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相关知识.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79464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相关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相关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相关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相关知识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1 页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相关知识一、疲劳驾驶极易引起交通事故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因此,疲劳后严禁驾驶车辆。二、疲劳驾驶是这样形成的引起疲劳驾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驾驶人的疲劳主要是神经和感觉器官的疲劳,以及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的肢体疲劳。驾驶人长时间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动作受到一定限制,注意力高度集中,忙于判断车外刺激信息,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从而出现眼睛模糊、腰酸背痛、反应迟钝、驾驶不灵活等驾驶疲劳现象。形成疲劳的顺序是:眼睛,颈部、肩部、腰部,主要是眼睛和身体的疲劳。要素形成驾驶疲劳的主要原因生活环境居住地离工作地点过远;家务事过多或夫妻不和睦;精神负担重;社交太广,参加文娱活动时间太长。睡眠质量就寝过晚,睡眠时间太少;睡眠效果差;嘈杂的睡眠环境不能保证睡眠质量。车内环境空气质量差,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噪声和振动严重;座椅调整不当;与同车人关系紧张。车外环境在午后、傍晚、凌晨、深夜时段行车;路面状况差;道路条件好,情况单一;风沙、雨、雾、雪天气行车;交通环境差或交通条件拥挤。运行条件长时间、长距离行车;车速过快或过慢;过于限制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身体条件体力、耐久力差;视、听能力下降;体力弱或患有某种慢性疾病;服用驾驶车辆忌用的药物;女性生理特殊时期(经期、孕期)。驾驶经历技术水平低、操作生疏;驾驶时间短、经验少;安全意识差。三、夏季行车容易导致疲劳在夏季炎热天气或驾驶室内温度过热的环境下驾驶车辆,温度高、空气流通差,驾驶人很容易疲劳,往往会感到精神疲倦,视线逐渐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尤其是午后行车极易瞌睡,甚至会出现驾驶人瞬间失去记忆的现象,勉强驾驶会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夏季炎热天气行车,应尽量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出现疲劳时应及时停车休息,不得勉强驾驶车辆。四、高速行车容易导致疲劳驾驶驾驶车辆时,随着速度的提高或持续高速行车,驾驶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驾驶疲劳现象。驾驶车辆高速行驶时,驾驶人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始终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的状态,而随着速度的不断提高和驾驶时间的延长,驾驶人会逐渐出现疲劳感觉。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道路环境单一,交通干扰少,速度稳定,行车中的噪声和振动频率小,易使驾驶人产生单调感而困倦瞌睡,出现“高速公路催眠现象”。由此可见,驾驶车辆高速行驶,容易导致驾驶疲劳。五、驾驶人应对疲劳的办法疲劳,一般可分为身体疲劳和精神疲劳。从疲劳恢复时间来看,可分为急性疲劳、慢性疲劳和积蓄性疲劳。急性疲劳是由于日常劳动所引起的暂时疲劳,经过短期的休息,疲劳就会消失,正常驾驶疲劳就属于这一种。慢性疲劳是由于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而引起的,这种疲劳使劳动质量下降,影响身心健康,短暂休息不能消失。过度疲劳是由于多次疲劳和连续疲劳积聚形成,可能突然以某种病态表现出来,这种不能用短时间的睡眠来恢复,需要经过长时间休养和十分充足的睡眠进行恢复,否则这种过度疲劳会发展成慢性疲劳。驾驶人在出现过度疲劳和慢性疲劳时,都不宜驾驶车辆。六、疲劳驾驶带来的危害驾驶人疲劳时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驾驶人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则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七、高速公路行车防范疲劳的办法高速公路路面宽阔、固定参照物少、车流速度高;既无交通信号灯控制和道路平面交叉,又无行人、非机动车和其他低速机动车干扰,所有车辆都保持较高的速度各行其道有序的行进。在高速公路行车,驾驶人的精力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体力消耗增大,而且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车速,甚至丧失制动减速意识。在这种环境下长时间驾驶车辆会感到单调、枯燥,既容易产生松懈或疲劳。因此,驾驶人没有休息好或感到有点疲劳时,不要驾车进入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最好在1个半小时到2小时到就近的服务区休息一下;若感觉有点疲倦或有睡意时不要在继续驾驶,最好立即休息。八、主动预防疲劳驾驶的办法预防驾驶疲劳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最有效途径,当已经感到疲劳再去改善,就不如做好预防效果更好。预防驾驶疲劳可采取以下措施:(1)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养成按时就寝和良好的睡眠姿势,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睡前1.52小时内不饮食,睡前1小时内不多饮水、不进行过度脑力工作;卧室内保持通风、清洁,床不宜太软,被子不要过重、过暖,枕头不宜过高。(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膳食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A、C、Bl、B2的食物,可以防止眼睛干燥、疲劳、夜盲症的发生;多吃纤维性食物,可以增强胃、肠的蠕动,防止便秘和痔疮;多吃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可以减轻驾驶中的焦虑和烦燥感;饭量以七、八成为好,勿暴饮暴食;每餐间隔以56h为宜,尽量做到定时就餐,切忌饱一顿,饥一顿;饮食应细软,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只吃干食,适量喝汤有助消化。(3)科学的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科学、合理的安排行车时间和计划,注意行车途中的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之间,尽量不在深夜驾驶。(4)注意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休息方式。驾驶车辆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可时常调整局部疲劳部位的坐姿和深呼吸,以促进血液循环;最好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停车休息,下车活动以下腰、腿,放松全身肌肉,预防驾驶疲劳。(5)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干扰。九、缓解疲劳驾驶的方法当开始感到困倦时,切忌继续驾驶车辆,应迅速停车,采取有效措施,适时的减轻和改善疲劳程度,恢复清醒。减轻和改善疲劳,可采取以下方法:(1)用清凉空气或冷水刺激面部;(2)喝一杯热茶或热咖啡或吃、喝一些酸或辣的刺激事物;(3)停车到驾驶室外活动肢体,呼吸新鲜空气,进行刺激,促使精神兴奋;(4)收听轻音乐或将音响适当调大,促使精神兴奋;(5)作弯腰动作,进行深呼吸,使大脑尽快得到氧气和血液补充,促使大脑兴奋;(6)用双手以适当的力度拍打头部,疏通头部经络和血管,加快人体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大脑兴奋。以上方法只能是暂时的缓解疲劳驾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疲劳,唯有睡眠才是缓解疲劳和恢复清醒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第 7 页 共 11 页疾控中心核安全文化的总结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本市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核安全问题上以安全第一为根本方针,以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最终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安全高于一切的核安全理念成为本中心人员的自觉行动,建立一套以安全和质量保证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本中心健全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加强队伍建设,形成安全意识良好、工作作风严谨、技术能力过硬的技术队伍。核安全文化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核安全大厦的基石,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必将随着核事业与核安全事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得到弘扬、创新和发展,为确保核安全,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发作用。经过这次的核安全文化宣贯专项活动,中心内部开展了核安全文化的学习。总结如下:一、树立正确的核安全观念,构建管理体系、建立监管机制。经过这次学习,单位职工树立了正确的核安全观念,本中心构建核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监管机制、落实安全责任等决策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根本方针,并就确保安全目标做出承诺。核安全是指对核设施、核活动、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采取必要和充分的监控、保护、预防和缓解等安全措施,防止由于任何技术原因、人为原因或自然灾害造成事故,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情况下的放射性后果,从而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不当的辐射危害。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给予安全措施充分的资源保障,以审慎保守的态度处理核安全相关问题。在核安全问题上有章可循,实际上从一开始就避免了事故苗头的产生,准备工作做好,预防工作做好,生产过程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安全质量自然能够保证。二、提高技术人员的参与和责任意识。经过此次学习,相关技术人员正确理解和认识各自的安全责任,做出安全承诺,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为核安全创造工作氛围,维护自身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作出努力。技术人员工作程序都要有详细记录,形成的资料、文件要妥善保存。方便在以后,有值得推广的做法可以查看原始资料进行提炼,出现了问题可以分清责任,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核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问题,既和单位有关,也和个人有关,是疾控中心职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三、培育学习型组织。经过此次学习,大家认识到自身的相关知识水平有限,迫切要求提高相关技术业务水平。本中心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积极开展培训、评估和改进行动,激励学习、提升员工综合技能,形成继承发扬、持续完善、戒骄戒躁、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自我超越的学习气氛。四、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建立对安全问题的质疑、报告和经验反馈机制。中心努力设置适当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建立公开公正的激励和员工晋升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客观公正地解决冲突矛盾,营造相互尊重、高度信任、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同时中心倡导技术员对安全问题严谨质疑的态度,建立机制鼓励相关工作人员自由报告安全相关问题并且保证不会受到歧视和报复。中心班子承诺及时回应并合理解决员工报告的潜在问题和安全隐患,建立有效的经验反馈体系,结合案例教育,预防人因失误。这就需要我们创建和谐的公共关系,在日常的协调工作中要多思考,一件事情协调起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如何处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我们也应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查和总结,检查出工作中的不足以得到及时纠正或改进,有效避免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和损失,也非常有助于我们形成质疑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核安全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应持续不断推进。在核安全问题上,中心也存在问题:1、相关技术人员在核安全的意识和专业知识水平较发达地区技术人员弱,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从业人员要对自身严格要求,养成一丝不苟的良好工作习惯和质疑的工作态度,避免任何自满情绪,树立知责任、负责任的责任意识,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的法治观念,持续提升个人的核安全文化素养。2、粤西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上跟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制约了单位组织在核安全问题上的进步。望上级部门在经济、物质上多支持粤西地区核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核安全问题,本中心做出承诺,构建企业自身的核安全保障机构,将良好核安全文化融入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加大培育核安全文化的资源投入力度,定期对本单位的核安全文化培育状况、工作进展及安全绩效进行自评估,保证核安全文化建设在本单位得到有效落实。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x年6月23日第 10 页 共 11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