,简述故事情节、给文章加标题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题型2 概括全文的内容或事件2014(22题、25题)、2010(22题),解答此类题主要有以下4种方法:,(1)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主要内容。,(2)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照四要素补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段意合并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4)摘录句段法。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考点2 词语赏析(6年3考),2.作者描写景物用词贴切。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思路归纳】解答此题可结合语境分析。“扑打”是指用扁平的东西猛然朝下打,此处用来形容“麦浪”,形象地写出麦浪翻滚的强大气势。而“涌”本指从水中,冒出,此处把麦浪的翻滚比作“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形象生动地展现出麦浪翻滚的情形。解题时只要能结合文章语境分析,语言流畅通顺即可。,【答案及评分】“扑打”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涌”字生动地再现了田野里麦浪翻滚的动态情景,形象贴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2分),解答此类试题,可采用如下方法:,(1)语境推敲法。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揣摩确切意义。如“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玩”(胡适我的母亲)一句中“野蛮的孩子”毫无贬义,是指孩子们淘气、顽皮、好动,在游戏中好冒险。,【答题格式】“”一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起到了的表达效果。,(2)修辞分析法。即紧扣目标段,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反语、双关、夸张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如背影中,“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中的“聪明”就用了“反语”修辞,在文中是“愚蠢”的意思。比喻、借代、拟人:结合语境,寻找本体;双关:要注意两层意思。,【答题格式】该句运用了修辞手法,“”这里指起到了的表达效果。,附: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有以下几点:精确性作用。指动词、形容词等在表达概念上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上的精确、严密等。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的作用(包括色彩性、音乐性)等。情感性作用。指表达喜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扬弃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注意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和双关义。结构性作用。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指,导,考点3 句子理解与赏析(6年6考),3. 文中说,“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思路归纳】阅读全文可知这句话位于文章第段(结尾段),是一个总结性句子,因此可结合上文语境分析。文章第段讲述了夏天的紧张旋律,通过“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等句子,详细描写了炎炎夏日中农民辛苦劳作的生活场,景,结尾引用诗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补充说明农民“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以上充分说明了夏季是一个忙碌与汗水交织的季节。解题时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及评分】夏天的农民是忙碌而辛劳的。他们既要忙于收割,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所以说,“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2分),【其他提问方式】文中画横线句子写得很好,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题型1 理解句子含义2013(24题)、2012(23题)、2010(24题) 解答此题,可采用如下解题方法:,(1)从句子的位置角度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如果是总领句,理解它必须从它的下文去搜索相关信息;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 须上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2)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角度分析。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意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3)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入手分析。作者写文章时,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4)从句子的表达特点入手分析。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具有显著的特点,比如,有些句子打破常规,采用超常的组合方式;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先抑后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对以上这样的句子,要从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入手,明确它们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或技巧,进而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这样,会对句子有较深刻的理解。,题型2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013(25题)、2012(24题)、2010(23题),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见文体知识梳理附表1: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考点4 把握作者情感(见第1课时考点1),4. 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思路归纳】阅读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句中“挑”“举”“匍匐前进”等词语均是动作性词语,主语应为人,据此可判断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棉苗、高粱、玉米、瓜秧以人的情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它们的旺盛生命力。解题时能结合修辞手法分析,语言流畅通顺即可。,【答案及评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棉苗、高粱、玉米、瓜秧旺盛的活力,表现出夏天蓬勃的生机。(2分),5.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文段,说说该文段与夏一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夏 夜 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节选自钱钟书围城),【思路归纳】解答此题要从分析两篇文章各自表达的情感角度入手。阅读夏可知,作者以浓烈的笔触描写夏天金黄的色彩和紧张的旋律,在结尾段直抒胸臆以“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表明自己对辛勤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而夏夜一文,作者运用大量的环境描写写夜间“星”的“声息全无”“月亮”的“清新”“草地上的小虫”的声音、“萤火忽明”的“萤火虫”,处处透露着一份安然闲适的景象。根据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及评分】夏一文作者借“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意在赞美在夏天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人民;(2分)夏夜则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作者对宁静且充满活力的夏夜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分)(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