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鉴赏-新人教整理.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70505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7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田园诗鉴赏-新人教整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山水田园诗鉴赏-新人教整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山水田园诗鉴赏-新人教整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水田园诗 鉴 赏,高考实例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一 山水田园诗概况,山水田园诗起源 山水田园诗特点 山水田园诗代表,1、山水田园诗起源,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础。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2、山水田园诗特点,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语言质朴淡雅,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3.山水田园诗代表,孟浩然,王 维,孟浩然(689-740) 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他的田园诗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体现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 孟诗思想内容不甚丰富,但从艺术的完整、精美上来讲,与王维完全可以并驾齐驱。,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孟浩然诗歌风格特点 1、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2、语淡而味浓。,王 维(见基本阅读),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其他山水田园诗人代表还有,祖咏 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祖咏的诗作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练。终南望馀雪尤脍炙人口。,储光羲 诗风清新、自然,孟郊 字东野,与韩愈结为“忘年交”。性格耿直倔强,在官场上失意,终身清贫。但诗作享有盛名 ,被称为“苦吟诗人“。他以亲身经历创作了不少反映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的诗篇。他的诗立意新颖,具有独创风格。代表诗游子吟、游终南山。,常建 诗风清幽、孤僻 题破山寺后禅院,二、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1思想内容: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鉴赏,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3、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宿建得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1、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什么?有什么作用?,移舟泊烟渚。“移舟“点出“江行”,“泊”点出题面上的“宿”字, 而”烟渚“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逗引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2、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 新”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日之夕矣,而自己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三、诗歌鉴赏,终南望余雪,作者简介 祖咏(699一约746),洛阳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与王维、储光羲等友善。,写作背景,这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广余里,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诗人便欣然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思考讨论,1、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 ,诗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没有。诗人这样写是写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2、这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有没有从诗中体现出来?,积雪浮云端,2、“城中增暮寒”暗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但最后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抒写了关心人民疾苦的忧虑。,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储光羲: 19岁(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因仕途失意不满时政弃官而走,一度与王维隐居终南山纵酒论诗。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贬往岭南,不久便客死异乡。,补充注释: 尚:崇尚。 浩荡:这里指襟怀坦荡。 畋(tin)渔:打猎捕鱼。 代指闲适的生活。 植:种植。 葵藿:指葵菜和藿菜。 树:动词,种植、栽种。 翔集:飞翔、聚集。 日:一天天。,基本解读,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对比,写自己隐居 的志向,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 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译文: 山林河泽有时昏暗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里暂且闲居一段时间。 家里的环境充满农家风情:满园里种满了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 连飞禽都与我相知,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具体写田园生活之乐,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进一步明志,鉴赏要点,主旨:此诗写自己_之乐。 艺术特色: 诗风_,运用了_的表现方法。,隐居田园,质朴自然,白描,知识点回顾: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 在诗歌中,指不用华丽的辞藻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思考讨论,此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比较,两诗有何异同?,游终南山,作者简介 孟郊字_,湖州武康人,早年屡试不第,曾客游河南、邻宁等地。贞元十四年方登进士第,做的官都不大。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日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东野,孟郊一生,生活贫困,仕途潦倒,诗歌内容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失意的不平之鸣。与韩愈合称_ 诗歌主要风格特征:凄苦冷涩 奇崛硬险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孟郊秋怀 元好问 “东野穷愁死不休, 高天厚地一诗囚。”,“韩孟诗派”.,孟郊诗歌“奇崛硬险”的特点在这首诗中是怎样体现出来?,分析:“南山塞天地,日月石山生。” 终南山虽高大,但还没有高大到充塞于天地之间,此处以_手法写出了诗人身处深山的独特感受。一个“塞”字,用得硬险。 着一“生”字,“险”而不“怪”,唐诗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残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无这几句中所表现出的情韵。,夸张,“高峰夜留景, 深谷昼未明”两句的风格仍然是奇险. “高峰夜留景”写山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幕之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晖。“夜”与“景”(日光)本不应同时出现,诗人却把它们安排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这里极言山高。 “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一片幽暗。“昼”与“未明”也是一对相反的概念组合在一起。这里极言谷深。,“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译文:大风吹过松柏,枝叶都向一边倾斜; 松涛阵阵,万壑俱响,更显山谷清幽。 “驱”字下得险, 写出山风的威力惊人。 “拂”字也下得险。声音本是无形无色的,如何“拂”呢?因为长风过处,叶叶飘拂,声音自然发出。 这里就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了,既能看见万壑松涛,又能听见万壑清风。,“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此二句,颇有言外之意。 即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又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功名利禄看得就淡了,“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诗歌主旨 通过写终南山的_之景,表达诗人_的志向。,雄奇险怪,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终 南 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游终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王维,孟郊,二者在意境与表现方法上的不同,意境方面:王诗意境开阔景象博大,情景自然浑成。孟诗意境幽深景象奇特,情感直露。 表现方法方面:王诗以写景为主,移步换景,在动态中描绘景物;结句采用暗示手法,隐含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孟诗写景兼具抒情,以静态为主,抒情采用类比抒情,如以山比人,“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结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凡俗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鉴赏山水田园诗,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宿建德江“野旷天地树,江清月近人。”中的“旷野”、“天”、“树”;三个意象就写出了“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清江”“月”,正是因为明月在天,而江水清澈,倒影在水中就好像在人的身边一样。从这两句看作者既有远眺,也有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富有艺术美。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终南望余雪中“积雪浮云端”就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句。很好地写出了“积雪突出云端之上,云在山腰缭绕,而积雪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的明丽景象。令人欣喜。,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结合宿建德江体会,写作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水近人”作者采用了远近的手法。 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 如“城中增暮寒”就是作者看到眼前的景之后的虚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