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75370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觉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知觉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知觉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知觉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5 页知觉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知觉在安全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知觉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如何,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矿工们在井下作业,要做到高效和安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事物和特殊环境的感知、记忆、理解,达到人与性格、事物与环境、生产与安全的适应和协调。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的客观环境,才能为排除不安全隐患奠定认识基础。同时,只有矿工知觉出不安全隐患才能在行为上、技术上做到预防,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要按照感知规律来认识和观察井下环境,具体运用知觉的方法有:运用强度性,增强刺激感。被知觉的事物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才能达到知觉的清晰。一般来说强烈刺激容易被知觉;微弱刺激容易被忽略。在井下安全管理中,适当运用知觉对强度的敏感特征,多搞一些安全标志,搞一些相对强度如静与动、白与黑等,提示矿工们注意,增强知觉效果。总之,煤矿安全管理应充分利用知觉对强度的反映规律,改进和完善矿井的安全标志,以此自觉提高矿工的安全警惕性。运用对比性,增强印象感。为了突出不安全的隐患,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重视,在管理中要自觉地运用不同事物的对比,以增强人的知觉印象。不同的颜色对比、不同的形状对比、不同的声音对比、不同的环境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增强安全知觉印象,达到观察安全隐患的能力。运用协同性,增强有效感。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运用协同性原理,调动各种感官,参加知觉运动,使人的知觉达到更加有效的程度。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听的东西只能记住15%,而看的东西则可以记住25%。所以,搞安全教育应做到形式多样化,达到耳听、眼看、手到,特别是对新设备的操作和新技术的掌握,要进行试操作以及岗前培训。第 3 页 共 5 页矫正、弯曲和铆接作业的安全技术在生产中钳工经常把一些变形的条料、板料、棒料及其他型材,采用捶击的方法或在压力机上加压,或采用专用工具使原材料变形的方法加以矫正。也经常要把一些平直的条料、板料、棒料及管子等坯料弯成一定形状的工件。还经常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件用铆钉铆接起来;从事这些作业时,都是利用一些简单的手工具进行的。一些大型零件的矫正或在大的原料上下料时,还要进行搬运和起重工作。在这些生产实际的操作中,如没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没有必要的安全知识、不重视安全生产;不但会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而且很可能会发生事故,使操作者受到伤害。其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有:1.在施工前,对作业场地要进行清理,使场地清洁、整齐、工作活动方便,避免在工作时绊倒或碰伤手脚。2.在吊运原料或工件时,要把物件捆好、捆紧,不要站在物件下面,避免物件在吊运中受振动或其他原因滑落而发生事故。下料时,尽量避免把原材料放在人行道或运输道上,并要垫放平稳,竖立的工件要有可靠的支撑,防止倾倒。3.在弯曲直径12mm以上的管子需要加热时,动火前应注意周围有无易燃易爆物品,以防止发生火灾。4.使用大锤时,起锤前要看后方是否有行人。手握垂柄时,严禁戴手套,以防止大锤滑出。挥锤时,注意防止锤柄端部搅住衣袖,发生走锤的危险。两个人配合时,避免相对工作,以防锤头脱出飞往对方而发生事故。挥锤时要精力集中,听从指挥,随时注意工作物的变化和所需锤击力的大小。5.用锤击的方法矫正细长的型材时,一定要注意工件的回弹(因被矫正的材料都是塑性材料,一般弹性都比较大)。如果工件没有固定,锤击时工件则可能弹起,碰伤操作者。如果工件只固定一端,锤击时没有固定的一端也可能弹起,碰伤身体。工件用锤击法矫正时,如果用手掌握工件,一定要注意锤击时手掌的受振问题,采取必要的防振措施;否则手掌易被振伤。如果原材料上有较厚的氧化皮,锤击时要注意氧化皮飞起伤害眼睛。6.在使用压力机或剪床等机械设备时,要严格遵守所用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多人作业时,要统一指挥、互相配合,思想高度集中,并要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7.工作结束后,应把工具收拾好,材料、工件堆放整齐,安置平稳;防止歪倒或倒塌伤人。场地要清理干净,并保持通道的畅通。第 4 页 共 5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