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主要思想.doc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70242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的主要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语》的主要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 论语的主要思想 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孔子思想的主要精华有:“仁”的思想;“礼”的思想;中庸思想;教育思想;“孝”的思想;天命思想。“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礼”的思想“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最为崇奉的是周礼。礼的精神主要体现为“仁”、“恭”、“敬”等方面。“仁”是礼的最根本的精神内容,“恭”是对人的庄重和顺,“敬”是对人严肃真诚,以礼相待。在孔子的观念中,“正”就是合礼,“割不正,不食”,没有礼就无以立身成人。孔子主张以礼义来规范人欲,他一方面承认人欲的存在和满足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强调以礼节欲,克制欲望的膨胀,达到“仁”的道德境界,他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中庸思想中庸之道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在实际运用中:时常变通,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但都要遵循认同最高标准“中”。变通是手段,稳定是目的。注意避免“过”与“不及”,认为“过犹不及”。如孔子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强调不可则止。处理事情要注意分寸,不要使行动突破质的规定。倡导无可无不可。同时也反对不讲原则,“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中庸不是指中间道路,老好人,泥守居中。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讲学的教育家。教育对象:他主张“有教无类”。教育目的:孔子把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作为目的,认为“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六经”(或“六艺”),以“文行忠信”作为施教的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学习规律:要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学”与“思”的关系。教育方法:注重启发 、诱导 ,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注意切磋讨论,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孝”的思想“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孝”指尊敬顺从父母,“悌”指尊重兄长,是中国古代处理家族内部两大关系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孝是仁之本。做到“孝”一要合礼,二要真情实感。不孝就是不仁。孔子对其学生所讲的孝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无违,即绝对地服从父母的意志,即使知道父母错了,也要好言相劝,劝告而父母不理,仍然要和颜悦色的顺从父母。其二是“敬而能养”。孔子认为只是在生活上赡养父母并不是孝,敬才是孝的本质。其三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孔子的孝体现着仁,贯穿着礼,他要求人们对待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孝道有局限性。天命思想“天命”即尊天信命。强调天人合一,主张畏天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居于首位。重要的一点: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乐观,将天道运用于人道,承担起社会责任。 赞成敬鬼神,对鬼神既不盲目肯定,也不盲目否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