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进水应急须知.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6596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舶进水应急须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船舶进水应急须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船舶进水应急须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船舶进水应急须知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0 页船舶进水应急须知2.实施步骤2.1船舶按要求配备堵漏器材,并保持这些器材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存放位置要便于取用。2.2船舶进水后的应急操作技术指南:船舶如在航行中发生碰撞、触礁、搁浅等事故,造成船壳板破洞进水,或在风浪中甲板大量上浪,或波浪冲击,壳板损坏,致使舱室进水,应即发出警报;将船驶离主航道/或深水水域,在确认船舶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堵漏和采取其他抗沉措施。同时报告公司和主管机关。2.2.1如碰撞造成破洞,他船撞入我船体,危及我船安全时,应马上通知他船用慢车顶推到附近浅滩坐浅。2.2.2如发现排水及堵漏已无法控制船舶下沉的时候,要尽可能将船驶离主航道/深水水域,选择就近抢滩,力争避免船舶全损。2.2.3如果碰撞、触礁、搁浅引起船壳破洞,判明舱室破损进水方法是:根据船舶横、纵倾状况,估计破洞概略位置;舱室的空气管,如有流水声或水流漏出,则可判定该舱进水;如油舱进水,开舱察看水流情况,判断破洞的概位,而后进一步探明破洞的准确位置和大小。2.2.4排出进水,堵塞破洞。2.2.4.1发生破洞进水应急情况,船长即命令机舱启用排水系统,待查明属于油舱或首尾尖舱进水,一般不会因进水而丢失全部储备浮力;如机舱进水,即应全力排水,以争取时间进行堵塞破洞工作。2.2.4.2堵塞破洞:查出破洞位置及大小,判断破洞对船舶危害程度,同时采取措施堵塞破洞。2.2.4.3关闭水密舱盖,阻止进水漫延,如破损较大,进水是不断增加,隔仓壁可能变形,或有被破坏的危险时,必须加强隔仓壁。在进水仓的全部相邻仓采取防止仓壁受压弯曲变形的支撑补强措施。2.2.。4.4尽可能保持船体平衡。如进水后,发生纵倾或横倾,要采取调整压载或压水等方法,尽量保持船体平正,以利于堵漏或抢险。2.5如就近无法抢滩,破洞无法堵塞,经确认已无法挽救船舶下沉时,应即发出求救信号当机立断,发弃船命令(如条件许可,应事先请示公司),转入弃船应急部署。2.6弃船后,船长应在难船附近守候,直到船沉没为止。如发现船不再下沉时,应马上返船,采取抢救措施,并发出求救信号,要求公司或就近船舶,前往救助。3.记录事故发生后,有关人员应做好并妥为保存事故原因、经过和处理过程的记录,船长应写出事故报告,为以后处理事故、找寻原因、保险索赔提供依据。第 3 页 共 10 页船舶配套相关作业安环操作须知1船舶水手(带缆靠泊工)1.1工作前检查甲板通道清除障碍物,保持环境整洁和通道畅通。1.2航行中应协助驾驶员进行值班瞭望,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汇报。1.3拖带作业中,要穿好救生衣,随时检查缆绳松紧情况,艏、艉应有专人值班,不得擅离岗位。1.4航行中应将本船物料固定好,防止受风浪的影响而晃动、倾斜或翻倒。1.5船未停稳,不得向另一船跨跃。拉钢缆时要戴好手套,套缆时要当心手指被轧。1.6经常检查钢缆绳索,进行涂油保养,发现磨损或断股,应按规定及时更新。1.7在桅杆或船舷外档作业应系挂保险带,穿好救生衣、并有二人配合操作,同时应悬挂好慢车信号。1.8进、出坞及水上作业前,应有专人负责悬挂信号球、旗和各种应变措施。1.9在防汛防台期间应服从指挥,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工作。1.10严禁上班饮酒或穿拖鞋作业。经常冲洗甲板、擦净门、窗灰尘,保持环境整洁。2带缆工2.1船舶进、出公司及码头移泊时,必须做好系、解缆准备,并做好系、解缆工作。2.2因搭梯需要焊旁板时,应根据总管及船方指定位置作业,办理好明火作业申请手续,焊缝检验合格后方可搭梯。2.3每天必须详细检查上船梯、台,外档过船梯、跳板安全网等完好状态,发现隐患立即纠正,及时排除故障。2.4船舶在码头试车前,必须检查试车船舶和前、后船舶的缆绳松紧情况,检查扶梯、上下转台、过船梯、安全网的完好状况,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必要时应通知停车。2.5吊运扶梯、平台等物件时,应遵守有关起重作业操作规程。2.6台风及大潮汛期间,当班和值班带缆工,必须认真做好船舶缆绳加固和巡检查,不得擅自离开岗位。3船舶驾驶员3.1工作前,检查驾驶室内仪表、指示器、罗径、车钟及喇叭等是否正常。船长应根据水上作业的任务大小特点,提出可行的拖带、离靠泊方案,向全体船员传达,做到人人心中有数。3.2开航前应进行原位试车,检查主机、舵机、锚机、副机运转情况,确认正常后方可开航,并做到进出港口鸣号示意、礼让三先、集中精力、谨慎驾驶。3.3在拖带作业前要有专人指挥瞭望、检查通讯设备是否完好,通讯联系是否畅通,检查被拖船只的外部是否有电缆、风管、水带、脚手或其它障碍物牵连,了解周围环境及钢索、尼龙缆、绑套情况,确认符合作业要求后方可动作。3.4船未停稳,禁止从一船向另一船跨跃解缆,停靠部位上、下有高低时,应通知搭好跳板,切不可莽撞跳跃,谨防发生事故。3.5驾驶员在拖带作业中,应对对方船型、吨位和风力、风向及潮汛有充分了解,指挥判断得当,应急措施果断有效。3.6自觉遵守水上安全航行规则。严禁抢道航行或开“赌气”船。3.7严禁酒后驾驶或无证驾驶船舶。3.8配合进、出坞或船舶上、下船台过程中,拖轮驾驶员必须密切配合,听从指挥。3.9防台防汛期间应认真做好值班护船工作,不得擅离岗位,必须听从调度,积极参加救援抢险工作。3.10认真记好每天工作日志或航行日记,并做好船舶内、外清洁工作。4船泥工4.1上班前要检查工具、设备及周围场地环境,确认无误后方可操作。4.2作业中必须正确穿戴好防护用品,禁止在禁区内吸烟。4.3在脚手板上工作时,工具、物件要放置整齐、稳妥,以防倾倒坠落伤人。4.4使用卷扬机时要有专人开车、专人指挥。4.5砂浆机在运转过程中,不得将铁锹等工具伸进去。4.6卷扬机、砂浆机应由电工接线。电线应防止重物挤压或拉坏,使用者应经常检查电源线,防止破损、漏电引发触电事故。4.7凡在狭小舱室、各种液体舱或容器内等处工作,必须要有两人以上同时操作,操作时要相互照顾,手提照明应使用36V低压灯。4.8工作场地应保持通道畅通。工作结束时应及时清除剩余的物料,做到工完、料清、场地净,保持环境整洁。5风、水工5.1使用车辆运送物品时,应严格遵守车辆运输和起重作业规定,运送的物件要捆扎牢固,并随车押运。5.2工作中要检查作业场地环境,风、水管应架空铺设。5.3大舱、双层底抽水、架设水泵遇高处作业时,必须挂好保险带,以防高空坠落。5.4经常检查风管、水管使用情况,发现损坏及时更换。5.5氧、乙炔气包及皮带应架空铺设,完工回收后应及时检查和修理,确保提供现场使用的气包,皮带无泄漏。6清舱工6.1清舱作业人员必须接受防中毒危害安全知识教育后方能上岗,必须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能、特征及其危害性,掌握自我防护方法。6.2清舱人员严禁带火种上船,不准穿着带有静电服装和有钉的鞋子在船在作业。6.3作业时必须服从管理,进入生产现场应先检查作业环境,落实好安全措施。并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定。6.4作业前检查所使用工具并将其放置在妥当的地方;作业现场上、下扶梯时要集中思想,抓牢站稳,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6.5在打开道门洞后,不得直接进入舱(柜)室,待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狭小舱(柜)室作业必须二人以上,并做好监护工作。6.6工作照明必须使用36V以下安全电压,使用手提式灯具必须为防爆型灯具。如工作中需使用非防爆型照明灯具时,必须经有关部门及按理人员同意后方可使用。6.7作业中用电必须由专职电工接线,严禁私拉乱接,电器设备要有专人负责。6.8清舱时应自上而下有序进行,多人作业要密切配合,如须通风应使用防爆风机。6.9对有疑问的油舱、油柜进行清洗,必须由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测试检查,经批准后方可施工。6.10清舱作业完工后,作业人员必须对舱室进行全面检查,清除现场的油棉纱、回丝布等可燃物并保持通风;同时清点工具,防止遗忘在舱内。6.11关闭刀门盖时,必须经船方或总管同意,关闭前应派专人进舱进行检查,并派人在刀门口监护,确保舱内无人、无杂物后,方可关闭,并与船方或总管做好交验工作。6.12清舱过程中及清舱结束后的废油箱、桶、器具等,必须放置在安全不会产生污染的地方;各种废弃物、垃圾应按指定地点存放。严禁将油污、废弃物、垃圾等倒入长江、泄放到船甲板或码头上,做到工完、料清、场地净。7坞壁车司机7.1司机必须经过培训,持证操作,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穿好防滑鞋。7.2进入驾驶室前,应检查周围环境,清除顶部浮砂、积雪。防护栏杆必须保持良好,不得在驾驶室顶部逗留。7.3熟悉车辆性能,开车前检查液位、保险滚轮,确保滑触线绝缘,轨道无障碍物,空调运行正常。启动后应在原地试车,确认安全后,方可允许作业人员进入工作斗。7.4操作时,应精力集中,谨慎驾驶,听从施工人员的指挥,严禁酒后开车,禁止有看书、看报或听收音机、录音机等分散精力的行为。工作中发现有漏油或异常应立即停车,待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操作。7.5驾驶员应督促工作斗内施工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除用于施工作业外,坞壁车不得作为搬运、装卸物品或人员上下的工具。7.6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行驶至指定位置停放,将工作斗拉高搁妥,关闭滑触线电源,清理驾驶室,关闭锁好门窗。7.7车辆修理时,必须切断电源并挂好禁止合闸标识,非修理人员不得碰触电源开关。修理结束后现场做好“5S”工作,防止油污染(包括加油时)并做好用车记录。7.8定期进行保养,保持驾驶室、车身整洁,窗玻璃视线清晰。第 9 页 共 10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