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件2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56082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件2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件2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件2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楚汉之争,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那么,他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安逸享乐了呢?,“大一统的汉朝”,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怎样的经济形势? 造成汉初萧条贫困的经济形势的原因是什么? 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这样的局面,你会采取什么措施?,萧条、荒凉、贫困,秦的暴政、秦末长期的战乱,材料二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汉初统治者为改变当时社会状况所采取的措施:,轻徭薄赋,重视农业,奖励农桑,以德化民,提倡节俭,汉文帝,汉景帝, 海内安定,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癛瘐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京师之钱累万巨,贯朽而不可校 汉书食货志, 都鄙 : 京城、边地,二者借指全国 癛 :粮仓 瘐 : 露天谷地 贯:穿钱的绳子,文景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发展,出现社会安定、百姓富足,国库充裕的现象。 “文景之治”,大一统: 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高祖,郡国并行制,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 大,且至千里。 后汉书百官志,七国之乱,汉武帝,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 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 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汉景帝,吴王刘濞“诛晁错 清君侧”,郡国并行制: 西汉初期,在地方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和封国同是汉初地方高级的行政区划,郡直属于中央,封国则由分封诸王统治。由是二者并行,使全国形成封国与郡国并存的郡国制度。,诸王,异姓王,同姓王,铲除殆尽,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诸侯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并位于经济发达地区。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在封国内是国君,独揽封国大权。诸侯国拥有强大的军事武装,还能自行征收赋税、铸造钱币,成为实际上的独立王国。时间一久,封国势力逐渐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中央难于驾驭。最终成为中央集权的最大障碍。,1、朕最近好忧虑啊!那些诸候王都不听话, 老是想造反!我说好的要大展宏图呢? 这可咋办呀?可愁死我啦,2、尊敬的陛下! 您可以实行推恩令啊! 就是允许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 这样,名义上是您施德惠, 实际上是剖分各诸侯国国, 以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3、如此,甚好甚好!,主父偃,汉武帝,诸侯国,嫡长子,长子,次子,儿子,儿子,儿子,儿子,儿子,政治大一统,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推恩令,酹金夺爵,皇帝允许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 这样,名义上是皇帝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各诸侯国,以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酹金助祭,以所献酹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目的是为了加 强中央集权!,人物:汉武帝、大臣A(法家)、大臣B(道家)、大臣C(儒家) 汉武帝:众爱卿,朕今日要你们出出主意!现在诸子百家还很活跃,特别是诸侯门下 、 聚集了很多的宾客,他们常常批评朕的政策,指责中央,这样对中央集权很不利啊。 你们觉得用什么样的思想来统治国家可保大汉江山? 大臣A: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 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 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大臣B: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 史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 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大臣C: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 人间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谁对皇帝说三道四就是对上天的冒犯,会遭到上天惩罚 的。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 平。而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说三道四,对天子不利。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 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臣以为要 巩固统治,必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言之有理,即刻拟诏,告示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短剧:,汉武帝在中央集权统治在思想方面面临的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只要不是礼、御、书、数、射、乐这六种技艺之内,不是孔子传下来的学问,都要把它们绝了,不要让他们发展。,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的原因: 董仲舒将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吸收法家和道 家的一些思想,宣扬君权神授,要求人们必须服 从皇帝的统治,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思想大一统: (进步性)适应了当时政治上的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局限性)钳制了人们的思想,这实际上是文化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事件的目的相同。 都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方式和结果不同。 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经济,盐铁官营 统一铸币(五铢钱) 重农抑商,军事,抗击匈奴,推恩令、酹金夺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举办太学,抗击匈奴,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三、东汉的统治,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西汉于公元9年灭亡。,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治世局面: 灭亡原因: 东汉统治特点:,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洛阳,光武中兴,农民起义,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东汉的统治,课堂小结,重点,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 B.外族骚扰 C.中央集权 D.儒家思想,D,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教训 B.人心思安 C.重视以德化民 D.经济困难,D,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分割王国的封地 C.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C,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因为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改造 B.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C.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