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 信息给予题与开放性试题课件.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6793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 信息给予题与开放性试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 信息给予题与开放性试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 信息给予题与开放性试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给予题与开放性试题,类型一:信息给予题,1.主要考查方式 本题型一般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特点是题干部分提供信息,包括生产生活实践、新闻媒体报道、科技成果介绍、历史事件记载和社会热点聚焦等;问题部分主要是围绕题干所给的新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设问。 其特点是:构思别致、题材新颖、思维富于灵活性、潜在性和创造性。它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也能反映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加工处理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2.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信息给予题是运用题给信息,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因此解答好信息给予题应注意以下环节:一是认真审题获取信息;二是结合问题处理信息,应变创新(创设新情境)。解题中不是机械模仿,也不是随意发挥,即要求学生能把现场自学所得概念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抓住信息,将“新”、“旧”知识衔接,问题便迎刃而解。,即 另外,平时学习中多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培养自学、迁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提高自己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例1】仔细分析下表中所列物质的各种参数,请写出你从表中发现的三条规律或信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规律,解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各物质的密 度得出: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通过对比各物质的熔点得出:不同物质熔点一般不同;通过比较各物质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得出:导电性越强的物质一般导热性也越强,表中物质银的导电性能最好等。 【答案】(1)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2)不同物质熔点一般不同;(3)不同物质熔点一般不同,类型二:开放性试题,1.主要考查方式 开放类试题一般是指答案不惟一或解题方法具有多样性的试题。该试题在一定的“主题”内具有不惟一性,常表现为: (1)条件开放型。即解题条件不充分,依据不明确,它要求在不违背题意的条件下,检索各种可能的条件和依据,以达到解题的完整。 (2)结论开放型。即在解题条件的指向下,存在符合条件的多个并列答案。解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检索出自己的答案。,(3)策略开放型。即解题方法的开放性。达到同一目的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应努力求异和创新。 (4)综合开放型。即条件和结论均不惟一,开放程度高,思维空间大,灵活性更强。,2.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的问题 开放类试题能为同学们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在解题途径、答案等方面便显出多样化: (1)突出主题、抓住要点:如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哪些?此为简答型开放题,简答时须围绕空气污染的诸因素,而不能扯到水污染、白色污染等。 (2)多角度,全方位: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但需要保证论述的科学性、正确性。 (3)在综合应用中善于灵活应变,寻求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一装置多用或多装置一用等。,【例2】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图中表示向甲中加入乙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你写出图中所获取的信息: (1)甲是 _ ;(2)乙是 _ ; (3) _ ;(4) _ ,【解析】图象中的pH值的起点小于7,说明甲溶液显酸性,为盐酸,则乙是氢氧化钠溶液;随着加入的乙的量的增加,pH值逐渐增大,与7相交的地方即c点pH值为7,二者恰好中和。 【答案】(1)盐酸;(2)氢氧化钠溶液;(3)c点表示两溶液恰好中和,c点的pH为7; (4)反应前溶液的pH大于7,随着乙溶液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增大(合理均可),【例3】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 (1)请从“构成物质微粒”的角度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氢气、金刚石、氯化镁、水、铝、氯化钠、铁、二氧化碳、碳酸钠。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 ; 。 (2)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将有关物质组成的下列图示补充完整:,(3)从定量(宏 观、微观)的角度对化学反应2H2+O2 =2H2O进行描述(各答出一项即可): 宏观 ; 微观 。,解析:(1)因为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气态单质、共价化合物一般由分子构成,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的,可知由原子构成的是金刚石、铝、铁,而氢气、水、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由离子构成; (2)从宏观物质的质量以及微观结构的数量关系分析可知: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后会变成离子;,(3)依据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从宏观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体现: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质量之比为H2:O2:H2O=1:8:9;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等;从微观结构的情况可知: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分子数之比为2:1:2;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都没发生变化等;,答案: 金刚石、铝、铁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氢气、水、二氧化碳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每空只要有一种物质错填就不得分) 单质 化合物 分子 离子 宏观: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质量之比为H2O2H2O=189;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等;微观: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分子数之比为212;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都没发生变化(宏观微观各答出其中任意一项就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