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火灾成因及处理.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6262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火灾成因及处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气火灾成因及处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气火灾成因及处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电气火灾成因及处理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9 页电气火灾成因及处理1.1电气火灾的概念电气火灾一般是指由于电气线路、用电设备、器具以及供配电设备出现故障性释放的热能;如高温、电弧、电火花以及非故障性释放的能量;如电热器具的炽热表面,在具备燃烧条件下引燃本体或其他可燃物而造成的火灾,也包括由雷电和静电引起的火灾。1.2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1.2.1电线短路俗称碰线、混线或连电。火线与火线或火线与地线,在电阻很小或完全没有电阻的情况下碰在一起,就形成了短路。短路时,由于电阻小,电流会突然增大,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大大超过了线路正常工作时的发热量,并在短路点易产生强烈的火花和电弧,不仅能使电线的绝缘层迅速燃烧,而且能使金属溶化,引起周围可燃物的燃烧从而发生火灾。1.2.2超负荷所谓超负荷是指当导线中通过电流量超过了安全载流量时,导线的温度不断升高,这种现象就叫导线超负荷。不同种类、不同粗细的导线,只能允许连续通过一定量的安全电流。如果电流过载,导线的温度超过正常工作温度,绝缘层加速老化,变质损坏,从而使导线的温度不断升高,严重时会引起导线的绝缘发生燃烧,并能引燃导线附近的可燃物,从而造成火灾。1.2.3接触电阻过大众所周知:凡是导线与导线、导线与开关、熔断器、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的地方都有接头,在接头的接触面上形成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当有电流通过接头时会发热,这是正常现象。如果接头处理良好,接触电阻不大,则接头点的发热就很少,可以保持正常温度。如果接头中有杂质,连接不牢靠或其他原因使接头接触不良,造成接触部位的局部电阻过大,当电流通过接头时,就会在此处产生大量的热,形成高温,这种现象就是接触电阻过大。在有较大电流通过的电气线路上,如果在某处出现接触电阻过大这种现象时,就会在接触电阻过大的局部范围内产生极大的热量,使金属变色甚至熔化,引起导线的绝缘层发生燃烧,并引燃烧附近的可燃物或导线上积落的粉尘、纤维等,从而造成火灾。1.2.4漏电火灾所谓漏电,就是线路的某一个地方因为某种原因(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如风吹雨打、潮湿、高温、碰压、划破、磨擦、腐蚀等)使电线的绝缘或支架材料的绝缘能力下降,导致电线与电线之间(通过损坏的绝缘、支架等)、导线与大地之间(电线通过水泥墙壁的钢筋、马口铁皮等)有一部分电流通过,这种现象就是漏电。当漏电发生时,漏泄的电流在流入大地途中,如遇电阻较大的部位时,会产生局部高温,致使附近的可燃物着火,从而引起火灾。此外,在漏电点产生的漏电火花,电火花是电极间放电的结果。电弧是由大量密集电火花所构成的。这种火花和电弧的温度可达3000C以上,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燃烧。1.2.5遗忘在使用电气设备、器具后,忘记及时断电,而使之长时间工作发热引燃周围易燃物蔓延成灾。这种火灾事故尤其是在突然停电的情况下忘记断电显得尤为突出2.成功处置电气火灾的方法措施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为了防止触电事故,一般都在切断电源后才进行扑救,但火场情况瞬息万变,有时情况危及或者其他原因使得我们不得面对复杂的现场情况对电气火灾进行带电灭火,甚至是在特殊条件或没有其它灭火剂的情况下,我们得用水来灭火,面对这种危险的电气火灾,只有以正确方法和措施为指导,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扑灭火灾,减少我们的人员伤亡,从而起到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的目的。2.1断电灭火电气设备发生火灾,如果没有及时切断电源,扑救人员身体或所持器械可能触及带电部分而造成触电事故。因此发生火灾后,应该沉着果断,设法切断电源,只要电源一切断,扑救方法就与我们扑救一般火灾的方法相同,也就是若能及时切断电源,就意味着这场电气火灾的成功处置我们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因此对于成功扑救电气火灾及时切断电源是关键。2.1.1切断电源的措施有以下几种(1)发生火灾后,用闸刀开关切断电源时,由于闸刀开关在发生火灾时受潮或烟熏,其绝缘强度会降低,切断电源时,最好用绝缘的工具操作。(2)切断用磁力起动器控制的电动机时,应先用接钮开关停电,然后再断开闸刀开关,防止带负荷操作产生电弧伤人。(3)在动力配电盘上,只用作隔离电源而不用作切断负荷电流的闸刀开关或瓷插式熔断器,叫总开关或电源开关。切断电源时,应先用电动机的控制开关切断电动机回路的负荷电流,停止各个电动机的运转,然后再用总开关切断配电盘的总电源。(4)当进入建筑物内,用各种电气开关切断电源已经比较困难,或者已经不可能时,可以在上一级变配电所切断电源。这样要影响较大范围供电时,或处于生活居住区的杆上变电台供电时,有时需要采取剪断电气线路的方法来切断电源。如需剪断对地电压在250伏以下的线路时,可穿戴绝缘靴和绝缘手套,用断电剪将电线剪断。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适当,剪断的位置应在电源方面即来电方向的支持物附近,防止导线剪断后掉落在地上造成接地短路触电伤人。对三相线路的非同相电线应在不同部位剪断。在剪断扭缠在一起的合股线时,要防止两股以上合剪,否则造成短路事故。(5)城市生活居住区的杆上变电台上的变压器和农村小型变压器的高压侧,多用跌开式熔断器保护。如果需要切断变压器的电源时,可以用电工专用的绝缘杆捅跌开式熔断器的鸭咀,熔丝管就会跌落下来,达到断电的目的。(6)电容器和电缆在切断电源后,仍可能有残余电压,因此,即使可以确定电容器或电缆已经切断电源,但是为了安全起见,仍不能直接接触或搬动电缆和电容器,以防发生触电事故。2.1.2在切断电源进行灭火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火灾发生后,由于受潮或烟熏,开关设备绝缘强度降低,因此拉闸时应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操作。如果要切断整个车间或整个建筑物的电源时,可在变电所、配电室断开主开关。在自动空气开关或油断路器等主开关没有断开前,不能随便拉隔离开关,以免产生电弧发生危险。(2)有配电室的单位,可先断开主断路器;无配电室的单位,先断开负载断路器,后拉开隔离开关。(3)切断用磁力起动器起动的电气设备时,应先按停止按钮,再拉开闸刀开关。(4)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恰当,防止切断电源后影响火灾的扑救。(5)剪断电线时,应穿戴绝缘靴和绝缘手套,用绝缘胶柄钳等绝缘工具将电线剪断。不同相电线应在不同部位剪断,以免造成线路短路,剪断空中电线时,剪断的位置应选择在电源方向的支持物上,防止电线剪断后落地造成短路或触电伤人事故。(6)如果线路上带有负载时,应先切除负载,再切断灭火现场电源。2.2带电灭火有时在危急的情况下,为了争取时间,防止火灾扩大蔓延,如等待切断电源后再进行扑救,就会有使火势蔓延扩大的危险,或者断电后会严重影响生产及其它原因无法断电,这时为了取得扑救火灾的主动权,扑救就需要在带电的情况下进行。2.21带电灭火的安全方法有以下几种(1)火势较小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应用不导电的灭火剂如二氧化碳、1211、1301、干粉等进行灭火,鉴于火场情况复杂,为确保安全灭火人员应与带电体保持适当安全距离,以防跨步电压或达到放电间隙而导致触电伤亡。(2)可以采用喷雾水作为灭火剂直接灭火,雾状水几乎是不导电的,所以灭电器火灾时安全性较高。若用开关直流水枪灭电气火灾时不能用充实水柱直射带电体,而要控制好水枪,用点射式断断续续射流灭火,前端要接金属导线入地,防止漏电对灭火人员的危害。带电灭火时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危险依然存在,所以操作要慎重,同时加强安全防护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扑救人员一定要穿戴好绝缘靴、绝缘手套等安全装置;其次扑救过程中尽量不要让水落到身体上、衣服上;要保持与带电物体相隔一定的距离,不能靠近作业;火灭后,设备仍有可能带电,且周围水渍较大,仍需不要接近电器设备周围,否则会造成触电事故。(3)启用固定灭火装置灭火。电力设施通常安装的固定灭火装置主要有以下三种:蒸汽灭火装置;气体灭火装置;水喷雾灭火装置。我们到达现场后,火场指挥员应询问并检查是否启用了固定灭火装置,如没启用,应酌情启用。(4)使用泡沫管枪带电灭火。使用自来水和普通蛋白泡沫液经泡沫管枪喷射出来的泡沫扑灭高压带电火灾效果也很好,电阻率比自来水大得多,最适合扑救大型电力变压器、电缆沟火灾2.22带电灭火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用泡沫带电灭火需注意,在没有形成泡沫时不能冲击带电体,泡沫流淌区域不能有人,以防泄漏电流伤人。(2)水枪喷嘴、灭火器和人体必须与高压带电设备或线路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3)扑救架空高压带电设备或线路火灾时,水枪手应与带电体之间保持尽可能远的水平距离,防止电线断落危及安全。当有电的高压电线断落时,要在距电线落点半径20米之外设置警戒区,禁止人员入内。已处于该区域内的人员要镇静处置,为防跨步电压的伤害,要先扔掉手中的器材,用单脚或双脚并拢慢慢跳离带电体触地处10米以外,即可脱险。(4)在高压带电设备或线路附近进行破拆作业的消防员身体和使用的器材与带电体也要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要防止破拆工具与带电体接触。(5)在配电室(箱)处切断电源时,面孔应背向闸刀,防止电弧击伤。断电后应指定专人守护,防止不知情者随意合闸通电。(6)使用直流水枪灭火时,如发现放电声或放电火花、有电击感时,采取卧姿射水,将水带与水枪的接合部金属触地,以防触电伤人。(7)扑救工业电炉、电烘箱、电烘房等高温电热设备火灾时,应使用气体类或干粉灭火器,严禁用水扑救。因为骤然降温会损坏高温情况下的电热设备,同时水接触高温电热设备后迅速蒸发气化会引起爆炸和炉料飞溅,导致人员伤亡或出现新的起火点。第 8 页 共 9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