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救护专业隐患排查标准.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6382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救护专业隐患排查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矿山救护专业隐患排查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矿山救护专业隐患排查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矿山救护专业隐患排查标准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9 页矿山救护专业隐患排查标准值班员一、重要隐患1、接到事故电话后出动不及时。2、接到事故电话后出动人数不符合要求。3、在灾区工作时队员出现身体不适,氧气呼吸器发生故障难以排除时,全小队不及时撤出。二、一般隐患1、事故电话不完好。2、接听事故电话未记录事故时间、地点(事故矿井)、类别、遇险遇难人员数、通知人姓名及单位。3、未及时拉响预警铃或发出事故警报的。4、未及时向领队指挥员报告。5、携带装备、设备、仪器不齐全或不完好。6、未正确佩戴氧气呼吸器或擅自脱下氧气呼吸器、摘掉氧气呼吸器面罩。7、使用过的仪器装备未及时恢复到战备状态。救护队员一、主要隐患1、对灾区情况不了解,进行抢险救灾的。2、对事故发生地点判断失误。3、延误处理事故时间。4、进入灾区前,未进行战前检查。5、未及时传递灾区信息。6、巷道交叉口应设置明显的路标,而未设置。7、出现威胁救护队员人身安全险情,不及时撤出的。8、漏撤灾区及受威胁区域人员。9、救助伤员时,救助人员没有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未采取预防措施。10、通过非呼吸性和污染性气体环境未给伤员正确佩戴呼吸器。11、对受伤人员处理不正确或搬运方法不当。12、发生水灾未切断通往灾区电源,未设警戒、撤人。13、没有构筑临时防水墙。14、构筑临时防水墙位置不正确或防水墙工程质量低。15、防水墙附近支架未进行加固。16、出现火情不及时采取措施的。17、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正确。18、未随时对火点周围巷道的气体、温度进行检测。19、未按规定检测有毒有害气体。20、随意改变灾区通风系统。21、应探巷道出现漏探。22、处理顶板事故未进行瓦斯检查和观察顶板。23、处理顶板事故未对巷道进行临时支护。24、对事故现场情况未做记录,未向救灾指挥部汇报。瓦斯排放一、主要隐患1、无措施排放瓦斯。2、排放瓦斯的风机喝循环风。3、未按措施撤人及设置警戒的。4、未按措施切断电源。5、风量控制不稳定。6、排放瓦斯“一风吹”或超量排放。7、未设专人检查回风流瓦斯。8、未作联合检查。二、一般隐患1、排放完毕未和现场瓦检员交接的。启封密闭、探险一、主要隐患1、现场风量配置不足强行作业。2、未撤出回风侧人员和设置警戒。3、未切断回风流的电源。4、未使用防爆工具扩大洞口。5、未进行锁风。6、队员在灾区行动不谨慎,碰撞产生火花。二、一般隐患1、未按规定对各种气体进行检查。2、发现异常情况不及时汇报,不处理。3、应探巷道漏探。4、启封密闭、探险未按措施执行的。矿井安全预防性检查一、一般隐患1、未按规定对采掘工作面的气体进行检测。2、未对“一通三防”隐患进行检查或无纪录的。3、未绘制采掘工作面通风示意图或绘制的通风示意图不完全。技术操作一般隐患1、带电操作。2、检查出来的问题未进行处理。3、密闭时未进行底板、两帮掏槽。4、封闭不严密。高温烟巷、井下救灾演习一、一般隐患1、漏撤灾区及受威胁区域人员。2、发现异常情况不及时汇报。3、随意改变灾区通风系统。4、应探巷道漏探。5、未随时对着火点周围巷道的气体、温度进行检测。6、出现威胁救护队员险情,全小队不及时撤出。7、救助遇险遇难人员不及时、方法不正确或搬运伤员不当的。8、通过非呼吸性气体或污染性气体环境未给伤员正确佩戴呼吸器。9、未采取正确的灭火措施。10、未断电,验电或带电操作。氧气充填泵操作一、主要隐患1、氧气充填泵房内有烟火。2、氧气充填泵房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第 5 页 共 9 页矿山救护地面模拟训练系统作业操作规程1使用训练设备时,操作和训练人员必须通晓和遵守训练、操作规程。2训练系统操作的工作人员,应具有机电专业知识,并在经过本训练系统专门技术操作培训,熟悉各机电设备的功能作用,掌握操作规程和排除一般性机电故障的技能后,方可准许操作本训练系统设备。3工作人员的职责是:指导和监测训练作业,控制、操作训练设备和调节训练条件,负责日常检修维护整套训练设备,确保各部件运行工作状态完好。4矿山救护队应以小队为单位,定期进行地面模拟训练系统训练。每次训练必须佩用氧气呼吸器并携带好必要的救护装备。5控制室监控指导人员由工作人员和负责战训人员担任。参训小队全体队员必须服从控制室人员指挥,严格按照训练科目,程序和控制室发出的指令,有秩序地进行逐项训练。6必须按操作顺序规定,开启控制台上电源主开关及钥匙键开关。然后观察故障灯指示检查系统,对所有机电设备进行检查,确定其对应的功能按键动作是否灵敏可靠,以便提前排除隐患故障。7调节各监视器图象的亮度和对比度,达到能清晰地反映出训练场面;调节对讲系统的声音,消除对讲发话失真现象,真实有效地传递对讲内容。8训练前准备工作(1)根据训练要求,设置体力检力器的牵拉次数;设置循环梯爬高米数及爬行速度;调校平板机坡度;(2)按照发烟机技术要求规定,添加发烟剂溶液,使喷射气体CO2钢瓶中压力达到48兆帕,并进行预热加温;(3)关闭高温室各密封门,开启高温室加热升温装置,以达到训练要求所规定的温度;(4)正确调试斜、竖平巷接管训练设施的检验装置,钢瓶中检验气密性的气体(空气)保持在2025兆帕。9电源主开关开启15秒后,开启钥匙键开关,再停15秒,待电流、电压稳定后方可操作其他各监控系统按键。应先后开通屏幕监视系统和录放像系统及部分照明系统,其它系统可根据训练进展需要随时进行开启或停止操作。10操作动作具体要求:按键开停,每次只准安置1个功能按键(不允许同时安置2个或2个以上的功能按键);对加温按键要间隔5秒操作,按键动作要轻、稳、准;训练中队员自身发生意外,应操作紧急红头按键,开通风机和照明系统,并通知参训人员迅速撤到安全地带。11操作过程中,必须密切注视控制台上的故障指示灯。若此灯无显示,应将开通的所有功能按操作顺序逆向操作,依次回到停止状态,尽快排除故障;若出现的故障当时无法排除,应停止训练,由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对训练设备进行检修。12进行罐式往返训练时,应严格要求训练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规定的往返次数。13进行检力器训练时,当允许训练指示灯(绿灯)显示后,参训队员应双手紧抓操纵杆,两手臂距离相当于肩宽,利用绳索和绳轮牵拉拉锤。每次牵拉用力要均匀,直至计数指示灯(白灯)显示,然后顺势慢放拉锤。如此往复直至完成预置的牵拉次数。禁止斜拉或身坠拉锤。14进行循环梯训练时,当看到允许训练的绿灯指示后,参训队员应踏上梯蹬,眼睛视线与指示灯保持水平,要1次1个梯阶地攀登,直至完成预定的爬高米数。严禁任何人触摸循环梯下部自动闭锁保护装置。15进行平板机训练时,待参训人员在平板机上站稳后,工作人员才能开机,并按训练要求控制速度和里程。16进行斜竖平巷接管训练时,参训小队应分成3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拆装管路训练。训练结束后,由工作人员用检验装置检查接管的气密性。17上述训练全部结束后,参训小队进入待机室(相当于处理事故时的井下基地),关闭密封门,并应对佩用、携带的装备进行再次检查,为进入高温室训练作好准备。18当接到进入高温室训练的指令后,参训小队应立即进入高温室,进行高温浓烟训练。在烟雾缭绕,噪声音响,高温热射和光模拟效应的有限空间里,参训队员在模拟训练网络巷道里,进行过低巷、爬窄巷、过模拟暗井和经过高温热区并更换装置等项艰苦性训练。参训队员切勿接触加温装置旁的栅网,以避免灼伤。19每次训练结束后,首先应开动高温室内的排风系统,降温并排出残烟。然后对整个训练系统进行全面检修,排除故障隐患,使各训练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还应消除设备上的尘埃,清扫各室的卫生,为下次训练作好充分准备。第 8 页 共 9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