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课件 岳麓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61468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课件 岳麓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课件 岳麓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课件 岳麓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课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 开发,导入课文 两晋之际,北方草原民族大量内迁,中原汉人则纷纷举家南渡,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浪潮。这对南方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统治又呈现怎样的面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一、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 (一)东晋的建立 1、时间:(317)年 2、人物:西晋皇族(司马睿(ru) 3、定都城:(建康) 4、史称:(东晋) (二)政权更替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刘宋” 。 此后的160多年里,都是大将夺位,依次建立了(齐)、(梁)、(陈)三个政权。这四朝的都城都在(建康),合称“南朝”。,博闻: 淝水之战 十六国中期,前秦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380年,前秦大军南下,企图统一南北。出师前,皇帝苻坚骄傲地说:“我军兵力强大,如果把所有的马鞭扔进长江,足以截断水流。”但东晋上下一心,宰相谢安从容部署,指挥前线将士奋勇作战,在肥水之战中以少胜多。苻坚败退北方,统治迅速瓦解。肥水之战的胜利,为南方的开发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环境。,淝水之战,二、北方人口的南迁 1、原因:(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稳定且地广人稀,于是,出现了北方人口不断向南方迁移的现象。(西晋)灭亡后,为躲避战乱,中原大族纷纷南迁。 2、概况:至南朝宋初,南迁人口已近百万,约占当时南方人口的(16).他们主要定居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逐渐安定下来,北方人口南迁趋于低潮。,善思:两晋之际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讨论后明确: 原因: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且地广人稀。 特点:西晋时期,多是北方游牧民族迁入中原地区,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定居; 东晋时期,由于西晋灭亡,为躲避北方战乱,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定居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江南的开发 (一)原因:(北方人口)的迁入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还有(麦)、菽等作物品种,使江南地区的农业迅速发展。 (二)表现: (1)农业: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土地,粮食产量提高。 (2)手工业:(冶炼)、造船、制瓷等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南朝发明(灌钢法),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造纸)也有新的发展,纸成为书写的主要材料。 (3)商业:南朝商业发展迅速,建康(江陵)等发展为长江沿岸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番禺(广东广州)成为海上贸易的中心。 (三)意义:(江南的开发,不但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也大大加强了南方(民族)间的交融。)。,始建于南朝梁代的浙江通济堰遗址,南朝青瓷莲花尊,开卷有益 士族与庶族(略见书上) 学而时习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其都城都在( 建康 ) 温故知新 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发生大规模、远距离的人口迁徙,我们常用“背井离乡”来形容移民的艰辛。联系到今天频繁的人口流动,我们可以在这种艰辛的背后,看到那些积极的方面? 两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人口南迁,对于南方的开发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代,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为中国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城市人口。,集思广益:中国的许多成语都来自著名的历史事件,本课中也有“投鞭断流”这样的历史典故。通过查阅下列成语的来历,想一想,成语在历史学习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讨论后明确:帮助记忆历史事件。如:,祖逖(t)和刘琨(闻鸡起舞)(击楫中流),课堂练习选择题 1、南朝开始的标志是( ) A、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 B、229年,孙权建业称帝 C、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 D、420年,刘裕建宋 2、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齐宋梁陈 B、陈齐梁宋 C、宋齐梁陈 D、梁宋陈齐 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 A、秦 B、西汉 C、西晋 D、东汉末年 4、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 ) A、北方社会动荡不安 B、南方经济发达 C、匈奴等少数民族向中原推进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北方人口南迁主要集中在( ) 登州 扬州 荆州 闽江流域和岭南地区 A、 B、 C、 D、,D,C,D,A,A,谢谢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