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电焊氧焊工安全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60891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电焊氧焊工安全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煤矿电焊氧焊工安全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煤矿电焊氧焊工安全操作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煤矿电焊氧焊工安全操作规程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8 页煤矿电焊氧焊工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前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并事先检查现场排除易燃易爆物品,工作时要穿好工作服,胶鞋,戴上工作帽,电焊手套、眼镜、面罩、脚罩、滴水大的地方作业必须穿好雨衣、雨裤、戴好绝缘用乳胶手套,所用工具用品都应完好无缺。电焊机、氧气瓶、乙炔瓶不能置于易燃易爆物品附近,并要远离火源或高温点,三者之间应相距4米以上,氧气瓶、乙炔瓶周围4米内严禁烟火,乙炔瓶、氧气瓶不能放在阳光下暴晒。使用电焊机时,应先送电检查是否有漏电,短路等现象,使用氧焊设备在点火前应检查是否有漏气现象,氧气、乙炔管是否接错,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排除故障后才可进行工作。用氧气冲洗过的乙炔管在使用前应静置一段时间再接入乙炔瓶,接上乙炔瓶后不能立即点火,应打开切割器的乙炔阀,让其通气几分钟后方可工作。焊枪点火时不得将枪口对着自身或其他人员,拿点火工具的手应从侧向慢慢接近枪口。发生失火事故时,应立即将乙炔管折死,迅速从乙炔瓶上拔下。敲打焊碴时,眼睛不能直视,并要提醒旁人注意避让。焊补油箱时,焊前要经过多次清洗,直到洗净后才能进行焊补工作,凡补焊桶类工件,都应将盖子打开以防桶内气体澎涨爆炸。工作完毕后,应拉下电焊机电源闸刀,关好氧气瓶和乙炔瓶,检查工作现场,扑灭余火,清点工具和材料。对电焊机应定期进行检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搬运氧气瓶及乙炔瓶时应轻起轻放,禁止滚地运送,开关氧气和乙炔时,操作人员应站在瓶口一侧。有关电焊、氧焊的其它技术操作,应按局矿有关操作规程执行。暗井系统进行电焊、氧焊作业时,要注意保护好主、付索,电焊时,接地线要跟钳子线走,并一定要接牢,钳子线不得靠近钢绳,移动钳子线必须先停电。电焊工作时,接地线不得跨接运动付,禁止将电缆线搭在氧气瓶或乙炔瓶上。进行井下电焊时,除遵守以上各条外,还应该执行专题报告中的有关规定,在高空或在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必须制定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并设一名监护人员,随时监护联络。高空作业时,严禁将氧气瓶和乙炔瓶放在操作者的垂直下方,如遇下方有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事先搬开。进行焊接工作时,不得将焊件压在电线或氧气,乙炔胶管上,电焊工在电器设备上(包括架空高压线或靠近带电设备)工作时,必须切断电源,按一般电气安全工作规程做好安全技措,并设置监护人,如需送电,必须先通知电焊工和其他人员。第 3 页 共 8 页煤矿的热害及防治1矿井热害的形成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地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十米,而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2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在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及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大气中,以维持体温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高温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时,如果周围环境的冷却能力不足以吸收人体散发的热量,就会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过高的热环境甚至使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失调。在失水、心功能不健全、过度出汗后汗腺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促使热量在体内的蓄积并导致大汗不上、体温升高、头昏、呕吐等中暑症状,甚至造成死亡。3降温措施为保障矿工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的安全进行,我国的矿山安全条例规定:井下工人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8,超过时应采取降温和其他保护措施。同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超过26,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空气温度超过时,要采取降温措施。改善矿内气候条件的措施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为非人工制冷措施,即矿井通风;一般来说,在地温31以上、37以下时,可能产生热害,但这种热害一般通风方法(即:非人工风流的措施)就可以解决。二为人工制冷来冷却风流的措施,也称为矿井空气调节;在地温达到37以上的地区,一般来说,单靠加强通风降低温度难以达到目的,应考虑采用人工制冷降温系统。矿井通风是采用机械或自然的通风方法,为矿内采掘工作面及机电硐室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来冲淡、带走有毒有害气体,以满足工作人员和产生的要求。具体措施有:加大通风强度,可以降低风温、改善气候条件;改革通风方式,将上行风改为下行风,可使工作面的风温降低12;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如缩短进风路线的长度,在巷道环境条件和风量不变的情况下,风路越短风流升温越小。在高温矿井中,当采用加大风量等非人工冷却系统措施都无法使矿内气温达到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时,就必须采取人工制冷冷却风流的措施,也就是采用制冷设备对矿内空气进行冷却。巴西、德国、南非、俄罗斯等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矿井降温的工作;我国也开展了矿井降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并建立起多个井下集中降温系统。4个体保护在矿内某些气候条件恶劣的地点,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原因,不宜采取风流冷却措施时,可以让矿工穿上冷却服,以实行个体保护。穿着冷却服是保护个体免恶劣气候环境危害的有效措施;它的作用是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可以防止其对身体的对流和辐射传热;使人体在体力劳动中所产生的新陈代谢热能,较容易地传给冷却服中的冷媒。供矿工穿着冷却服,必须满足降温以便于劳动等方面的要求。此外,在高温环境里作业的矿工应该注意多饮水,以补充汗液的流失,防止脱水;注意营养,多食用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补充能量的代谢;注意饮食,补充汗液中失掉的盐分;注意休息,恢复体力,保持身体健康等。5地热的利用地热(包括地下热水)是矿井热害的主要热源,但在一定条件下,地热又可以作为能源加以利用。如我国北方冬季气温较低,当井筒有淋帮水时,往往发生冰冻,造成卡罐、坠罐、落冰伤人和管道冻裂等事故,同时过低温度的风流还会危害工人健康,降低劳动生产率;利用地热来预热矿井的冬季进风,达到防冻、保证井筒安全提升的目的,即为地热利用的一种有效形式。在矿山,由于热水的出现,一方面加重了矿井热害的程度,使治理热水成为这类矿山开发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和步骤;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情况下,热水又是资源,成为矿山的宝贵财富。热水作为能源和水源,可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社会服务;当矿井热水含有某种或某些有益的矿特质和微量元素,达到饮用水或医疗用水的标准时,其利用价值将更大。在矿山,开发利用矿井热水,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不必设置专门的热水开发工程,矿井系统本身就是热水开发工程的主体,可以节省投资。因而,对于矿井地热、矿井热水、应除弊与兴利相结合,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为目的。第 7 页 共 8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