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62491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河颂,导,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一、基础感知 读准字音,掌握生字 山巅( ) 哺( )育 png ( )湃 狂ln( ) 发源( ) 屏zhng( ) 浊( )流 z( )长 气p( ) p( )成 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认真听范读。 (2)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组同学诵读。 (4)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5)学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6)每组一名同学诵读,全班评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思,二、内容研讨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4、品味“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5、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议,1.小组内交流“思”的成果,探讨解决“思”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2.确定展示形式,展,小组代表展示各组学习成果 非展示组注意聆听、笔记、质疑、补充 要求声音洪亮,体态大方,评,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颂”字。,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4、品味“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5、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检,尝试用诗歌的方式写一篇赞美长江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